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时,被称做是文学豫军

(2008-01-08 12:24:00)
分类: 时光集
忽然发现自己高中时参加作文比赛的经历,那时是2001年的夏天,我还是高中生,那次是河南首届最大型的学生作文比赛盛世,众多河南知名作家云集,说是为了发掘文学豫军,一时激情澎湃。
遥想想起比赛中的一幕幕,真是令人感慨万千......曾经被人称做文学豫军的少年青年们,你们今在何处?我只知道得第一名的刘山峰如今在北京的文化圈里流浪,像那时认识的江树等文学青年都已翩翩不见踪影,文学豫军,总成幻影而已........
以下是河南大学文学院高有鹏教授的一篇回忆文章,详细记述了当年给我们这些文学青年评奖的过程......
 
2001年5月21日~22日,波光潋滟的新郑龙湖边,聚集着一群名家高手。他们从对传统作文进行颠覆性改革的“新命题”作文试卷的阅读中享受着喜欲狂的感叹,从感叹中不断发出“天才,天才!”的惊呼;从惊呼中大胆预言——5年后,试看河南文学之新气象!个非常虔诚的教徒。

大河报联合十多家省内高校、重点中学举办的“大河新命题作文大赛”,是这一切复杂情绪的发轫。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田中禾,省文学院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孙荪,省作协副主席、《莽原》杂志主编、著名作家张宇,省作协副主席、省文学院副院长、著名作家李佩甫,省社科院文研所副所长、著名评论家何向阳,著名作家张一弓,郑州大学南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教授崔慕岳,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继会,河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仲良,河南大学中国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有鹏。

历史将记住这些崭新的理念——

大河报认为,语文语文,一是要教大家会说话,二是教大家写文章。由此,我们策划了一个崭新的作文活动,希望从中发现作文英才,找回作文乐趣。我们提倡新命题、新思维、新表达,打破条条框框,反对套话和众口一词,强调个性化的真实感受,个性化的语言和文体,张扬特立独行的个人气质和风格。

历史将记住大河报领导层的信心——

“文学豫军”作为一个阵列在全国非常叫响,文学新秀也应该不输于其他省份。文学家、作家、评论家、教育家不仅仅要自己出作品、出论文,也有责任通过纯粹的公益事业,提挈后人、奖掖后生。一个活动体现着出题水平、作文水平、评委水平,我们要通过此举向全国推出一批作品、推出一批文学新人,叫响全国,让河南人的形象得到提升和光大。

历史也将记住——

作家、评论家、教育家们那兴奋不已的语调和彻夜无眠的激动:写作需要天分!我们在发现天才!后生可畏!我吃了两片安眠片,还是没睡着!

我也没睡着,这些男孩子、女孩子们太可爱了,他们脑子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神游四海,心接八荒的奇思异想?看到好苗子,真非常高兴,常常暗比,我那时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吗?

历史还将记住——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的审阅和评定,专家和工作人员关闭了手机、呼机,切断了对外联系。评审前后,当来自高层关系、至爱亲朋的条子、说情信息传递到手中、耳中时,评委们始终秉持的是那条惟一的原则和标准,以文章质量见高下,以文章水平比高低。掩掉了姓名,只看标题、只看文章,惟人情之务去,还学子以公平、公正。

评审工作的组织和进行严格而审慎。

进入龙湖别墅区前,10位评委已分成A(高中组)、B(初中组)。A组即高中组张宇为组长,成员崔慕岳、张仲良、李佩甫、何向阳。

他们每人要审读60篇初赛、复赛作文,然后每人提名3篇一等奖候选作品,再从15篇中传阅、讨论、筛选,淘汰掉5篇,最后确定10篇一等奖。二等奖评定原则亦然。

B组即初中组田中禾为组长,组员孙荪、张一弓、陈继会、高有鹏。

初中组每人亦审读60篇初赛、复赛文章,然后以10分制打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继之,按照分数高低排序,确定一等奖得主,再讨论确定二等奖。

获奖作品不拘初赛或复赛,以优者取胜。

其实,复赛前,各位评委早在一周前已开始审读初赛作文。

21日上午,评委们集中审读复赛作文。

当天下午3时,每个评委将自己心中的一等奖推荐出来。

清瘦而神采飞扬的张宇提名周口项城二高高三(11)班刘山峰复赛作文《皮肤饥饿的人》。他激赏不已,向大家点评道:

这是我从复赛中挑出来的最好的一篇。初赛时刘山峰的作品是《将高三进行到底》,也不错,我曾划给他二等奖。这一次我改为一等奖。这篇作品(瞧瞧,作文已变成了作品——记者注)从标题到结构和语言感受,非常灵动,见才气,少年才子,不可多得呀……

紧接着,张宇“啧啧”声声,仿佛牙疼,大家忙问,他瘪着嘴说:有两篇稿子特别心疼,可惜了——《城市里的老鼠》,张婧轶写的,好极了,可惜不完整,不均衡。《潮湿的心》,构思好,但语言平平……

以长篇小说《羊的门》名闻遐迩的李佩甫提名郑州一中026班江树的初赛作品《女生老木》。啧啧称赞中,李佩甫挥就他的点评:《老木》此作是直叙式的,写得很“裸”。“灵”是心的漏斗,一笔一笔地走,点点滴滴的,把情绪渗出来,渗出了一颗少女的“灵”和“悟”。文中没有赘语,也没有“饰物”,很净。写这样的文章是很见功力的。但可惜的是,缺了“饰物”——即细节,这是一个缺点,哪怕缀上一两个呢,就更好了。

以大家风范著称的女评论家何向阳,力荐李徽写兔子母爱的初赛千字短文《坚持了60天》。当有人怀疑作品的真实性时,她马上慷慨激昂起来:“我从不怀疑自己的感觉,我相信这是作者自己的真实经历。”她说:“母爱能写到这般地步,令读的人也不禁潸然,打动人的还有质朴的叙事,‘去年’,‘第二天’,‘又过了一天’,‘终于有一天’。这样的袪除铅华,是对作文日渐华丽之风的反叛,这‘反叛’又自然素朴,娓娓道来,却在白描一种强烈、极致。此番功夫,也许不是‘功夫’,而是对事物原本核心的还原。”

张仲良推荐了王静远的《狗子选》,这位年年参与主持我省高考语文阅卷的老专家说:这篇作品的独到之处在于表现形式新颖,通过“狗眼”来展示无奈、孤寂、冷漠、失落的情绪。结构安排颇为别致,逐层展示“狗眼”中的社会现实生活,充满冷嘲、挖苦,是一个愤世嫉俗的文化具象。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情趣,通过狗态来描绘世态,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句多有意蕴,的确是一篇富有文采的好文章。

崔慕岳重点推荐了长垣县十中牛亚皓的初赛作文《吧嗒吧嗒》。他的理由是作者注意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和思考,文笔成熟老练,通过“吧嗒吧嗒”的声响引出故事、抒发感情,读来生动有趣。该同学有写小说的潜能。

《悲剧》、《翅膀的颜色》、《归绿》、《我们》、《有时跳舞》、《溢美街》、《我的眼泪与我的新概念》、《冰豆汤·凤凰花》、《天梯》、《桔梗的窗》……

一篇篇,美不胜收;一段段,赞不绝口。也有令作家们遗憾到技痒的不足,有的构思巧,但语言平淡,有的意境美,但在结尾时突然转弯,现出"小"来也有的太过匠气,令人质疑。

直到下午4点15分,16篇一等奖候选作文首轮出线了。

《冰豆汤·凤凰花》、《天梯》、《狗子选》、《椅子不知道》、《坚持了60天》、《全世界就一件事》、《女生老木》、《黑月》(原名《悲剧》)、《桔梗的窗》、《吹干你眼中的泪》、《皮肤饥饿的人》、《有时跳舞》、《溢美街》、《我的眼泪和新概念》、《吧嗒吧嗒》。

显然超出既定指标,没办法,只有忍痛割爱,大家再互相传阅再讨论。推荐出一等奖10篇作品候选。"我喜欢"、"我不太满意"、"还差点火候"、"再有两个细节就太完美了"……评委们的讨论和争议从热烈到激烈,甚至有时双方站起来如公鸡争斗。

平素言语不多的李佩甫说,我还很喜欢麻摩的初赛作文《阿炳,天堂里的你好吗?》,以碗为题,写钱是冷的还是热的,写他这次进城参加复赛,到烩面馆吃饭。老板见他穿的不好,不要菜只吃一碗烩面,就冷脸不屑地问:"你是农村来的吧?来干啥?"一听作者说来参赛的,立即变成了笑脸:"好小子,有志气。吃吧,管饱,不要钱!"你说这钱到底是冷的还是热的?

争论持续了好一会儿,刚要定评,又有评委提出两篇没有进入提名,曾有顾虑、又怕漏掉的作文应该再审一遍,崔晓黎的初赛作品《先生》,王东强《厕所的秘密》。大家争先恐后地传阅一遍后,张仲良提出,语言与构思最重要。李佩甫道,角度新,思维新,语言新,见解新,在一个方面走得都很远可能才脱颖而出。而何向阳要把表现对康有为的重新认识、重新评价的《先生》带回房间独自揣摩,大家笑她惜才,她说:比较对我的路。结果这篇《先生》以全票通过得了一等奖,避免了遗珠之憾。17岁的省实验中学高二(4)班的女学生崔晓黎静静地坐在上午10时半的阳光里,身后一些紫色的花朵淡淡地开着。

17岁,一个让人感到清纯的年龄,但你如果读了崔晓黎的习作《先生》,你肯定会说:17岁,还挺深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