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西游记》之八:唐僧的身世
(2014-02-17 21:54:05)
标签:
西游记文化唐僧身世陈光蕊 |
分类: 原创 |
第十一回:
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
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
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
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
状元光蕊脱天罗,子父相逢堪贺奖。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
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
当日对众举出玄奘法师。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扬尘舞蹈,拜罢奏曰:“臣瑀等蒙圣旨,选得高僧一名陈玄奘。”太宗闻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学士陈光蕊之儿玄奘否?”江流儿叩头曰:“臣正是。”
根据以上介绍可以得知:
唐僧,就是陈玄奘法师,小名江流儿,原为金蝉子,因无心听佛被贬转世。
父亲是海州陈光蕊状元,外公是当朝总管殷开山。出生落江,被金山寺迁安和尚收养,十八岁时认亲娘,去京都找外公调军到洪州剿寇。然后父亲还阳,父子相见。
三藏道:“你的灾屯,想应天付,却与我相类。当时我父曾被水贼伤生,我母被水贼欺占,经三个月,分娩了我。我在水中逃了性命,幸金山寺恩师,救养成人。记得我幼年无父母,此间那太子失双亲,惭惶不已!”
行者不言语,侧耳再听,那师父挫得牙响,哏了一声道:
“自恨江流命有愆,生时多少水灾缠。
出娘胎腹淘波浪,拜佛西天堕渺渊。
前遇黑河身有难,今逢冰解命归泉。
不知徒弟能来否,可得真经返故园?”
第六十四回
三藏合掌躬身答曰:四十年前出母胎,未产之时命已灾。逃生落水随波滚,幸遇金山脱本骸。 养性看经无懈怠,诚心拜佛敢俄捱?今蒙皇上差西去,路遇仙翁下爱来。
第九十三回
三藏立于道旁对行者道:“他这里人物衣冠,宫室器用,言语谈吐,也与我大唐一般。我想着我俗家先母也是抛打绣球遇旧姻缘,结了夫妇。此处亦有此等风俗。”
这里主要是告知唐僧的父母是通过抛绣球而结缘为夫妻。
菩萨从头看了一遍。上写着:“蒙差揭谛皈依旨,谨记唐僧难数清: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
这里记录了唐僧九九八十一难的前四难,在上述各段落中都能找到对应的介绍。
总结前文:
陈光蕊中了状元,和当朝总管
以上第一处介绍最详细,与最后一处前后呼应,中间几处只是插入了不重要的细节,使得整个事件更加清晰完整。
既然原著中已经交代的这么完整了,还有必要再专门插入完整的一回来介绍唐僧的身世吗?貌似没必要了。
而且被插入的那回为后人所补充,非吴承恩原著,虽然将唐僧身世补充更完整,但也和原文中有很多出入。
比如:
原著中唐僧取经时间为贞观十三年,而附录中唐僧出生时间为贞观十三年。难道他要生下来就取经,回来后等长到十八岁再去报仇?
原著中唐僧被金山寺迁安和尚收养,而附录中被法名和尚收养。
原著中陈光蕊赴任洪州,而附录中为江州。
原著中未提到唐僧出生后被抛江的时间,根据第99回的描述应该是满月的时候,而附录中为出生的第二天。
对此,我只简单评价一句:
附录虽为画蛇添足,但完整介绍了唐僧身世,算是对原著一个贡献,但因原著相关内容已均提及,故附录亦可有可无,如果能将里面的错误改正,或许可以一观,插入原著独立成回也不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