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与龙: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石鼓讲坛”2024年第二期在宝鸡市渭滨区图书馆开讲

标签:
文化 |
炎黄与龙: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
—— “石鼓讲坛”2024年第二期在宝鸡市渭滨区图书馆开讲

2024年7月6日上午,“石鼓讲坛”2024年第二期讲座在渭滨区图书馆开讲。担任本次主讲的为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高强先生。他以《炎黄与龙》为主题,向来自全市各界40多位专家学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高先生从“何为炎黄”、“龙为何物”、“炎黄与龙”三个方面切入,通过丰富的文献、考古资料对炎黄、龙和炎黄与龙的关系、内涵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在“何为炎黄”一节,他从“人格和神格”两大系统对炎黄形象做了解释。人格的炎黄即指远古圣王(治统、帝统)、华夏始祖(血统)、人文初祖(道统)等;神格的炎黄即指皇天上帝、太阳神、火神、灶神、农神、蚕神、行业神、祖先神、道教神仙、中央帝、南方帝等。炎黄初为炎帝族和黄帝族的首领(集合体),后为各族共同尊奉的先祖,战国秦汉时被神化。所以,炎黄二帝既体现着圣王、天神、仙人三位一体的形象,又有道统、治统、血统三统合一的身份,是“天地君亲师”的总代表。炎黄二帝是传说性的历史人物,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和人文初祖。在“龙为何物”一节,依据历代发现、出土“龙”的各种遗存、形象和文献记载、文字形体等,对龙的起源、母体构成、形象演变做了解析。在讲到龙的起源,他说主流观点龙源自动物,除此,还有雷电风云虹、苍龙七宿、恐龙化石等诸说;龙的母体构成有鳄鱼、蛇、鱼等诸说。在“炎黄与龙”一节,通过对《左传》《山海经》《管子》《春秋元命苞》《帝王世纪》等文献史料的钩沉和梳理,他说先秦时期炎黄与龙交往交融,秦汉时期炎黄与龙深度融合,附以神话色彩,宋元明清时期炎黄与龙的皇权色彩渐浓,民国以后皇权色彩逐渐褪去,炎黄与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图腾。在讲到二者的文化特性时,他说炎黄文化和龙文化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神格性、皇权性等。龙成为中华各族图腾的集合,炎黄成为中华各族祖先的集合,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象征。所以,我
们所自称的“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中华民族的体现和象征。炎黄与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是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传承弘扬炎黄精神、龙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永恒主题。
(文/言周//图/菊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