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古城——深圳历史文化之根源

标签:
南头古城新安县深圳历史文化之根旅游文化 |
分类: 自己的足迹 |
南头古城(又名新安故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是目前深圳最具规模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具有1730余年的悠久历史。南头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8米处(深南大道旁),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内有新安县衙、鸦片烟馆、古学堂等古代历史遗留下来的原景观。南头古城如今拥有一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头古城垣)、五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莞会馆、信国公文氏祠、育婴堂、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南头村碉堡)、十处保护建筑和三十多处历史建筑。

牌坊的旁边便是关帝庙,里面供奉的乃是义薄云天的汉寿亭侯关云长。庙宇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迄今为止400余年。关二爷的雕像栩栩如生。

南头古城又被称为九街。九街原名叫「莲子城」,因南山、赤湾山从海面而起,似莲头,而南山村、南园、北头、大新、涌下、关口、一甲从南山向北一线伸延似莲柄,九街东、西、北有几个小山村衬托着似莲花瓣,它本身在一个圆形的小山上恰似一颗莲子,故名莲子城。后因金鸡涌、大板桥的开凿,把莲柄横断几节,于清康熙年间改名九街,因南头古城内六纵一横的道路网与自然地势完美结合,辟有县前街、显宁街、永盈街、聚秀街、和阳街、迎恩街、五通街、牌楼街、新街等九条街道。


随着九广铁路的开通,铁路沿线的小镇深圳逐渐繁荣,成为宝安县的经济中心,50年代初,宝安县委迁往深圳,南头日渐冷清,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历经三十多年,昔日号令一方的繁华古城已为农民房林立人头涌涌的巨型城中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南头古城的街道很是很有岭南特色,有骑楼和趟栊门,建筑规模虽然不大,却是木结构的,像在广州能看到的那些老建筑。但现在这些老房子都被改建得差不多了,只有街区还是老的。透过它仿佛看见了古城内六纵一横街道的繁华盛景。



东莞会馆,晋咸和六年(331年)设东官郡,辖宝安、兴宁、海丰、 海阳、绥安、海宁六县,南头由汉代以来的盐政中心发展成为一个郡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既是郡所,又是县治。唐至德二年(757年)改「东官」为「东莞」,到宋明时期,其地位愈显重要,成了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一站,凡出使外国船队和各国来华商船均在此停留,东莞会馆即为当时之商会。东莞会馆又称「宝安公所」。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是清代东莞商人在新安县设立的商会会所。建筑面积53平方米,内仍保存有修建「宝安公所」时立的4块石碑。该会馆现存精美的传统建筑、品味高贵的家具,文雅的室内陈设,可见昔日南山经济、文化繁荣之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