嗇色園黃大仙祠——黃大仙的传奇故事
标签:
黄大仙黄大仙祠啬色园赤松黄大仙赤松子 |
分类: 自己的足迹 |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区,占地約18,000平方米,由非牟利慈善團體嗇色園管理。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另亦有供奉儒、釋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
在1921年前,黃大仙廟原設于廣州的。廣州的黃大仙廟已有百年歷史,當時廣州由陳炯明所控制,他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說要破除迷信,便拆去廟宇築馬路,或拆廟賣地建屋,最主要的是乘機霸佔房產。在破除封建迷信的浪潮下,廣州市內許多廟宇寺觀都遭受破壞,普濟壇的廣州黃大仙祠亦不例外。由於受到威脅,梁氏返回南海故鄉,但得黃大仙降乩指示「此地不宜久留,必須向南遷移」 。1915年,梁仁庵道長父子兩人,攜帶黃大仙畫像至香港繼續弘道,並在1921年於九龍竹園村創立普宜壇(嗇色園)。黃大仙信仰自此在香港有蓬勃的發展,甚至傳播至東南亞及美加等
照壁「土」形
祠外的一個大牌坊,上著“赤松黃大仙祠”的大字。過了门便看見另一個內牌“第一洞天”,再拾級而上,有另一個牌坊,上面寫著“金華分述”,每個牌坊都有其宏偉的建築特色和意義。
1915年,廣東西樵普慶壇梁仁庵道長及梁鈞轉道長把黃大仙師畫像帶來香港,先後在乍畏街及大笪地開壇闡教,後來再于灣仔大道東設壇安奉黃大仙師及開設藥店,兩年後該處被火燒毀,又把壇遷移往灣仔海傍東。其後于1921年黃大仙師降乩啟示,命當時的道侶往九龍城一帶相地建殿,道侶到竹園村附近一山,見靈秀獨鐘,便再扶乩請示仙師,得乩示“此乃鳳翼吉地”,適合開壇闡教,遂決定於現址建祠。
1921年4月大仙祠擇定竹園後,文昌帝君乩示,擇吉六月廿四日興工,初期大仙祠規模簡單,只建大殿、麟閣、辦事處、宿舍、大閘、水井等工程,其後才不斷添建其他建築物。後於1937年得仙師乩示:謂欲大仙祠永垂久遠,建築須配合五行,謂之「五形」。飛鸞台「金」形,經堂「木」形,玉液池「水」形,盂香亭「火」形,照壁「土」形。金、木、水、火、土五行齊備,方能鞏固。
http://s14/mw690/001hPjjTzy7ltKOvQMlad&690
http://s13/mw690/001hPjjTzy7ltKVYmqE7c&690
http://s1/mw690/001hPjjTzy7ltKWiLqo30&690
http://s9/mw690/001hPjjTzy7ltKWlXVmc8&690
http://s13/mw690/001hPjjTzy7ltKW7zf69c&690
2008年4月,園方斥資港幣1億4000萬元,進行35年來最大規劃的擴建工程,包括翻新現時供奉黃大仙師的大殿、重整大殿前之參神平台、及在大殿底部興建一座供奉太歲的地下宮殿「元辰殿」。工程歷時近三年,於2011年1月12日正式對外開放,全殿分為前廳及主殿,整體設計融合中國傳統道教及現代色彩,主殿橫額由國學大師饒宗頤親題。殿內設有眾星之母斗姆元君、六十太歲及六十元辰,並提供電子感應「上表」祈福系統及LED星象天幕,其他工程包括新建的藥王殿、財神殿、王靈官殿等三個殿宇及擴建福德祠。祠內亦新置了月老銅像。
在香煙彌漫下,善信頂膜禮拜,祈求福至。殿內有一則碑文,簡介黃初平成仙的經過,除大殿外,祠內还有建築如三聖堂奉祀呂祖(呂洞賓)、觀音和關帝,並掛有孔子的畫像。祠內又珍藏不少道教、佛教和儒家的典籍,可謂集儒、釋、道三家於一身。
http://s10/mw690/001hPjjTzy7iBrRG6Qpa9&690
求籤:據說黃大仙的簽文十分靈驗,所以許多善信都遠道而來一求指點迷津。遊人可于正殿旁取得籤筒,內有一百根竹枝,分別編上1-100之數,每問一事,以搖籤筒直至其中一竹簽跌出為止,看其數字作取簽紙,簽紙上之經文即為大仙回應。而廟祠旁的兩層建築物則是解簽之地,內有很多專業解簽相士為設解簽服務,黃大仙一共有100個卦文,其中只有三個是上上簽,即“第1簽:姜公封侯”、“第73簽:孫霖中狀元”、“第91簽:懷德招親”。
除主殿外、還有三聖堂、從心苑等特色建築充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
大仙民間傳說:
(A )黃大仙其實是玉皇大帝宮前的金龜,經過多年的修行,已得到了宇宙靈氣,法術高強,有一天,金龜看到凡間大片土地,瀟河無水,田稻被曬得如同乾草,老百姓乾渴得舌燥唇焦。金龜心腸十分善良,就把天河的水偷偷往下界噴灑,大降陣雨,老百姓都高興得手舞足蹈,巡守天河的水神向玉帝稟報了金龜私自偷降雨人間的事。玉帝大怒,斥責金龜擅自動用天河水,犯了“天條”,於是罰他下凡人間為人,指派天庭侍衛押金龜到人間投胎,這位天庭侍衛官十分同情金龜被貶罰,很想擇一戶高貴人家讓金龜投胎,召來幾位城隍和土地夜詢問,可是有一戶人定,幾代究苦,妻子懷胎就要臨盆之時,金龜立即表示願意去這戶人家投胎,就在一個山麓下留下原身,靈魂跟隨土地爺飛去黃盆村,從產婦的肚臍進入胎嬰的肉體。這時,產婦戶中金光四射,紅光江滿屋,產婦覺得腹內一陣轉機,嬰兒就產生了。其時為晉代,成鹹和三年(西元328年)這家人姓黃,三年之前得了長子,取外“初起”,意思是希望從兒子這一代起,能擺脫貧困厄運。現在次子出生時,出現金光、紅光,不知道是什麼古怪,他希望次子能平安地成長,就取名為“初平”。黃初平八歲就在家放羊,性情純潔靈存在慧,孝長尊幼,勤而好學,鄉中父老都贊他聖賢。在黃初平十五歲的那年,有一天他在金化山下放羊,有一隻小羊失足受傷,他就細心為小羊療傷,小心護理,小羊依偎著他的膝下,甚為感動的樣子。黃初平頓感悲傷,想到小羊長大以後,必然受到屠宰,幫而起了惻忍之心,十分煩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恰好有一位道人經過,問初平為何如此的煩憂,初平就將原因說明。道士問好黃初平想小羊怎麼樣,初平說希望羊能長生不死,道士說這就簡單了,於是施展法力把羊化成白石於山間。初平見了很驚奇,覺得很玄妙,同時起了修道之心,懇求道士收納他為初平回答說:“徒兒篤信不移,不辭勞苦,無牽無掛,但求學道成功。”道士聽了笑著說:“你有修道慧根,況且很有仙緣,只有勤於修煉,心成正果,你如此有恒心,老道就答應你了。”道士將黃初平引入赤松山的金華古洞,理悟修道玄機,刻得法道。
http://s9/mw690/001hPjjTzy7iBqVXwbS18&690http://s15/mw690/001hPjjTzy7iBqWdhXUfe&690
(D)相傳在古時候,南海西樵曾發生一場瘟疫,幸好黃大仙經過此地,為百姓解除了困疾,但由於患病的人實在太多,葫蘆裡的仙藥不足。黃大仙叫大家不要擔心,對大家說:沒有藥也不要緊,只要摸一下他的藥葫蘆也能將疾病消除,於是患病的民眾爭相摸黃大仙的藥葫蘆,結果瘟疫得以消除。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黃大仙這一功德事蹟,將黃大仙的藥葫蘆雕刻在西樵山黃大仙聖境園內。
http://s8/mw690/001hPjjTzy7iBqpjnMz17&690
黃大仙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的題詩,增添黃大祠的中國傳統特色。
http://s11/mw690/001hPjjTzy7iBqpvso2da&690
http://s1/mw690/001hPjjTzy7iBqXwuCk70&690
黃大仙的畫像——香港黃大仙的祠廟及道壇都沒有供奉黃大仙泥塑或木雕的神像,反而是簡單、平面的畫像。開創供奉黃大仙畫像傳統的人是香港黃大仙信仰的奠基者,也是嗇色園的創建人之一的梁仁庵道長。黃大仙信仰在近代於中國廣東,主祀的祠廟都供奉黃大仙泥塑金身的神像。由於當時政局不穩,梁氏避亂南來,為求方便,因此舍塑像而帶畫像。這種做法卻成了香港黃大仙信仰的最大特色。
http://s1/mw690/001hPjjTzy7eIpkY0M0e0&690
黃大仙的畫像,目前大致有四種,1)嗇色園黃大仙畫像;見於嗇色園大殿神壇內,畫中黃大仙盤膝坐在蒲之上,頭戴道冠,身穿道袍。2)元清閣黃大仙“自畫”像;見於元清閣的神殿內,是在1947年間一次扶箕活動中,由黃大仙降箕,假箕手畫出輪廓,再由道侶設色而成,可說是黃大仙的“自畫像”,他手執塵拂,作道士打扮。3)坊間流行的黃大仙畫像;這種最為普遍,通常畫在紙上,作為《黃大仙靈簽》的封面,成為善信供奉的神像,在坊間隨時可見。畫中的黃大仙是唇紅須黑,頭戴道冠,身穿藍色道抱,盤膝坐在蒲團上。4)新繪的黃大仙畫像;這是金華縣一位畫師在近年繪畫而成的。畫中的黃大仙作道士打扮,右手執塵拂,左手輕掐長須,衣袂飄搖。
http://s6/mw690/001hPjjTzy7ltLHqwMB05&690http://s5/mw690/001hPjjTzy7iBs3V8aMe4&690
http://s16/mw690/001hPjjTzy7iBsXUbi73f&690
http://s7/mw690/001hPjjTzy7iBsZ82CWc6&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