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嗇色園黃大仙祠——黃大仙的传奇故事

(2018-03-03 15:34:33)
标签:

黄大仙

黄大仙祠

啬色园

赤松黄大仙

赤松子

分类: 自己的足迹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区,占地約18,000平方米,由非牟利慈善團體嗇色園管理。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另亦有供奉儒、釋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

 

http://s11/mw690/001hPjjTzy7iBqXIdWa9a&690

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45年,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廣州黃大仙祠始建於清朝已亥年,即西元1899年,是廣州宗教聖地之一,廣州黃大仙祠大門對聯“叱羊傳晉代,騎鶴到南天”.記載了黃大仙成仙的傳奇故事。




1897年間,梁仁庵聯同友好在廣東番禺扶乩遣興,偶然得到黃大仙降乩教導「普世勸善」,自此成為黃大仙的信仰者,奉黃大仙為師,入道成為道侶,獲賜道號「傳道」。根據史料,1898年農曆八月廿三日,即黃大仙的寶誕,菩山道侶就開乩請求擇地建觀,普救百姓,在黃大仙「同意及指引」下,廣東第一間供奉黃大仙的祠觀,在翌年農曆的五、六月間,在廣州花埭(芳村)落成。當時,只有梁仁庵道長能得到仙佛的感應,使箕筆移動和辨認沙上的箕字,所以成為普濟壇的主持。清末民初,黃大仙祠成為廣州著名宗教勝地,吸引廣州及珠江三角洲等善信到來參拜。在1901年梁後得黃大仙乩示,指廣州必有動亂,故返回故鄉廣東省南海縣西樵山稔岡村,再成立「普慶」壇


1921年前,黃大仙廟原設于廣州的。廣州的黃大仙廟已有百年歷史,當時廣州由陳炯明所控制,他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說要破除迷信,便拆去廟宇築馬路,或拆廟賣地建屋,最主要的是乘機霸佔房產。在破除封建迷信的浪潮下,廣州市內許多廟宇寺觀都遭受破壞,普濟壇的廣州黃大仙祠亦不例外。由於受到威脅,梁氏返回南海故鄉,但得黃大仙降乩指示「此地不宜久留,必須向南遷移」 。1915年,梁仁庵道長父子兩人,攜帶黃大仙畫像至香港繼續弘道,並在1921年於九龍竹園村創立普宜壇(嗇色園)。黃大仙信仰自此在香港有蓬勃的發展,甚至傳播至東南亞及美加等




照壁「土」形

祠外的一個大牌坊,上著“赤松黃大仙祠”的大字。過了门便看見另一個內牌“第一洞天”,再拾級而上,有另一個牌坊,上面寫著“金華分述”,每個牌坊都有其宏偉的建築特色和意義。

http://s16/mw690/001hPjjTzy7iBrI4UhNaf&690

1915年,廣東西樵普慶壇梁仁庵道長及梁鈞轉道長把黃大仙師畫像帶來香港,先後在乍畏街及大笪地開壇闡教,後來再于灣仔大道東設壇安奉黃大仙師及開設藥店,兩年後該處被火燒毀,又把壇遷移往灣仔海傍東。其後于1921年黃大仙師降乩啟示,命當時的道侶往九龍城一帶相地建殿,道侶到竹園村附近一山,見靈秀獨鐘,便再扶乩請示仙師,得乩示“此乃鳳翼吉地”,適合開壇闡教,遂決定於現址建祠。


http://s5/mw690/001hPjjTzy7iBqnP0Og04&690

19214月大仙祠擇定竹園後,文昌帝君乩示,擇吉六月廿四日興工,初期大仙祠規模簡單,只建大殿、麟閣、辦事處、宿舍、大閘、水井等工程,其後才不斷添建其他建築物。後於1937年得仙師乩示:謂欲大仙祠永垂久遠,建築須配合五行,謂之「五形」。飛鸞台「金」形,經堂「木」形,玉液池「水」形,盂香亭「火」形,照壁「土」形。金、木、水、火、土五行齊備,方能鞏固。


19228月,嗇色園正式成立,負責管理祠廟。黃大仙祠建成之初,原為私人道場,只供道侶及家屬入內參拜。後來參拜善信漸多,及至1934年,園方礙於當時的廟宇條例及租地批約所限,不能再讓民眾入內,後經當時華人廟宇委員會向華民政務司請准,才特許每年正月初一開放善信入內參拜。至1956821日,黃大仙祠才正式獲政府批准全面開放予善信參拜。黃大仙祠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飛機多次用地毯式的轟炸,但大仙祠一草一木均安然無恙。















經過幾十年的悉心經營,整個殿堂金碧輝煌,建築雄偉。整個廟宇占地18,000多平方米,在国内外享負盛名。赤松仙子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在每年農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該祠,所有黃大仙的弟子會于正午時份聚集於祠內的主殿參與祭祀,不少善信爭相在農曆新年大年初一上“頭柱香”,成為一年一度的城中農曆賀歲佳話,祠被列作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同時是香港第一家獲香港政府批准舉辦道教儀式婚禮及簽發結婚證書的道教廟宇。黃大仙祠贈醫施藥,也參與不少社會活動。





廣州黃大仙祠——道教是多神教,在眾多的神當中,黃大仙是相當出名的。當年黃大仙雲遊四海,治病救人,濟世扶危,留下了許許多多的仙道,其功德家喻戶曉,受到廣大民眾的擁戴,紛紛立祠來尊奉他。廣州黃大仙祠始建於清朝已亥年,即西元1899年,並於1904年得各界熱心人士捐款重修。當年這裡地雖偏僻,但曾是廣州的宗教聖地之一,其香火鼎盛,對廣州市區及珠江三角洲一帶有極大的影響。舊祠所留下來的遺跡,如石刻對聯、浮雕石柱、扁額、門飾、石獅等,都飾以精緻的雕刻,可見當年祠殿的宏偉規模和精緻建築。改革開放后,海內外熱心人士紛紛要求在原地恢復建造芳村黃大仙祠。後經有關部門批准經過2年的策劃和設計,於1997年11月破土動工,1999年2月6日完成第一期工程,供各界人士參觀遊覽。全祠现设有:正中高耸在台基上面的黄大仙主殿;进门左侧的关帝庙、斗姥庙;进门右侧的财神殿、孔圣殿;主殿左侧的吕祖殿、功德堂;主殿右侧的观音殿;以及东、西添福、添寿长廊各1条。复建后的黄大仙祠坐落在芳村区的古祠路1号,离芳村和花地湾地铁站很近。
据葛洪《神仙传》等史书记载,黄大仙,原名黄初平,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出生于金华丹溪(今兰溪市)黄盆村,距今已1675年。黄大仙自幼家贫,八岁牧羊,十五岁得仙翁指点,在金华赤松山修炼,敕黄老之学,以虚无为主,澹泊为家,以善利助人为本。经四十年潜心修道,钻研丹药,终于悟得玄机,道法神通,叱石成羊,以为得道之验,汲井愈疾,益广救人,以现修道之本。


http://s13/mw690/001hPjjTzy7ltKVYmqE7c&690

金华黄大仙祠

http://s1/mw690/001hPjjTzy7ltKWiLqo30&690

金华黄大仙得道之赤松

http://s9/mw690/001hPjjTzy7ltKWlXVmc8&690

金华黄大仙祠

http://s13/mw690/001hPjjTzy7ltKW7zf69c&690

 

金华黄大仙祠
       金华黄大仙祠_____1996年政府批准复建了金华黄大仙祠(黄大仙祖宫)和兰溪黄大仙宫。位于金华双龙风景区,依山傍水,气势恢宏。大仙故里兰溪市黄盆黄大仙宫,历史悠久的金东赤松宫吸引了大批黄大仙信仰者来朝拜,探讨黄大仙道教文化以及弘扬黄大仙“普济劝善”“度己度人,济世利人”的道德观念,为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努力。http://s13/mw690/001hPjjTzy7ltKVTuWw7c&690
                                                           
                                                                     金华黄大仙祠

祖宫呈九进阶布局,由宫、楼、阁、台组成。从北向南依次是养素桥、山门、照壁、幡杆、放生池、灵官殿、钟鼓楼、祭坛、大殿(赤松宫)三清宫。
据《金华府志》记载他曾在放羊时随道士到金华山洞中修炼道法,其兄黄初起四处寻找,不知下落,四十年后才在山洞外相见。从前的羊群早已化成了满山的白石,但初平一声呵叱,石头立即变成羊群。黄初起惊异万分,神仰其弟之功法,亦立志修道。从此,黄初起留在洞中跟随弟弟一起修炼,不食人间烟火,每天以松籽茯苓充腹,最终得道成仙。因此,有时也认为黄大仙为黄氏二兄弟。也有说黄大仙乃葛洪弟子黄也人。因为民除害兴利,泽被一方,所以民众遂为他在金华山修建起黄大仙祠,又名赤松观,世代祀奉,从此,各地信奉黄大仙的,均以金华为“仙乡”,以赤松观为“祖庙”。祀奉他的庙宁遍布东南沿海一带,以至东南亚及美国。其中浙江省金华市黄大仙祠和香港黄大仙庙最为著名,信仰者云集,香火炽盛。

 




2008年4月,園方斥資港幣1億4000萬元,進行35年來最大規劃的擴建工程,包括翻新現時供奉黃大仙師的大殿、重整大殿前之參神平台、及在大殿底部興建一座供奉太歲的地下宮殿「元辰殿」。工程歷時近三年,於2011年1月12日正式對外開放,全殿分為前廳及主殿,整體設計融合中國傳統道教及現代色彩,主殿橫額由國學大師饒宗頤親題。殿內設有眾星之母斗姆元君、六十太歲及六十元辰,並提供電子感應「上表」祈福系統及LED星象天幕,其他工程包括新建的藥王殿、財神殿、王靈官殿等三個殿宇及擴建福德祠。祠內亦新置了月老銅像。


在香煙彌漫下,善信頂膜禮拜,祈求福至。殿內有一則碑文,簡介黃初平成仙的經過,除大殿外,祠內还有建築如三聖堂奉祀呂祖(呂洞賓)、觀音和關帝,並掛有孔子的畫像。祠內又珍藏不少道教、佛教和儒家的典籍,可謂集儒、釋、道三家於一身。



參拜:黃大仙日常參拜主要是“五供”:香、花、燈、水、果。香港人相信只要獻上香或供奉花,便能得到黃大仙的注意,祈求所願必能實現。另外,清水也是上佳供品,因為道法自然;至於香的數支以13的單數最合適。祠廟入口處,有很多售賣香燭生果的攤子,香燭生果價錢相宜。上香時,應雙手合拜,然後以左手上香,這是代表對神祇的尊重。


每年黃大仙預言非常準確,有口皆碑。所以,問前程,趨吉避凶,到大仙廟上頭炷香,會是不錯的選擇。每逢年三十晚,很多善信帶著香燭祭品到黃大仙廟霸頭位,爭上頭炷香,取其好意頭,以事事順境,得心應手,轉好運。

http://s10/mw690/001hPjjTzy7iBrRG6Qpa9&690


http://s5/mw690/001hPjjTzy7iBqXsg1m64&690




求籤:據說黃大仙的簽文十分靈驗,所以許多善信都遠道而來一求指點迷津。遊人可于正殿旁取得籤筒,內有一百根竹枝,分別編上1-100之數,每問一事,以搖籤筒直至其中一竹簽跌出為止,看其數字作取簽紙,簽紙上之經文即為大仙回應。而廟祠旁的兩層建築物則是解簽之地,內有很多專業解簽相士為設解簽服務,黃大仙一共有100個卦文,其中只有三個是上上簽,即“第1簽:姜公封侯”、“第73簽:孫霖中狀元”、“第91簽:懷德招親”。


盂香亭「火」形

玉液池「水」形

除主殿外、還有三聖堂、從心苑等特色建築充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


http://s15/mw690/001hPjjTzy7iBqWSDFA9e&690



“叱羊傳晉代,騎鶴到南天”

大仙民間傳說: 

A )黃大仙其實是玉皇大帝宮前的金龜,經過多年的修行,已得到了宇宙靈氣,法術高強,有一天,金龜看到凡間大片土地,瀟河無水,田稻被曬得如同乾草,老百姓乾渴得舌燥唇焦。金龜心腸十分善良,就把天河的水偷偷往下界噴灑,大降陣雨,老百姓都高興得手舞足蹈,巡守天河的水神向玉帝稟報了金龜私自偷降雨人間的事。玉帝大怒,斥責金龜擅自動用天河水,犯了“天條”,於是罰他下凡人間為人,指派天庭侍衛押金龜到人間投胎,這位天庭侍衛官十分同情金龜被貶罰,很想擇一戶高貴人家讓金龜投胎,召來幾位城隍和土地夜詢問,可是有一戶人定,幾代究苦,妻子懷胎就要臨盆之時,金龜立即表示願意去這戶人家投胎,就在一個山麓下留下原身,靈魂跟隨土地爺飛去黃盆村,從產婦的肚臍進入胎嬰的肉體。這時,產婦戶中金光四射,紅光江滿屋,產婦覺得腹內一陣轉機,嬰兒就產生了。其時為晉代,成鹹和三年(西元328年)這家人姓黃,三年之前得了長子,取外“初起”,意思是希望從兒子這一代起,能擺脫貧困厄運。現在次子出生時,出現金光、紅光,不知道是什麼古怪,他希望次子能平安地成長,就取名為“初平”。黃初平八歲就在家放羊,性情純潔靈存在慧,孝長尊幼,勤而好學,鄉中父老都贊他聖賢。在黃初平十五歲的那年,有一天他在金化山下放羊,有一隻小羊失足受傷,他就細心為小羊療傷,小心護理,小羊依偎著他的膝下,甚為感動的樣子。黃初平頓感悲傷,想到小羊長大以後,必然受到屠宰,幫而起了惻忍之心,十分煩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恰好有一位道人經過,問初平為何如此的煩憂,初平就將原因說明。道士問好黃初平想小羊怎麼樣,初平說希望羊能長生不死,道士說這就簡單了,於是施展法力把羊化成白石於山間。初平見了很驚奇,覺得很玄妙,同時起了修道之心,懇求道士收納他為初平回答說:“徒兒篤信不移,不辭勞苦,無牽無掛,但求學道成功。”道士聽了笑著說:“你有修道慧根,況且很有仙緣,只有勤於修煉,心成正果,你如此有恒心,老道就答應你了。”道士將黃初平引入赤松山的金華古洞,理悟修道玄機,刻得法道。

http://s9/mw690/001hPjjTzy7iBqVXwbS18&690
B)廣州、西樵山、香港、東南亞一帶,甚至美國均有許多信徒為他建廟立祠,香火旺盛。黃大仙的傳說源遠流長,民間頌揚他懲惡揚善,除妖捉怪,行醫救人,勸善行善,關心人民疾苦的事蹟。據《金華縣誌》的記載,宋朝嘉定年間,有一位叫唐季度的人,他的左眼經常不斷的流眼淚,看了不少名醫也沒法治好。有一天他上山從一塊很大的石頭旁邊經過。突然有人在叫他的名字,這個唐季度一看,原來石頭上坐了一位道翁。道翁說唐季度乃善良之輩,不應受如此疾苦之罪,於是道翁把草藥瀝汁,敷在他的左眼,結果把眼疾醫好了,後來唐季度得知這位道翁就是黃大仙,為了感謝醫疾之恩,在家供奉黃大仙仙像,朝晚上香,而那塊石頭就叫黃大仙石。


C)宋元裕三年(西元1087年),這年江南大旱,江河無水,稻草曬得如同乾草,百姓唇幹舌燥,官府到金華山的赤松宮求雨,得到顯靈,金華附近午得甘露滋潤,消除了旱災。黃大內固有“救人之功”和“祈雨祈晴”“隨感隨通”的仙跡,在宋孝淳熙十六年(1189年)和理宗景定三年(1262),得到皇帝封以“養素帝君“和“養素淨正帝君”兩個封號。



http://s15/mw690/001hPjjTzy7iBqWdhXUfe&690
D)相傳在古時候,南海西樵曾發生一場瘟疫,幸好黃大仙經過此地,為百姓解除了困疾,但由於患病的人實在太多,葫蘆裡的仙藥不足。黃大仙叫大家不要擔心,對大家說:沒有藥也不要緊,只要摸一下他的藥葫蘆也能將疾病消除,於是患病的民眾爭相摸黃大仙的藥葫蘆,結果瘟疫得以消除。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黃大仙這一功德事蹟,將黃大仙的藥葫蘆雕刻在西樵山黃大仙聖境園內。



http://s8/mw690/001hPjjTzy7iBqpjnMz17&690


黃大仙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的題詩,增添黃大祠的中國傳統特色。


http://s3/mw690/001hPjjTzy7iBqVPwki62&690


http://s11/mw690/001hPjjTzy7iBqpvso2da&690


http://s1/mw690/001hPjjTzy7iBqXwuCk70&690

據風水說,黃大仙祠該處似獅子馱鈴形,屬九龍的第七枝龍脈,自獅子山落下,變成蜂腰鶴滕落脈在黃大仙區,名為“絲線吊金鐘”,或“獅子馱鈴”,蓋兩者形象相似也。山形地勢,坐落莊嚴,左右山巒防護周密,前面三台案峰,峰峰回顧,風景優美,化氣開面,鐘靈毓秀四方山峰朝拱,綠水彙聚於前,所謂“日進金錢夜進寶”,相呼相應,窗藏聚氣,穴口天然,坐落天心,鵲鳴報喜,上勝天,下應地,黃大仙坐落其間,若君皇坐殿,其能久享港九各地萬家香火鼎盛不衰。

http://s9/mw690/001hPjjTzy7eIpkUbaw18&690


黃大仙的畫像——香港黃大仙的祠廟及道壇都沒有供奉黃大仙泥塑或木雕的神像,反而是簡單、平面的畫像。開創供奉黃大仙畫像傳統的人是香港黃大仙信仰的奠基者,也是嗇色園的創建人之一的梁仁庵道長。黃大仙信仰在近代於中國廣東,主祀的祠廟都供奉黃大仙泥塑金身的神像。由於當時政局不穩,梁氏避亂南來,為求方便,因此舍塑像而帶畫像。這種做法卻成了香港黃大仙信仰的最大特色。


http://s1/mw690/001hPjjTzy7eIpkY0M0e0&690

黃大仙的畫像,目前大致有四種,1)嗇色園黃大仙畫像;見於嗇色園大殿神壇內,畫中黃大仙盤膝坐在蒲之上,頭戴道冠,身穿道袍。2)元清閣黃大仙“自畫”像;見於元清閣的神殿內,是在1947年間一次扶箕活動中,由黃大仙降箕,假箕手畫出輪廓,再由道侶設色而成,可說是黃大仙的“自畫像”,他手執塵拂,作道士打扮。3)坊間流行的黃大仙畫像;這種最為普遍,通常畫在紙上,作為《黃大仙靈簽》的封面,成為善信供奉的神像,在坊間隨時可見。畫中的黃大仙是唇紅須黑,頭戴道冠,身穿藍色道抱,盤膝坐在蒲團上。4)新繪的黃大仙畫像;這是金華縣一位畫師在近年繪畫而成的。畫中的黃大仙作道士打扮,右手執塵拂,左手輕掐長須,衣袂飄搖。

http://s6/mw690/001hPjjTzy7ltLHqwMB05&690
金华黄大仙

http://s5/mw690/001hPjjTzy7iBs3V8aMe4&690



http://s16/mw690/001hPjjTzy7iBsXUbi73f&690

嗇色園黃大仙祠門票免費,祠內隨意認捐。開放時間7:00-17:30,交通:地鐵乘坐觀塘線至黃大仙站,B2B3出口,向東步行約3分鐘即到。


http://s7/mw690/001hPjjTzy7iBsZ82CWc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