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幢寺--鹰爪兰、猛虎回头石、济公、象牙猪之典故

(2016-02-04 09:50:52)
标签:

海幢寺

鹰爪兰

济公

尚可喜

广州

分类: 自己的足迹


海幢寺位于广州河南海珠区南华中路和同福中路之间,原是万松岭福场地,南汉时代(公元902年至公元979年)建有千秋寺,后僧徒光牟、池月两人就地修建佛殿,寺名依《华严经》中“海幢比丘在昔能修习般若波罗密,入百万阿僧祇劫,了无障碍”之意,取名为“海幢寺”。迄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寺院。 201527日我也参游了一次,其间正在修葺。

http://s1/mw690/001hPjjTgy6Z6hJ9OKc60&690

 海幢寺相传为南汉千秋寺所在地。南汉开国君主曾在这一带大兴土木,除建寺院外,附近还建有梳妆楼、刘王殿及郊坛等,但宋元以来多废为民居。明代富商郭岳龙于原千秋寺处筑建宅苑,占地极广。明朝末年,僧人光牟从郭家花园中募得一块地皮拟建寺院,1666年平南王尚可喜及巡抚刘某又予捐建,清康熙五年建成大雄宝殿,藏经阁以及天王殿、韦驮殿、伽蓝殿等一系列殿堂及配套设施。此后还相继建成丛观、西禅、镜空、松雪、悟闲、画禅等堂宇,地藏、诸天、闻清钟等楼阁,惜阴、就树等廊轩,幢隐卢、空缘禅等馆舍,还有普同塔、瘗鹿冢等僧侣墓园,寺后有松园、宁福庄、瘗鹿亭等。规模之大,为广州寺庙之冠。清康熙十八年翰林王令撰《鼎建碑》记有海幢八景:花田春晓、古寺参云、珠江破月、飞泉卓锡、海日吹霞、江城夜雨、石磴丛兰、竹韵幽钟。


http://s3/mw690/001hPjjTgy6Z6jgcU3E02&690

尚可喜原来是明朝将领,后来投降满清,也就是当时的后金,遂成为满清征伐南方地区的马前卒,清顺治六年十月,大军抵达广州,围困城池长达10个月,最终攻下城池,平南王率清军攻陷广州之后,屠城十日,尸横遍地。广州城当时人口大约40万,死难者约五分之一。正是因为攻陷广州后大规模的屠杀,据说让这场灾难的制造者尚可喜从此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噩梦之中。终日不得安宁的他,经常流连于各种各样的寺庙道观,企图能获得心灵的平静。在海幢寺,他遇到了当时的住持天然和尚,在天然和尚的点拨下,尚可喜似有顿悟,想为自己所做之事做些弥补。于是牵头扩建海幢寺,以超度在十日屠城中的亡魂。


http://s1/mw690/001hPjjTgy6Z6jIqOqYe0&690

寺历史悠久,林木参天,浓荫覆地,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海幢春色”为昔日脍炙人口的羊城八景之一。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有海幢论鹰爪、十六罗汉、四大金刚、三须观音、猛虎回头石、海幢宫瓦、澹归碗、幽冥钟、星岩石塔等一大批,丰富多彩。加上天然和尚等高僧著述颇丰,又延师授徒以诗学,故诗僧特多,有“天然门下,诗僧六十”之美誉。因此,历史上海幢寺不仅是弘法修禅的场所,也是名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地方。


http://s5/mw690/001hPjjTgy6Z6k4qm7W34&690

海幢寺内的百年古树很多,其中有树龄超过300年的菩提古树3株,相传这些树是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天然禅师从光孝寺原株分植出来的。值得一提的是,寺中位于公园南门内西侧最古老的名木明代植下的一株不到丈高的鹰爪兰,有400年的历史。植于一座六角形石围墩子上。据清代文献记载:“海幢寺藏经阁下有树一丛,名鹰爪兰,枝蒂如鹰爪,花六瓣,他处未见,亦异种也。”而到了现代,这株鹰爪兰更是绿叶婆娑,终年花发,清香远溢,闻名遐迩。鹰爪兰原是明末郭家花园所种植,年代比海幢寺还要久远,因而有“未有海幢,先有鹰爪”之说。


http://s8/mw690/001hPjjTgy6Z6krkGaPd7&690

原来,这株茂盛的鹰爪兰树下,曾发生一个悲惨的故事:明朝末年,富人郭龙岳居住在此一带,郭生性暴戾,一天,他怀疑婢女兰香偷走了他的玉扣,连续几天对兰香严刑拷打,使兰香身心俱损。为表清白,兰香拜完菩萨,便纵身跳井自尽。两天后人们发现了兰香的尸体。为维护豪门声誉,郭命家人将这口井封了,不许家人再谈及此事。但每天晚上,郭家上下人都梦见兰香:有人说她从井中腾空而起,化作蛟龙飞走了;有人说她每晚都在园中浇花。人们的议论使郭极度恐慌,索性叫人把水井填平……


http://s3/mw690/001hPjjTgy6Z6ksjlo6d2&690


http://s10/mw690/001hPjjTgy6Z6ktg6spc9&690

过了不久,填平的井上长出一株鹰爪兰树,后越长越茂盛,很快便出枝散叶开花。郭一看见鹰爪兰就心惊胆战。后来鹰爪兰树越发茁壮成长,郭龙岳的家却一天天地衰落了,最后郭死于暴病不得善终。此乃昭示善恶有因果报应。


http://s8/mw690/001hPjjTgy6Z6l4bZQ3d7&690

海幢寺绿树婆娑,环境清幽。矗立于水池中的太湖石,高可及丈,形态嶙峋奇特酷似猛虎,蓦然回张口怒吼,名“猛虎回头”。石上镌有宋代书画名家米元章(即米芾)题名,为石中之妙品。千手观音线刻石碑,构图独恃,刻工精细,海幢寺古物,几经沧桑仍然幸存,倍加珍贵


http://s1/mw690/001hPjjTgy6Z6lti7vy60&690


       十八世纪是海幢寺的鼎盛时期,寺院规模超过现址的三倍。前临珠江,后倚万松岭(今金粟园至龙福西二巷区域),寺院后东界到达今天的同福上街,寺中亭台楼阁与僧舍佛堂数十座。寺中昔日有两口幽冥钟,今存其一。大殿后旧有塔殿,殿中有一座高丈许的七星岩白石塔,塔下有方座,四角飞起,具灵气,但亦被毁弃。如今寺院建筑仅存大殿和塔殿。

 

http://s4/mw690/001hPjjTgy6Z6lRZrYnd3&690

     现在海幢寺全寺只供十六尊罗汉像的极为少见为什么不是十八?这里一段奇闻:一天,济公和尚路过海幢寺,见寺内的住持以高僧自居,对任何人都看不起,便有心戏弄他一下。济公化作一个疯僧,衣衫褴楼,挑着两个布袋来到寺前投宿。住持见此模样,十分讨厌,只让其住一晚,次日一早便赶他走。济公疯疯癫癫,将两个烂布袋放在大雄宝殿上,说要到韶关南华寺去,请住持帮他挑行李。


http://s11/mw690/001hPjjTgy6Z6mayyQG1a&690

     众僧听了哈哈大笑,骂声和呼喝声震动大堂。住持大怒道:“疯人,不识抬举,你若有本事,叫大殿的罗汉帮你挑行李吧。”济公随即走到堂前大声叫道:“奉本寺住持之命,特请当中两位罗汉现身,替我挑行李到韶关南华寺去。”话音刚落,忽见两位罗汉从堂上跳了下来,拿起两个烂布袋,飘然随济公向北而去。顿时住持与和尚们吓得胆战心惊,俯伏在地叩首不迭。济即现金身,立定云头,指着住持说:“大和尚你好好修行,放下架子才能成正果。”住持伏地不敢抬头。后来他没脸再在寺里做下去,云游他处去了。那两个罗汉随济公走后,便不再回了。现在韶关南华寺原有的五百罗汉像变为五百零二尊,而广州海幢寺内原有的十八尊罗汉则只剩下十六尊了。


http://s9/mw690/001hPjjTgy6Z6mnGQeQc8&690


     清代广州海幢寺是定期向外国人开放的宗教场所,吸引了众多外国传教士前往参观,并留下众多相关的文字、绘画、摄影等作品。在《大英图书馆特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精华》一书中,收了91幅清代广州海幢寺的组画,所绘完整记录了清代海幢寺的繁盛境况。这些画甚至还生动记录了当时海幢寺放生社内的猪圈十二头极其肥大的猪,肥得几乎都走不动了。养猪是为说明佛教的教义,不杀生,爱惜动物生命。长期饲养这些猪牙都长得从唇间冒出来,长长的,如象牙一般人们见而奇之,便争相传述河南海幢寺中养有“象牙猪”。对外宣传说是教化民众要爱护生命,但其真实用意是纪念明朝,因明朝皇帝姓“朱”,明朝百姓不敢说“杀猪”,改称“杀万里哼”,正德皇帝还一度禁止民间养猪。从另一方面说明海幢寺是清朝康熙至道光年间广东省的天地会主要根据地,反清复明运动的主要策源地之一。


http://s6/mw690/001hPjjTgy6Z6nefFJ315&690
       1997年新建成的叫宝严塔石塔。清朝时海幢寺与当时流行歌曲《茉莉花》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因缘:地理学家和旅行家约翰•巴罗(JohnBarrow)任英国驻华大使马嘎尔尼伯爵的秘书,《茉莉花》这首歌的曲谱及歌词翻译是巴罗在广州海幢寺完成的。其实,《茉莉花》在当时是广州的出家人改编后纳入寺院梵呗梵呗佛教徒在佛菩萨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颂歌)。

 


http://s8/mw690/001hPjjTgy6Z6nYGrP157&69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幢寺得以重新修复。如今的海幢寺,气魄雄伟,飞檐宝顶,净域宏敞,有三十多位僧人。大雄宝殿供奉的三座铜佛,高十多米,称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佛。过去佛为迦叶诸佛,现在佛为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诸佛。天王殿内,四大天王威风八面,栩栩如生,其高度、体积为广东省境内寺院之最。


http://s14/mw690/001hPjjTgy6Z6oGlDdjcd&690
      园林景观依然如故这里庄严肃穆、神秘超脱,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江风阵阵,令人心旷神怡。我还是怀念曾有“古寺参云、珠江破月、飞泉卓锡、海日吹霞、江城夜雨、石磴丛兰、竹韵幽钟、花田春晓”景观。 


http://s9/mw690/001hPjjTgy6Z6oKsmr6e8&690    

     光绪三十年(1904)程子仪等人和兴中会同志陈少白、李纪堂等发起组成“天演公司”在海幢寺诸天阁(今南武中学内)办了第一间粤剧学堂。招收青少年80人,专门训练和教授戏剧表演技巧。这是有史以来广东第一所粤剧学校。经过一年的学习,遂作演出,称为“采南歌”剧团,简称“采南歌”班。著名粤剧演员如靓元享、靓荣、曾三多、杨州安、余秋安、大牛应、白驹荣等均是出于此学堂可见,海幢寺是明清以来一座集宗教、政治、经济、文化诸元素为一体的非常特别的寺院,是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寺院公园,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成部分,值得大家见识见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