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97,我的吴忠中学(马雪梅)

(2017-08-08 16:57:12)
标签:

吴忠中学

建校50周年

1997

马雪梅

回忆录

分类: 杂谈

1997,我的吴忠中学

 吴忠中学98届高三毕业生 马雪梅


    1997年,我就读于吴忠中学,完成高二高三部分学业,在被称为“永远的七班”里渡过了难忘的一段青春岁月。青春静静地含苞待放,期待着花瓣一片一片绽开的声音。

    那一年,巨星陨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永远离去了。他捧出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却没有亲眼目睹香港的回归。

    那一年,传说彗星撞地球。在具体的那一天,晚自习的校园,即使课间休息也很安静。当我们抬起头时,有同学说,一把扫帚已经划过天空。夜空中星星很亮,月亮也很亮,但是教室的灯更亮。

    那一年,“火星探路者号”及“火星车”成功登上火星,长江三峡大江截流成功。于是,物理课上,邵智慧老师与时俱进,带着我们研究关于探路者离开地球,接近火星,着陆后的各种天体问题;研究长江三峡涉及的力学问题、能量转化等问题。铺天盖地的物理练习卷中,都会出现“探路者”和“长江”的名字。黑板上,擦掉一片再写一片,周而复始。在老师的强大磁场下,我们一步步跃迁,向着矢量的方向前进。

    那一年,班主任厉天宝兼英语课老师依然严厉。错题笔记他检查的相当仔细。晨读,他听写几个单词,然后就在讲桌边面批。雷厉风行。他督促组长检查背诵,他抽查组长背诵情况。有一次,我被抽到,作为组长的我记得并不不熟练,他给我根据课文自述的机会,至今我都记得那篇课文“long  long  ago,there  lived  girl,who  named  aqiao…”  想想,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仿佛又是昨天。晚自习,他讲一句,习惯性地咳一下,讲的最多的是完形填空和改错。看不见的同学可以往前插空坐。过道里水泄不通。那时候,班级没有普及打印机或者什么复印机,我们头抬得高高的,脖子伸得长长的,戴眼镜的同学把眼镜使劲抬起卡住眼睛,盯着黑板上白色的粉笔字。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那一年,同学们还是热衷于在跑操结束争先恐后地买早点。那时,学校的西边还没有家属楼。一道道铁栏杆阻挡不了大家作为吃货的热情。白饼夹豆腐丝,白饼夹油条,白饼夹豆腐丝夹油条,白饼五毛,菜五毛。豆腐丝,真正的豆制品,那时切的真细,每一根都裹着辣油,油自带香味,那时也没有什么地沟油。早操一下,同学们哗啦啦地分三股,东走买饼,西走厕所,中间进教室。东边铁栏外,一声声吆喝,铁栏内,一双双干瘦的小手通过人群挣扎地伸向铁栏外。买到夹菜饼的,打开就吃,饼裹着菜,一大口下去,唇齿留香。校门口的宋家拉面火的不得了,什么时候门口都拥着学生。吃拉面是个消闲的活儿,人多你得等啊。一碗拉面一块二,红色的辣椒油,绿色的香菜叶,等的过程也是口水涮肠的过程。宋家拉面里的炒削面也是顶呱呱,周五的下午来一盘,那是对一周辛苦学习的奖励。校门口右手边的商店,最爱里面的“达利雪梅”,体育课一下,来个雪糕,一身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

    那一年,我住宿,八个人一个宿舍。晚上十一点准时熄灯,大家点着蜡烛继续学习。有一次,睡意来袭,宿舍苏同学的蚊帐被点着,大家吓得魂飞魄散。第二天,每个人的床头,照样烛头攒动。后来有了充电小灯,大家每天惦记的事情就是充电。每天的炒菜是土豆、茄子、莲花菜,师傅三选二。师傅用铁锹一样的大铲子炒菜,大锅里热气腾腾。如果下课早,大家奔跑着去食堂,到点食堂大门一开,时间就是一切的同学们高高举起饭盆,顺着人流就滑进了大厅,进入大厅,左右环顾,瞄准哪个窗口人少,恨不得带上飞毛腿直奔而去。那时候也只有左和右两个窗口卖饭。周二和周四的下午学校食堂才做面食。土豆炒好锅里沏水,下面条。虽说没有肉没有多少油水,但一周只有这两次改善伙食的机会。去迟了,糊糊的汤水面可就没有了。于是,爱吃面的同学早早就到门口排队,一手提着水壶,一手拿着饭盆。

    那一年,香港回归。学校组织征文比赛。曲莉莉老师要求我们全班都要参加,题材不限。大家各显身手。记得我写的是一封信,以母亲的口吻写给香港儿子的一封信。前两天,香港回归二十年,我记忆的闸门大开,我从我的百宝箱里竟然翻出了这篇作文《致香港吾儿的一封信》。二十年了,除了稿纸有些泛黄,那片认真依然跃然纸上,曲莉莉老师的批注字里行间饱含殷殷希望。顿时心潮澎湃。担心二十年前的纸,光照会被破坏,我小心翼翼地用白纸包好,兴冲冲地拿给还在一线工作的曲莉莉老师让她看看二十年前的工作记录。同学杨云写的是一首诗《爷爷的绣花荷包》,我还记忆犹新。张爱玲说“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惆怅,像忘却了的忧愁”,淡淡的却又化不开的酱香。

    那一年,我们课间的时候喜欢凭栏而望。远处的树,天上的鸟,她的欢喜我的忧伤。同学雰说“深呼吸,闭上眼,在心里默念三遍‘这世界真美好!’”再次回到教室,仿佛课本对我有了笑脸。听说邻市的校花转到我们学校了。为了一睹芳容,男生坐在一楼的栏杆上,女生假装聊着天。学生厕所在老校区的东边,这里是校花上厕所的必经之路。我们像个仪仗队一样,热切地目迎她来,说笑着目送她走进厕所。后来,不怎么关注校花上厕所了。有人认为,校花不如我们班的花花。隔壁班有个高个子帅哥,课间的时候,女生借上厕所的机会,对他瞄上几眼。看到他和他们班的一个女同学玩的不亦乐乎,大家觉得他个儿虽高,但有点奶油。班里大家都低头学习,青春的七彩花朵深深地藏在课桌里。

    那一年,文理分科。大家依依不舍。离开班级的,同学情谊地久天长,进入班级的新生力量,大家依然团结在一起,像一大片向日葵欣欣向荣。马武灵老师微笑地建议我应该学文,如果学理,我的路途会很艰难。我犹豫过,可是本来还能考好的历史,政治,捉弄我似的只能达到及格的边缘,于是,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理科之路。遥瞻前方万里路,心念福星高照到天涯。受挫的时候,总是在心里默念“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那一年,我们盼望着每周两节的体育课。王永康老师早早来到操场。我们先围着操场跑两圈。鞍马,垫子已经铺好,每一个同学都要过关。跳不过,王老师一次一次鼓励,每个人都有希望。仰卧起坐,跳远,双杠,篮排球等等,每堂课都丰富而充实。表现好了,王老师奖励我们中间休息一会。这一会儿,我们围坐一起,谈笑风生,偷偷吃点零食。天是那么蓝,风是那么轻。那时候,班里流行范晓萱的歌,同学景唱的最欢实。体育课的空隙,我们有听歌的福利。很喜欢范晓萱的《雪人》,娜娜把它改成了英文,让我们刮目相看。青春啊,一篇一篇,一段一段,在岁月的长风里飘扬。

    那一年,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学校的五十大庆。全校师生总动员。我们班一部分同学武剑,一部分同学打腰鼓。每天利用早操时间练习。班主任跟在队伍后面,教练天天巡视。我们的方队站在老校区的南边。为了练剑,爸爸专门给我找了一把剑,那把剑在家里一直挂了多年。高中同学说,我们最后没有武剑。剑在,可是我的记忆难道断片了?有一个方队我印象特别深,健身操方队。她们每天在主席台的正前方训练。动感音乐响起,主席台上的教练立刻活力四射,当时领舞的教练是现在吴忠中学的马力校长——美女校长。我们的方队散得早,在回班的途中,我们总是驻足观望。整齐划一的队伍中有我们班媛媛的妹妹,她虽然有点胖,但是协调力极强,每一个动作充满力量,“红绡学舞腰肢软,旋织舞衣宫样染”。我们欣赏她的青春飞扬,不时大声叫好。媛媛的妹妹跳得更加卖力。五十校庆庆典活动,有声有色,我们在活动中也没有松懈学习。

    一九九七,我的吴忠中学。

    二零一七,我的吴忠中学。

时光飞逝,转眼二十年。吴忠中学从吴忠城的东边搬迁到吴忠城的西边。花草果树长廊小亭,实验楼科技楼体育馆,多功能餐厅,志者在景中,诗书在心中。十步芳草,百花齐放,吴忠中学喜迎七十寿诞。为增长才智走进来,为振兴中华走出去。这里,园丁耕耘不息,这里,花朵静静绽放,满园芬芳,满城飘香。我曾在这里成长,又在这里继续园丁的梦想。吴忠中学,愿您岁月静好,芳香满枝桠,桃李遍天下。http://s13/mw690/001hOWEbzy7dhsLBbdO8c&690

↑ 1997年吴忠中学建校五十周年校庆大会会场
http://s1/mw690/001hOWEbzy7dhsTWuVa30&690
↑ 1997年吴忠中学建校五十周年校庆大会主席台

http://s5/mw690/001hOWEbzy7dhsYUnRi84&690
 1997年吴忠中学建校五十周年校庆大会韩江校长讲话

作者简介:马雪梅,19799月出生,回族,宁夏吴忠人。吴忠中学98届高三毕业生。2002年宁夏大学物理教育专业毕业,先后在灵武从事初中、中专、高中的物理教学。2010年到吴忠中学担任物理教师。喜欢阳光,既然是走在路上,就要追寻头顶那片灿烂的阳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