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iddle/464a4bd3t832fa0b4dc0c&690 在生离死别前升华爱" TITLE="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在生离死别前升华爱" />
众所周知村上春树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挪威的森林》是日本极为畅销的青春小说,它在单年内的销售记录一直未曾被打破,及至《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这部小说的出现,X世代才又寻回小说的感动;而岩井俊二1997年的电影《情书》多年来一直是日本最好的爱情电影,及至《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出现,成为日本有史以来最卖座的爱情片,感动了几百万年轻人。
毫不夸张地讲,去年年底看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Sekai no chû;shin
de,ai wo sakebu
)是我这半年来看过的最感动的一部电影。剧情的跌宕、画面的优美、音乐的动听,都是构成感动的因素。这部影片讲述的是高中生朔太郎(森山未来饰)因为初恋女友亚纪(长泽雅美饰)罹患白血病离开人世,从此人生一蹶不振,远离家乡17年仍无法面对亚纪已经去世的现实,最终终于从严重的“丧失感”中走出并寻回自我的故事。
影片从成年朔太郎(大泽隆夫饰)的未婚妻律子(柴崎幸饰)的失踪开始,朔太郎为了寻找律子,不得不回到了他的故乡四国。这里长眠着他初恋的记忆,他又再次打开了记忆闸门,高中时代与亚纪的纯纯初恋又一幕幕浮泛开来:他们为了得到Walkman向广播节目投稿,用磁带交换日记,去无人岛旅行,拍婚纱照……亚纪最终被白血病夺去了生命,朔太郎始终无法从记忆的迷宫中走出,他能做的,只是从1987到2004,逃离家乡17年。
影片在少年时代的朔太郎与亚纪这条主线之外,还有成年朔太郎与律子、照相馆主人重爷与死去的校长这两条线。律子是小时候为朔太郎与亚纪传递磁带的小女孩,而重爷则是为了自己深爱的校长,守候了50年而终生孤身一人。原著中重爷对于爱情的内涵有着这样的理解:“倘若以为看得见的东西、有形的东西就是一切,那么我们的人生岂不彻底成了索然无味的东西?……但是,如果离开形体考虑,那么我们就一直在一起。50年来,不在一起的时候一刻也不曾有过。”——这也正是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所在:在这个被污染、被物质异化的世界里,唤起人们对于不含杂质的纯爱的向往。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小说原著能够改编成电影剧本,与当红女星柴崎幸有关。柴崎幸2002年在《达文西》文学杂志中说道:“我一边哭着一口气把它读完。真希望自己今后也能谈一场像这样的恋爱就好了!”正是因为柴崎幸的这句话,这本小说一下子成为日本最畅销的爱情小说,而岩井俊二的副导演行定勋也选定了它拍成电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画面极其唯美,带有浓重的岩井俊二式风格,这完全是因为本片摄影师筱田升是岩井俊二的御用摄影师之故。遗憾的是,筱田升拍完此片后便不幸辞世,这部影片便成为了他的影像遗作。
不幸患上白血病的亚纪,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澳大利亚的乌鲁鲁草原,土著人说那里是世界的肚脐眼,也就是世界的中心。而在17年来都一直在冰冷的记忆迷宫里封闭的朔太郎那里,爱情始终是精神层面形而上的中心世界(即心中世界),这种爱,脱离了爱的形式而升华至永恒。其实,当你长久地思念一个人的时候,当你的内心深处那一片属于纯爱的森林一直为一个人保留的时候,你就处在心中的世界,也即是世界的中心。
我无法忘记影片中亚纪在自来说龙头前躬身饮水的那个仰拍镜头,筱田升大胆地采用了逆光拍摄,亚纪的脸庞在彤红夕阳的光晕里,呈现出一种极其惊心动魄的纯美。而这样的纯美,也正是步履匆忙的现代人最为缺乏的,了无杂质的爱情,恰好是填补情感缺口的寄托,荒芜的心灵也便可以得到纯美甘露的滋润。
【文/王磊。写于2005年,原刊于《北京娱乐信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