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灯雨轩杂谈 |
各位看官,看见这个题目,你或许有点异样的感觉,心想这话不通呵。恭喜你,你说对了。你还保持了基本的文化素养,实在是令我先要鞠一大躬的。稍微文一点地说,这就是一病句,文理不通的。有人可能不同意,我先声明了,这个石头可不是吴承恩先生笔下那个得山川日月精华的石猴,和红楼梦里补天未用被女娲婆婆弃之大荒山无稽崖的那块顽石也没有干系,所以休得胡乱联想。看官一定有些糊涂了,说搞什么搞,到底嘛意思么?哗众取宠呀!嗳,这你可说的有门啦。君不见如今的电影、电视剧、小说、戏剧、报纸、杂志、网络、博客等等新旧文艺形式,哗众取宠、文理不通的东西,不说是汗牛充栋吧,也是一卡车一卡车地乱倒乱扔。打着艺术和创新的旗号,实际上却将最基本的章法都抛弃了,甚至是压根就不懂章法。但这样炮制出来的东西却相当有迷惑性,往往以艺术探索为幌子,兜售些莫名其妙、怕是过后连自己个都看不懂的货色。而对于别人的质疑,却武断地以缺乏欣赏能力或俺只是拍给或写给某某些人看的为藉口。所以我写下这样一个题目,也是向先进文化形式认真学习,就算是个入门吧。
周日有点闲工夫,逛逛书屋、音像店,买了两张碟回来。一是老徐的《梦想照进现实》,一是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据说这俩片都巨火,也不知真的假的,半信半疑中还是乖乖掏了腰包,不由感叹当今社会广告的威力何其之大呵!声明一下,现如今俺也是忙人加懒人,电影院大门冲哪开怕是都找不利索,感兴趣的片,看碟呗。店老板千赌咒万发誓说是正版,俺也闹不清楚,反正一张六大块,一张五元,立此存照。不过放出来的效果还不错(也可能是俺家DVD机子好)。
先唠唠徐静蕾的《梦想照进现实》。听说美誉之词海了去了,可我愣没看出个子丑寅卯来。起先怀疑自己没看懂,倒回来再看一遍,还是如坠五里云中,始终没找见进出的门在哪。后来就特老土地翻出这张碟的纸封皮,把上面提示性的文字详加研读了一番。原来王朔和老徐是要通过一位女演员和导演对剧本和角色的不同感受,以及对演戏与现实看法的冲撞,要表现出生活无奈和人际信任危机。嚯,这题材可不小,令我有肃然起敬之感。不过,从影片中我咋就没看出来这些东东呢?难道真是如此高深莫测,还是自己的鉴赏力退化了?我只看到一男一女两位主演,倾其喋喋不休之势,从夜色阑珊聊到天光发白。那么聊的内容呢,实在是枯燥无比的一些话题。而这些话题除了女演员的娇情和男导演的贫嘴,唯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恐怕就是王氏风格的调侃。于这样的调侃中,能看出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以及剖析吗?一个女演员演来演去,已经疲劳甚至厌倦了;一个男导演导来导去,原本对艺术的追求终于市侩化了。他们在近乎呓语的争辩和妥协中,慢慢找回自己真实的一面,然而影片并没有将这最重要的主题诠释出来,有的只是让人觉得被强迫围观了两个人不知所以、毫无意义的一番昏话。如此而已。若就编导想运用一种新的剧本组织形式而言,或许还可以算是探索。然而,即便如此,《梦》所嵌入的内容却明显缺乏代表性和说服力,韩童生和徐静蕾本人也不是出演该剧的合适人选。虽然我们不应当给演员贴上某某标签,但我真实的感受是,如果这两个角色是由张国立和徐帆来演绎,或许效果能好一些。
再说说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我还是禁不住要首先表达一下对这部片子的喜爱,直观感觉是拍得很好,亦不乏创造性。电影通过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在短短一个小时里却成功地演绎了几类人,进而很恰当地表现了社会现实。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被发现,在展览过程中巧妙地把许多人物,频临倒闭工艺厂的保卫科长和他的同事、小偷集团的老大和伙计、房地产企业老板和跟包等等描画得非常到位。在喜剧性的氛围和夸张的演绎中,我们看到了国企普通职工的无奈和执著,包科长的恪尽职守令人钦佩,其同事爱博彩的投机心理令人同情,包的女朋友,一个公共汽车售票员的朴实纯真令人感叹。我们也看到了职业小偷的骗术、机巧,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招数似乎历历在目,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昨天今日。而原本是坏人典型的小偷集团老大,却表现出对感情的执著和珍惜,这种人性中善的品质,又使得我们难以对他完完全全地痛恨起来。房地产老板和跟包的戏不多,但仍然使我们看到了他们活脱脱的心胸和嘴脸,我想若剔出掉电影本身带有的喜剧色彩,这两个人物可以说是惟妙惟肖。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请来的职业大盗竟是如此有职业素养,小偷老大的女友为实惠之利甘愿许身他人,工艺厂厂长老谢的儿子以艺术之名招摇撞骗,这些都是非常现实化的描写。而影片正是通过一件离奇搞笑的故事,串起了这些小人物的生活百态,并通过他们活生生的真实表演精妙地刻画了社会现实。这部片子好就好在,它没有堕入无厘头的滑稽,而是将艺术的夸张牢牢地固定在生活基础上,让观者在会心一笑中,领略了创作者为我们展现的一幅当代中国市井细民真实的生活画卷。
(二介,2006-08-07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