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作文】漫画材料作文“长大”和“成长”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

(2023-12-06 14:43:45)
标签:

漫画作文

“长大”和“成长”

审题指导

例文导写

【高考作文】

分类: 案例我编
漫画材料作文“长大”和“成长”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


【高考作文】漫画材料作文“长大”和“成长”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考作文】漫画材料作文“长大”和“成长”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结合你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想,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漫画写作·关注点

1.读懂画意,明确画旨。漫画的构成主体画面情景;标题告知或暗示的漫画的主题;文字材料是的提示与注解作用。

2.分析画面时,要注意画面突出了什么,夸张了什么,确立基调是讽刺还是颂扬。

3.联系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和事,运用联想和想象加深对画意的理解,并作为写作材料

4.写作时,一定要有材料意识,一般在开头部分(第一段或第二段)要引述概括材料,在论证过程中还要或显或隐地回扣材料。

【审题立意】

题目由漫画和文字组成,重点在文字,“长大是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成长是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漫画主要区分了“长大”和“成长”,“父母想要的样子”和“自己想要的样子”两组概念,说明在漫画作者看来,这两者有区别,甚至可能是对立的,写作时要充分考虑漫画中两句话的原本的逻辑关系。

思考:

“长大”和“成长”是否同步?

“父母想要的样子”和“自己想要的样子”是否一致?

两种“样子”是否有对错好坏之分?

明确:

“长大”并不仅仅是身高体重之类的外在变化,而“成长”更在于思想的成熟、心灵的成长;而“父母想要的样子”和“自己想要的样子”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立意:

1.活出自我,成为自己内心最想成为的人。

2.父母想要的样子就是我想要的样子。

3.长大不等于成长。

4.因材施教、匹配环境,让孩子的真正“长大”。

5.要有底线: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任意发展。

6.长大的躯壳要与成长的灵魂匹配。

7.唤醒孩子的自我成长后,孩子才是真的长大。


 

【高考作文】漫画材料作文“长大”和“成长”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

【作文范文】

1.在长大中成长,在成长中长大

一考生

现实生活中“成长”与“长大”两个词语,人们大多认为意思相近,差不多。可一幅漫画中,作者却写了这么一句话:“长大是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成长是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真是引人思考。在我看来,我们既不能一味的成长,也不能只会长大。要在长大中成长,在成长中长大。

一味“长大”终害己。

人们常说,“要听父母的话,父母都是为你好,父母还能害你不成?”诚然,父母是这个世界最爱我们的人,但我们真的要像他人说的一样,全然听父母的话,一味的长大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的父母很溺爱孩子,孩子在自己溺爱的举动中长大,最后连衣服都不会穿,长大后也没有什么生活能力,成了巨婴,或者是妈宝男妈宝女。有的孩子从小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中长大,一遇到挫折便直接崩溃。

米兰·昆德拉的话发人深省:“盲从是通往地狱的毒药。”我们不能盲从父母的教导,全然活成父母想要的样子。那样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也是不精彩的。因为一切都在变,我们生活的时代和父母生活的时代,差别大了去了。

同样,只愿“成长”毒亦深。

如此,便有人认为我活成自己的样子不就行了。这样的想法也是错误的。君不见,那些不听管教,早早辍学的孩子,游荡在街头巷尾,到了最后一无所有;君不见,痴迷于打游戏的孩子,一眨眼花光了父母的积蓄,长时间的游戏使他成了高度近视,身体发育也受到影响;君不见,肆意妄为,触动红线,被法律制裁的少年也不在少数。我们不能肆意成长,不能为所欲为,否则终成杂草。老一辈人的经验教训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所以我们要取二者之精华去其糟粕,成就我们自己的的精彩我。

我们不能一味在父母的安排中长大,也不可一味我行我素地成长。

我们要在长大中成长,在成长中长大。在长大的岩壁上攀登,在成长的海洋中遨游。古往今来,这类人大有人在。我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父亲的期盼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继承了父亲的遗愿,继续撰写史书,活成了父亲想要的样子。少年霍去病在舅舅卫青的期盼下成为了军中一员,但霍去病并不一味听从舅舅的教导,而是在长大中成长,屡出奇兵,封狼居胥,封冠军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成为历史的强音。著名作家史铁生残疾后不断“野蛮成长”,近乎自暴自弃,但最后他挺过来了,在成长中长大,成了一位著名作家,活成了他母亲和他自己都想要的样子。

一味长大不可取,只成长也不行。我们要在长大中成长,在成长中长大,活出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990字)


2.带着父母的期盼,走好自己的路

一考生

父母在与我们交谈时,常常脱口而出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着。这是父母对我们的期盼,也是父母想让我们成为的样子。但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并不会复制粘贴成别人的样子。所以我们要带着父母的期盼,走好自己的路。

在长大的征途上,我们不是一个“提线木偶”。人一点一点长大,从无齿孩童长成青年,从青年长成壮年,从壮年长成老年,这期间,我们总会经历世界的酸甜苦辣。增加许多阅历,学到许多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但有些人过于“乖”,过于听话,什么都听父母的。一遇到挫折与困难,就去寻求父母的帮助,没有自己的看法和认知,不能独当一面,只能躲在父母宽大的身影后面成为一个只听父母话的木偶,成为网络中的“妈宝”。

诚然,听父母的话确实是应当的。但偶尔的叛逆或是与父母观念的不和也是正常现象。我们要积极与父母沟通,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将父母的思想与自己的观点相结合。不做木偶或“妈宝”,而争做拥有先进思想的青年,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走自己的路,不能只靠自己武断决策。我们看看,中国共产党在颁布政策或发布号令时,总会召开重大会议,会议上有几十甚至几百号人一同交流讨论,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最终将这些不同的见解融合交汇,形成最符合当时国情的措施。这种互相沟通研讨的方法,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18大、中共19大、中共20大,带领中国走进新征途,实现新成就。党皆如此,我们更应如此。如果党只靠一个人武断决策,难免会犯错,但党心系国家,大事让一班人一同决策,那犯错的概率就大大降低。在我们的成长中,在我们的家庭里,我们也应该学习党的这种做法。

要学会与家人沟通,与他人沟通,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取长补短。通过别人的正确良好的意见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达到“止于至善”。成长道路上,避免无谓的争吵,理解才是最好的选择,用相互理解、包容代替武断决策,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与父母友好相处。沟通不是大喊大叫,而是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与父母和谐相处的前提是做到正确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语气温和,声音不要过大,观念不合时,语言更要平和,要镇定,不能激烈的大喊大叫,要从实际出发,以一种无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情怀,坚持真理,但不意气用事,更不能因为观点不合就离家出走。要有效沟通,沟通是最合适的解决方法,更合适的成长之路。

这样既不误了我们的长大,又不耽搁我们的成长,反而能使我们更好地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凡济沧海。带着父母的期盼,走好自己的路,总有一天,我们会在走自己道路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达成父母的期盼。相信自己,坚定信念,加油吧,新时代的青年们!(1101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