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勇:读书,还需要“啃”书

标签:
读书“啃”书心得汤勇汤勇晓语 |
分类: 教育我谈 |
汤勇:读书,还需要“啃”书
来源:汤勇晓语
https://p9.itc.cn/images01/20220724/53c10ad9a8904146b5f7ffa3c3779fab.jpeg
当今人们为什么喜欢快餐文化,为什么不少教师喜欢快餐式阅读,因为看起来轻松,读起来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一读便懂,不费吹灰之力。
这种阅读,属于浅层次阅读,这类文字的阅读价值,往往更多的是消遣,寻“乐子”,打发时光。除了那些庸俗、低俗、烂俗的文字,有可能会带来一些负能量,而对于那些通俗易懂的文字,当然也会有收效。不过,它不能给我们带来刺激,带来酣畅淋漓,带来刻骨铭心,而且也不会启迪思维,激荡思维,张扬思维,还会让思维变得越来越懒惰,仅在低层次上徘徊。
有的老师常常纳闷,自己天天看手机,读网络文字,一年半载也会坚持读那么几本书,却没有多少变化,也没有多少长进,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以为,或许便是自己阅读专拈“快餐”,只求“读得懂”的缘故。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724/8f474cdaabd34dd2b090619859ddc2aa.jpeg
要想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眼界和视野,观念和思维,在“上台阶”式的阅读中不断提升,不断拓展,不断打开,除了读一些-看就懂的文字,我认为,还要“啃”一点难“啃”的书。
“啃”是指把东西一点一点地咬下来,而且是使劲地咬,吃力地咬,坚持不懈地咬,就像“啃骨头”,可能弄的满手、满嘴是油,“啃”下来的肉也不是很多,但是骨头上的肉巴嘴、黏口,特别香,还能补充钙质,“啃”的过程更有一种情调,一番味道。
那些难“啃”的书,往往是经典原著。经典原著,也就是最初的著作,原典的文化,最本源的学说,从未经修饰、诠释、解读过的。如原典儒学应是原汁原味的孔子学说,而不是我们所看到的,经过他人解读的文字。四大名著,应该指的是原版著作,而不是那些注释本、白话本、简缩本、赏析本。
读经典原著的确很难,也很费劲,必须像啃骨头那样“啃”读。所谓“啃”读,就是细细地读,反反复复地读,字斟句酌地读,带有研究性质的读,本着一字拈断数根须般的读。
https://p6.itc.cn/images01/20220724/9c191173170e416a8d939111f62ed28a.jpeg
这种读,的确很难,是辛苦的,也是枯燥无味的,或许更是费神,折腾人的,没有那种读通俗读物的便捷、直接的体验,也没有那种俯仰之间,开怀释然。然而只要我们不放弃,咬定青山不放松,千凿万凿出深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只要有“啃”的意志,“啃”的精神,“啃”的坚守,凭借阅读者自己的逻辑和已有的认知,调动自己的全部的资本和智慧,去感同身受,去解读文本,去理解书中的观点,去与作者反复对话,去穷尽一切,扫除阅读障碍,就有可能进入书中,找到机关,破译密码,心领神会,豁然开朗,进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收获长久地堕入黑暗,而突然之间眼前闪现一束光亮的惊喜。
大多经典原著常以“冷脸示人”,少了轻盈妩媚,风姿绰约,打情骂俏,很难撩动心弦,常常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阅读者望而生畏,望而却步,望而没有勇气走进,往往远眺而不敢触碰,远观而不能近“品”,对原著经典的惧怕、隔膜与排斥,以至无缘分享那些伟大作品所蕴涵的深邃思想,精妙智慧,为此让我们的认知始终停留于肤浅层面,思维仅仅局限于固有状态,思想的格局与境界完全被束缚而压制。
以前我总对一些深奥的理论书籍不感兴趣,因为读起来很吃力,让自己头痛,看上一遍,就像在云里雾里,读不懂,闹不明白,为此也就与经典渐行渐远,仅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书堆中打转转,因而感觉自己始终没有精进和突破。
https://p9.itc.cn/images01/20220724/d21961b36aef48c3b5bb7ceb5c1ee81f.jpeg
最近几年我开始尝试“啃”读,反复研读,细嚼慢咽,用心体悟,查阅文献,圈点勾划,详细批注,前后读了《教育的目的》《爱弥尔》《理想国》《中国文化要义》《什么是教育》《时间简史》《世界是平的》等比较难啃的书,尽管颇费周折,但我以为,只要耐着性子去读,多多少少还是能够读懂一些的。而且在“读懂一些“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啃”书的乐趣,常常因为攻克了一个个文字堡垒,让我眼前敞亮,大快朵颐。
“啃”读的过程是一个不惧艰险,忍受清苦,耐得住寂寞的过程,是一个心无旁骛,胸无杂念,进入忘我状态,沉浸其中,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一个拓展思维,打破思维定势,为思维插上腾飞翅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寻找表达脉络,探寻文字价值,建立个性化认知,在痛楚中脱胎换骨,相遇美好自己的过程。
读书需要“啃”,要学会“啃”,要敢于“啃”,唯有“啃”,才能苦尽甘来,“啃”出一片新天地,“啃”出一个与众不同,与过去有异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