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栖士
柳栖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70,956
  • 关注人气:30,3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透过“数学太难”吐槽,看清高考的选拔考性质

(2022-06-10 14:58:23)
标签:

数学太难

吐槽

选拔性质

高考功能

熊丙奇

分类: 教育我谈

【时评】透过“数学太难”吐槽,看清高考的选拔考性质 

来源:羊城派 作者:熊丙奇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609/4ca1dcfd4cf7455eab76e9fbeaa8c250.jpeg

    6月7日下午,2022年全国高考数学科目考试落下帷幕。继上午“语文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的作文题太难”冲上热搜之后,“全国高考卷数学难出天际”“今年高考数学难”又占据了各大网络平台热榜前列。甚至有网友留言称:“今年数学出卷思路:文科生当理科生,理科生当华罗庚”。

    “难哭了”“明年再见了”……这是一些考生的“吐槽”。需要告诉考生的是,高考是选拔考,选拔考看的是考生的相对水平,不要因为觉得考题难,就认为自己考得差,“你难别人也难”,高考录取要根据考生在全省的排名结合志愿进行。

    因此,不应再纠结数学难不难,而应该集中精力考好之后的考试。事实上,如果考生考完之后,都觉得数学不难,那数学命题反而存在问题,这意味着没有很好地发挥选拔作用。评价选拔考的命题质量,一要看命题是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否存在超纲的问题,只要考题不超纲,就符合命题要求;二是难度是否有利于选拔,考题过难,或者过于简单,都将影响选拔效果。

    从考生的反映看,全国高考卷数学考题似乎都很难,据媒体报道,包括一些“尖子生”也说自己没有完卷。但这或许并不能真实反映考生的实际情况,通常来说,考得好的学生,并不会说自己考得好;“考得不好”的学生,则往往会把自己的情绪和意见表达出来。以往也有高考考生吐槽“数学太难”的年份,但考试成绩公布后,整体仍旧符合正态分布,高分学生和低分学生的比例在合理区间。

    所以,对于数学究竟考得怎样,没有必要再纠结,纠结也改变不了什么,还可能影响接下来的考试。高考填志愿也是在知道考分、全省排名后再填志愿。那些以为自己考得不好的学生,最终的高考排名,说不定会和平时的成绩差不多。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609/8255d1056eaa427d9c89ea3d339ef4ca.png

    今年的高考命题,一些具有方向性的变化,值得关注。首先,应试刷题方式已经没有用,很多考生在考前已经做了无数的模拟题,可是,高考题却和模拟题不一样,这意味着靠刷题考出高考高分,未必再行得通,学校也不要再搞题海战术。其次,各科都更重视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不只是考查掌握知识点,而是考查对知识、概念的理解、综合应用能力。这是在教学中,应该培养的基本能力。有一些学生反映,题目都没有看懂,那说明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

    这要求高中必须转变教学方式,那些尽快把高中课程教完,随后再采取题海方式训练学生,通过多做题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高中教学方式,可以说,已经OUT了。这也是高考命题改革所要起到的效果。高中必须重视打好学生的学科知识与素养基础,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有一些老师也觉得,摸不准高考的“套路”了。这就是高考命题改革要起到的效果。

    高考不该是“指挥棒”,学校也不应围着考试来组织教学,考试应该是服务器,为学校的教学提供评价服务。即切实做到“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去教什么、去学什么”。高中学校应该坚持自主教学,按照教学大纲给学生完整的高质量的高中教育,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有更强的综合能力,不会看到没做过的题就发怵、不会。

    当然,要引导学校老师和学生转变“应对考试”的思路,仅有命题改革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录取改革,把高考从选拔考性质改革调整为更具评价考性质,高校在招生时,把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一方面指标,而不是唯一指标,这样,才会有力地破除唯分数、唯升学论,扭转学校办学的应试倾向。

    (作者是知名教育学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