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阅读照亮更多孩子的奋斗路

(2020-05-16 15:54:10)
标签:

阅读

孩子

奋斗路

照亮

朱永新

分类: 教育我谈
让阅读照亮更多孩子的奋斗路

文 / 朱永新



    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径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号召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年老还是年轻、贫穷还是富有、患病还是健康,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与成长,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奉献自己力量的人们。这一日子在中国被称为“世界读书日”,以此推进阅读,在全社会涵养书香。

  25年弹指一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的阅读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信息载体、图书形式以及阅读方式发生怎样变化,阅读的价值与阅读的本质不会变,人类的阅读需求不会变,以阅读充实生命、改变命运的梦想也不会变。

  阅读也是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在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重点校与薄弱校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要想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还需探索更多路径、找到更好方法。这其中,推进阅读公平是重要一环。

  有教育学家曾说过,当偏僻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有了与中心城市的孩子一样多的优质图书时,他们精神发展的起点就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有学者认为,只有在妥善处理好阅读问题后,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处于最佳地位。让所有学生能够和那些最伟大的经典对话,用阅读填平生活的沟壑,正是推动阅读的社会意义所在。

  近年来,由于工作需要,笔者走进了许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学校,发现那些注重阅读的学校,图书馆品质高、师生阅读氛围好的学校,无论是师生的精神气质,还是学校的文化建设以及各类教学指标的考核,都相对较好。我们以“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进行的教育探索行动,特别强调以阅读为手段推进家校共育。通过多年跟踪调查,我们发现阅读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都有着极好的效果。而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公益项目,长期给数十万父母免费提供阅读方法的指导。那些注重阅读的家庭往往能够亲子共读,帮助孩子养成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孩子各方面发展也更加均衡、更加全面。

  当前,“父母的书架决定孩子的未来”“最好的学区房是家中的书房”,已经成为许多家庭和学校的共识。伴随又一个“世界读书日”,我们可以更多关注:如何为乡村的孩子、困难群体的孩子、边远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图书?如何更有效地为这些孩子提供阅读指导,让他们享受阅读、热爱阅读、学会阅读?如何加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薄弱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帮助他们办好身边的“精神食堂”?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径。用阅读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他们将因此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未来,也必将为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发展拓展出更大空间。

  (作者为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


【附】
苏州大学教授、新阅读研究所创办者朱永新获首届爱阅人物奖

让书香伴随孩子成长

本报记者  赵婀娜

核心阅读

  研制和修订阅读书目,探索多元的阅读方法,营造书香校园……近30年来,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始终没有停下推广儿童阅读的脚步。在他看来,用阅读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能为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发展拓展出更大空间。 

  5月4日晚,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2020年奖项发布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与全球观众见面。儿童文学与阅读界三大备受瞩目的国际奖项——国际安徒生奖,IBBY—朝日阅读促进奖,IBBY—iRead爱阅人物奖揭晓。其中,来自中国的朱永新与来自荷兰的玛丽特·托恩奎斯特成为IBBY—iRead爱阅人物奖首届获奖者。

  朱永新,苏州大学教授、新阅读研究所创办者,推动儿童阅读近30年。

  总结信息时代下的儿童阅读方法

  与最好的书对话,如与最好的人为伍。在朱永新看来,人是由他读的书造就的,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早在1993年担任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时,朱永新便推出苏州大学学生必读书计划,从1995年开始,组织专家学者研制中小学生和教师阅读书目,由此开始了专业的阅读研究与推广生涯。

  作为专业阅读研究推广公益机构——新阅读研究所的创办人,朱永新始终致力于探索和解决“为什么读”“读什么”及“怎么读”的问题。

  有关“为什么读”,朱永新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家园”,聚焦阅读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基于此,他还完成“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阅读理论建构,提倡儿童在自主阅读中独立思考、发挥个性,在共同阅读中互相理解、求同存异。

  有关“读什么”,朱永新带领团队,完成多种类别儿童阅读书目的研制和修订,包括儿童基础阅读书目《中国人阅读基础书目》的研制与发布。从2016年开始,他主持研究《中国中小学学科阅读书目》,研制中小学所有学科教师、学生的基础阅读书目。从2019年开始,主持并启动《中国人学科(项目学习)研究基础书目》,对100多个一级学科进行书目筛选。

  有专家评价:“该系列书目不仅为儿童阅读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且形成了由浅入深的阅读梯次,为儿童阅读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有关“怎么读”,朱永新带领新阅读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探索创造更多阅读方法。如鼓励乡村多元文化的“乡村特色阅读课程”,如激发兴趣、深化效果的“童书电影课”,如以校园、家庭不同特点分别研发的“阅读整体方案”等。

  “朱永新以科学的研究,为信息时代下的儿童阅读方法总结出了一系列可供复制的成果。”有学者说。

  推动以阅读为抓手的教育探索

  1999年,在一所两排平房的乡村学校——江苏常州武进湖塘桥中心小学,朱永新发起了新教育实验,这项以推动教师阅读和儿童阅读为抓手的教育探索,从一开始便刻上了“书香”的印记。

  现已退休的小学原校长奚亚英至今仍记得,朱永新每隔一段时间就来学校开展讲座,推动以阅读为抓手的教育改革。

  2000年,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正式推行书香校园建设。朱永新要求参加这项教育改革的学校,所有的小学生、中学生、老师,在6年内必须阅读完100本书,不读完,不毕业。

  渐渐地,阅读从任务到习惯、从被动到主动,越来越多的师生逐渐认识到,读书能使人有底蕴、有品位。

  如今,这项教育改革已覆盖多所学校,这些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儿童阅读的高度重视。

  2003年的全国两会上,朱永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正式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此后连续17年,朱永新共提出几十个关于阅读的提案和建议,其中大部分都在直接推动儿童阅读。

  由于中国自身发展的多样性,这些阅读课程在探索上的成功,也将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推动儿童阅读的问题,乃至跨越贫富差距、解决教育不公的难题,提供可资借鉴、可以复制的优良模式。

  新教育实验的探索,也在2018年获得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带动越来越多读书人和推广人

  朱永新个人的成长经历与阅读密不可分。

  他的童年时期处于图书极度匮乏的阶段,只能通过担任小学教师的父亲及往来客人的“讲书”,完成儿童时期的阅读。直到大学阶段,他才在大学图书馆里补上了阅读这一课。

  发起新教育实验后,朱永新更是身体力行,坚持每年阅读100多部教育著作、200多部童书,将推动阅读放在工作首位……不少熟悉他的老师和校长都说,朱永新的阅读经历和人生经历,鼓舞着更多老师热爱阅读、推动阅读、帮助儿童学会阅读,成长为优秀的阅读推广人。

  为阅读鼓与呼,朱永新渐渐从一个人到一行人。

  通过创办新阅读研究所,朱永新的阅读主张凝聚了一大批阅读推广人:他领衔创建的中国“领读者大会”吸引了400余家各类阅读推广机构参加;新阅读研究所建立的网络读书会汇聚近10万读者;成立的亲子阅读工作站,遍及50多个城市和乡村;新阅读研究所举办的数十场“领读者”培训,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阅读推广人……

  朱永新所带领的教育团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阅读推广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来自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这些中小学教师通过推动阅读,让自己受益、助力儿童成长,还建构起良好的儿童阅读生态。

  近30年来,朱永新推动与阅读有关的工作很多,但有一项很有代表性。这项工作主要面向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为他们举办公益讲座、推广亲子共读,这项以“萤火虫”命名的工作计划,希望帮助万千父母,点亮孩子阅读的光。

  尽管已获得国际奖项,但朱永新推动儿童阅读的步伐不会停止。他表示将把所有奖金捐赠给儿童阅读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因为在他看来,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径。用阅读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他们将因此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未来,也将为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发展拓展出更大空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08日 12 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