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广州一模2020届作文指导标杆作文冲刺高考 |
分类: 教学我思 |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
【题目解析】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
材料由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两部分组成:图片材料部分包括一组两幅图片及图片中的点题文字和图片下的解说文字,文字材料部分呈现的是师生在线上课堂对两幅图展开讨论的情境。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1.结合材料
要求考生必须结合材料展开写作,不能脱离给出的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不能离开“独特一课”去泛泛而谈“别样收获”。
2.贴合背景
要求考生在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发表“别样收获”的见解时,必须贴合“课后”这个小背景和“抗击疫情”这个时代大背景展开写作。
3.切合身份
要求考生写作者的身份是高三年级的学生。该班同学
4.自拟标题
文章要求有标题。
5.自选角度
从患者鞠躬致谢的角度切入。
从医者“忙回礼”和“顺势回礼”的角度切入
从医患关系的角度切入
从两幅跨越百年的图片的角度切入
……
6.确定立意
从患者鞠躬致谢的角度切入,可立意为:感恩与信任;对医护工作者在疫情阻击战中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勇于担当、尽责奉献等的真诚感谢和深情赞美;对我国尊医重卫优良传统的延续……
从医者鞠躬回礼的角度切入,可立意为:关爱、尊重、平等;作为一般意义所理解的“施惠”的一方,医者并没有理所当然地接受患者的敬意,而是体现了“功成不居”的大气,正是因为这种不以功自居、不以德自傲的谦恭,成就了这一幅和谐的画面。从医患关系的角度看,正是医者对患者的真诚平等、热情相待、彼此尊重,是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的闪光。……
从医患关系的角度切入,可立意为:医患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彼此尊重、和谐友善……
从两幅跨越百年的图片的角度切入,可立意为:变化的是时间,而不变的是内心的感受,进而在精神、传统等方面,引发对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的进一步思考。100多年前,我们已经有这种和谐的、堪称典范的医患关系,如果我们能赓续这一美好传统,一定能为医患关系的困境破局;也可以是:发掘历史上的资料与当下的媒体资源,对其进行整合,会对我们了解自己的传统,改善现状有更深刻的启发。
……
7.符合文体特征
考生可以自选文体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诗歌等;但选定了一种文体后,要按文体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写作。
8.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要求考生遵守写作中的真实性和考试中的保密性原则。
9.不少于800字
要求考生写作应达到一定的字数标准。
二、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结合图、文材料,按照“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的写作方向,以“该班同学”的身份,完成写作任务,表达认识与思考。
(一)具体而言,符合题意须完成以下四个任务:
任务 |
要求 |
任务一 |
“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的写作方向 |
任务二 |
结合图、文材料,表达认识与思考 |
任务三 |
“该班同学”的写作身份(高三学生) |
任务四 |
贴合背景(课后、时代背景) |
(二) 完成四个任务与“内容项”分等判断的对应关系的详细表述:准确结合图、文材料;以“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为写作方向,紧紧围绕“课”,对“收获”的认识与思考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明确作者身份为“该班同学”;深入关联“课后”与时代背景;表达精彩,亮点突出
其他
(一)错别字扣分
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扣分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
5.
6.
7.
(三)套作与抄袭判定
套作的,适当扣分;套作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作文材料,机械地理解作文题,生硬地套用。判定为套作是比较严重的,不应将套作的判定扩大化。
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判定为抄袭必须有确切的依据。
【
1 、生命关怀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开篇即切入主题,将这“一课”的“独特”解读为“医护与患者相互鞠躬的小课”与“神州大地万众一心抗疫的大课”两个层次,由“小”及“大”,紧贴时代背景,揭示材料深意。其后引出“别样收获”的两个层面:“医护与患者的相互尊重”,“生命之间的相互关怀”。
第二段,提出观点“生命关怀,尽在一鞠一躬之间”,过渡自然,简练生动。文章由此展开次序井然的论述。
第三、四两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有形的“鞠躬之礼”写到无形的“人道关怀”。引用古今事例,热情讴歌“医护与患者的尊重传承百年”和“生命最本真、最纯粹的关怀”。
尤其第四段,结合时代背景,细数抗疫中令国人动情的每一个“瞬间”。
第五、六段,作者的眼光从线上小课堂转向社会大课堂,针对新时代的青年提出传承“生命关怀”的热望与畅想。情感充沛,升华主题。
这篇文章,以小大之辨剖开材料的内涵,以虚实之形揭示“鞠躬”的深意,由课堂教学扩展到社会时代,由医患关系引申至生命关怀,线索多而不杂,层次繁而不乱,构思匠心独具。笔触涉及古今,目光聚焦当下,语言颇具功力。
但也正因考场作文之故,文章有不尽人意之处。第二段直言“在征文中”,为完成写作任务,稍显生硬。第四段论及无形的鞠躬,是本文的亮点,本可联系医护人员离开疫区时患者的感谢与归家时人们的迎接,让“有形”到“无形”的“鞠躬”之意转接更加流畅,文章虚实比例有些失衡,有扣材料不紧之嫌。
发展等级打在“丰富”。
评分:18+19+19=56
2、独特一课
独特一课,即独有的、特别的一课。正是这个特殊的时期中。独有的这一刻,让我在穿越时光般的心灵交互中,有了别样的收获。
这一课,“独”在时间,“特”在人。2020年初,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在人类滚滚前进的时间轴上打下了一个无法复刻的记点。疫病如山,沉重的压在你我肩上,却有那么一群特别的人,身着单薄的白袍顶起一片天。新华网2月23日刊发的一组图片,在同样新奇特别的线上课堂中被放出,而我则以别样的方式感受到不变的人文情怀。
在特殊的共患难时期,人们从不吝啬于发扬内心深处的人文情怀。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前,一位小病人痊愈出院,向护士90°鞠躬,向牺牲自我、挽救无数生命的医护人员献上最崇高的敬意。对面的护士同样向小朋友90°鞠躬,对一位小朋友展现最平等友好的一面,体现着每位医护人员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在疫情期间,全中国各个地方不同职业的人,收获的来自他人的,给予的帮助他人的,尊重每一个生命所体现的,正是人文情怀。骑行千里为隔离点送新鲜蔬菜的农民,90后自愿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人数多达4000人,我们身边的人将看似遥不可及的人文情怀揉碎,化作最微小动人的帮助与善意,为这个时代注入着点滴温情。
这样的人文情怀,穿越百年时光却从未褪色。同一组图片中,20世纪初的病房内同样有小孩子与院长相互鞠躬的场景出现。肯定人,重视人,帮助人,感恩人,这些人文的内核在中华文化数千年“仁礼”的温养中渗入骨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古有结草衔环报恩的美传,今日我们的价值观中仍渗透着与人、与集体息息相关的内容。疫情特殊,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却从未缺席。
而最重要的是,人们的情怀会传递会延续,因为小朋友尚且懂得用90°鞠躬表示感恩,你我相信更是会受到不小的启发。在新冠肺炎这一特殊的时期里,生活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上课”。而我最大的收获便是真切地体悟到人文的温情。无论是相隔百年的心灵交互,还是近在咫尺的向为我们付出的白衣天使道一声谢谢,我们便以承担起传承人文情怀的使命。
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相信传承千年的人文情怀,在这一课中,在今后的每一课里被传承,直达未来。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开篇,直入征文主题,“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紧接着具体阐述这一课的“独特”之处,结合抗疫背景巧妙地叙述了图片的由来和内容。既准确揭示了材料的含义,又自然引出自己的别样收获——“不变的人文情怀”。
文章主体部分由三、四、五段构成。第三段由图片写到当下抗击疫情中的感人瞬间,详尽论述了图片中医患互相鞠躬所包含的人文情怀;第四段论及这种人文情怀的由来——中华文化数千年“仁礼”的滋养;第五段为人文情怀的传承、白衣天使的奉献而热情讴歌。文章结尾回扣标题,再次凸显“特殊一课”的意义。首尾呼应,卒章显志。
作者心怀时代,眼界开阔,语言流畅,富含情感。
文章层次分明,紧扣材料,但结构较为简单。标题直接使用征文主题,不免令人遗憾。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评分:
18+17+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