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栖士
柳栖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2,891
  • 关注人气:30,3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届上海市普陀一模作文题及范文导写

(2020-03-26 10:30:44)
标签:

上海市普陀区

2020届

一模

作文试题

范文导写

分类: 教学我思

2020届上海市普陀一模作文题及范文导写




【原题呈现】

有人说,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能做什么。

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导写】

1、深思笃行 不同凡响(一类卷)

有人说,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能做什么。

亦听古人言,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是啊,不留恋过去,不迎合未来,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当下才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面对现在,我们最该想的是凭现有之物如何创造力量,而非徒劳地空想缺少什么而无所作为。

一言以蔽之曰,活在当下。既然活在当下,我们该尽力思考的便是凭已有之物能做什么。颜宁凭已有的学识在生化领域不断深入,詹青云凭现有的雄辩和逻辑思维呼吁青年人趁着年轻开疆拓土,华为凭现有的领先技术开创引领5G未来……唯有抓住现实,在已有的层面不断思考,才能在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瑰丽的鲜花,用现实铺就未来。因而,活在当下,无须期未来,因为,当你在现实的领域拨云见日、封地为王,是时未来已自迎。

不过,一味着陆前行,不着眼于未来,不想想目标,不想想所缺之物,也极易陷入固步自封的果壳。正如清朝末年不去反思自己缺少了多少先进技术,固守现有的东西,夜郎自大,自诩天朝大国,终陷千年未有之僵局。一如汽车发明之前,人们的脑海中只有车马。因而,若完全地不去想自己所缺之物,而只是想着凭现有之物能做什么,那我们的出行岂非只有更快的车马?我们的智能信息时代又将何时前来?我们的世界又何谈创造与创新?没有创新的思想,没有不同凡响的理念,那么,凭着现有的东西也只是重复流水线般的工作,而难觅未来之光。只有逃离自我封闭的茧房,脱离放弃思考的蚁群,才能跳出世俗的枷锁,追求更高的目标,开创新的局面。

反观当下,我们看到多少秉承丧文化的佛系青年故步自封却道享受平和现状,我们看到数不胜数的人空谈创新却不愿脚踏实地地努力。我想说,真正的掌握当下,不是拿着现有的东西走向无为的深渊,真正的思考未来也并非无意义的空想。圣人已言,极高明而道中庸。真正的出彩是你凭着已有之物深思笃行,却依旧能敢于思考我缺少什么,敢于不同凡响,敢于结合现实去创造未来。是以,不妨说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能做什么去想缺少什么本就不是对立之事。既如此,又何必斤斤计较于何者对,何者错呢?所谓的对错之分,实则只是我们---作为个人,如何去看待这事物,如何看待现有之世界,如何看待现实与未来!

是啊,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便只顾风雨兼程。脚踏实地,纵荆棘风雨何妨,远方不远,未来可期。是啊,何必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便有一寸的欢喜。活在当下,亦要敢于不同凡响,宇宙之浩渺,迈出一步便已是开创未来。

故而,不若活在当下,也活向未来,亦深思而笃行,亦敢于不同凡响、开创新时代。如此,已是极好。

【点评】

文章开头引用曾国藩的话,对材料有人说的话进行解释,即面对现在,我们最该想的是凭现有之物如何创造力量,而非徒劳地空想缺少什么而无所作为,对题意的阐释很贴切。然后用三个例子证明抓住现实,思考用已有的东西能做什么,才能做成功一些事情。用例简洁有说服力。接着,用不过一转,对材料进行质疑,通过例证和假设论证,阐述不想缺少什么,而只想凭现有的东西能做什么,会对创新和创造产生消极影响,由此呼吁要逃离现有东西的束缚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又针对现实中的两种人——一种只看到现有的东西故步自封,一种只想着缺少什么却不脚踏实地,提出真正的掌握当下是既能凭已有之物深思笃行,又能思考缺少什么,结合现实去创造未来,巧妙地将材料中的两个概念现有的东西缺少什么联系起来,看到了两者之间的统一性,这是一般考生没有思考到的层次,很难得。最后总结,总摄两个方面,语言老道,富于情感。

 

2、正视匮乏 无畏前行(一类卷)

有人说,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能做什么。

在现代社会,在如今这个人人都变得更加物质的时代,若人们固执于自己所缺乏的东西,难免要陷入迷茫、自卑与嫉妒的泥潭,坠入欲望的无底深渊。而人们只要懂得关注好自己现有的工作、财富、地位,去完成自己的本分、贡献自己的力量,便也算得上一种超然、一种成功了。

但仅仅是这样的话,一个人的贡献与价值也就仅限于此、一个社会、时代的发展也将趋于缓慢而停滞。如果永远不去想我们缺少什么,表面上大家超脱而淡泊,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逃避、自我蒙蔽和固步自封。我们所缺少的东西,是我们的动力,是我们的方向,无论是个人、国家还是时代,都是在不断争取缺乏的东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向未来迈进的。在任何时候,去思考、认清当下缺少的东西,都是进步的基础。

因此,思考凭现有的东西能做什么,是不能与对于缺少之物的思考相割裂的,只有着眼于缺乏的东西,人们才能学会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向着明晰的目标前行。

而着眼于缺少的事物,并非要人们被物欲束缚、被困难吓退,也并非忘记凭着现有的东西做出行动有多么重要。古往今来,重大的科学发明创造、辉煌的思想与艺术,不正是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催生出来的吗?人们无法在黑暗中望见光明,于是各种不起眼的材料被组合在一起成了灯;人们在黑暗的年代中缺少了智慧与激情,于是有孔子驾着木车、鲁迅弃医从文,苏格拉底四处的游说,以生命唤醒大众。这些人看见人类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种种缺陷,用当时的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力量,凭一次次的尝试、凭一个人的热血与坚持,最终做到了不可思议的事,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唯有发现匮乏、正视匮乏,才会真正懂得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也唯有凭借或许是微不足道的自身力量而无畏地前行,才能完善自我、克服时代、推动未来。无论还是,都不能够束缚我们向前的脚步。

【点评】

本文从当下的物质社会写起,首先对材料中的这句话进行解读并予以肯定,准确地把握了材料,也富有现实针对性。然后,笔锋一转,迅速进入到小作者自己对有人说这句话的反思,即一味不思考缺少之物、只关注现有之物,将会造成社会发展停滞、个体固步自封的消极后果。从而自然引出缺少之物的意义、价值,在于提供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在此基础上,文章更进一层去思考二者关系,只有着眼于缺乏的东西,人们才能学会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向着明晰的目标前行,并提出主张,唯有二者共同作用,才能真正有所懂得、推动未来。

全文构思层层深入,说理清晰有力。体现出小作者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思辨能力。这一点同样反映在文中多处内容的辨析和回扣上,例如第三段中的表面实际、第五段开头的两个并非等。

文章的亮点在于,对材料中两个分句背后原因、价值与消极后果的分析,简明扼要却又全面深刻;对例证的概括并举、共性的把握,理解贴切却又高度精炼。但是,能否把材料中缺少什么等同为匮乏?这是小作者需要考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