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栖士
柳栖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75,457
  • 关注人气:30,3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写作练习: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2019-11-12 07:35:41)
标签:

时评文

写作练习

范文

思考题

教育

分类: 案例我编

时评写作练习: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文 / 刘根生


【原文呈现】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对文思考

    1、请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答案】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中心论点)

    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

    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

2、这篇文章主要议论范畴是(“打对号”)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样(  )  会怎样( 

【答案】怎么样。

3、我们知道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解而来的,一般说,分论点中应该包含有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请根据这一要求修改完善三个分论点。

【答案】

    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让人生抵达更高的境界,必须勇于“再出发”。

    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让人生抵达更高的境界,意味着敢于“求极限”。

    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让人生抵达更高的境界,有时候需要“讨苦吃”。

4、请把三个分论点稍加改动,使分论点紧扣文章的题目。

【答案】

    走出舒适区,让生命之树长满可能,必须勇于“再出发”。

    走出舒适区,让生命之树长满可能,意味着敢于“求极限”。

    走出舒适区,让生命之树长满可能,有时候需要“讨苦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