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6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03-27 07:52:11)
标签:
成都市2019届二诊高三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
分类: 好卷我存 |
成都市2016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相关链接】
4.下列表述不能用来支撑吴孟超是“肝胆外科之父”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6.请结合材料,探究吴孟超“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这种言行的成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夜哭
吴佳俊
在回乡居住的这些日子里,我还从来没有如此这般地被众多的密集的哭声所恼过,但现在不一样了,这不是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这是一个有着哭声的惶然的“子夜”。我一定要找出那些哭声的来处,我要知道到底是谁在深夜里哭泣,以便使我的内心获得安妥和宁静。我的锐敏的听觉的雷达,顺着那声音的频率,在黑夜里四处探查,像一束微弱而幽冷的光,穿梭于夜的深渊里。遗憾的是,我探查了整整一个夏季,还是未能彻底搞清楚那些哭声的来源。只有极少数的几种哭声,我是确凿地知道它们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为此,我愿意将它们简略记述在这里。我希望我的文字不再缄默,尤其在听见深夜里的哭声的时候。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文章第二段描摹了我在夏夜听到的各种哭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9.文章中“哭”的内涵是什么?本文有什么现实意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乾德中平蜀,选为果、阆监军,年方弱冠,母忧其未更事,将辅以处耘左右。继隆曰:“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辈,愿不以为虑。”母慰而遣之。会征江南,领雄武卒三百戍邵州,止给刀盾。蛮贼数千阵长沙南,截其道。继隆率众力战,贼遁去,手足俱中毒矢,得良药而愈,部卒死伤者三之一。太祖闻其勇敢而器重之。复从李符督荆湖漕运,给征南诸军。吴人以王师不便水战,多出舟师断饷道,继隆屡与斗,粮悉善迭。又与梁迥治决河。迥体肥硕,所乘舟弊不能济,继隆易以己舟。已而继隆舟果覆,栖枯桑杪,赖他舟以度。后为镇州都监,契丹犯边,与崔翰诸将御之。初,太宗授以阵图,及临阵有不便,众以上命不可违。继隆曰:“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即从宜而行,败之于徐河。李继迁叛,命继隆率兵击之。四月,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枭代州刺史折罗遇首。从曹彬征幽州,矢中左股,血流至踵,获契丹贵臣一人。彬欲上其功,继隆止之。俄而傅潜、米信军败众溃,独继隆所部振旅而还。即命继隆知定州,寻诏分屯诸军,继隆令书吏尽录其诏。旬余,有败卒集城下,不知所向,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真宗成平二年,丁内艰,起复。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真宗慰谕之。景德二年春,加开府仪同三司。诏始下,会疾作,上亲临问。卒,年五十六。车驾临哭之恸,为制服发哀。乾兴初,诏配享真宗庙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B.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C.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D.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人贡/复旧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监军为临时派遣,在军队中负责对功罪赏罚进行稽查和审核,有时也由宦官充任。
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措施,在文中指通过海道运输粮食来供应军需。
C.车驾在文中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作帝王的代称,类似的说法还有“乘舆”“御驾”。
D.配享是以功臣附祭于祖庙或以贤哲附祭于孔庙,在文中指继隆死后附祭于真宗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隆年轻有为,做事颇有自信。他年方二十,就被选用担任果、阆监军,母亲担心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边的人辅助他,他却认为自己会有所建树。
B.继隆奋勇杀敌,受到皇帝赏识。征伐江南时,他率领人马奋力作战,手脚都被毒箭射中,所辖士兵死伤的有三分之一,但终以少胜多,太祖因而十分器重他。
C.继隆关心同僚,不顾个人安危。他与梁迥治理黄河决口时,用自己的船交换梁迥的破船,后来船只倾覆,停留在枯死的桑树梢上,他依靠其他船才得以渡河。
D.继隆随机应变,行事有责任感。契丹侵犯边境,太宗传授的作战部署图不合实际,他认为作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于是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打败敌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
(2)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雨中花慢
苏轼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注释】“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清商:指秋天。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缺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诸多感触。
B.起句点明“花时”,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茶烟、春草。
C.“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
D.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语浅情深。
15.有人评价“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两句“问得无理而有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坚持原则,面对高位厚禄等物质诱惑也不能违背礼义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写家国的愁苦和郁愤都涌人作者心头、使他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3)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 ”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以家族为本位、家国一体,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春运的壮观景象,未必能为西方世界理解,国人却能心领神会。与最爱的家人相会,方不负一年的奔波与辛劳。更重要的是,在春节的相聚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有个 的段子是这么说的:身处北上广的托尼、露西,回到村里,就变回了二狗、翠花。撇开戏谑的成分不谈,能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实,能从春节汲取力量的,又何止是个人?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无需 的宣传,也无需不厌其烦的诉说,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的幸福画面中。当然,我们不必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停滞不前,并不是可取的态度。在饭桌上被亲友逼问、催婚,为了领压岁钱不停地磕头,凡此种种,都给欢乐祥和的春节气氛添上了不和谐音。因此,想要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去除陋习。( )。有人说,不再看春晚是家庭气息淡薄的表现。其实,全家一起看电影或看网剧,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娱乐、休闲方式的多元化,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已经变得更自由、更丰富。同理,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 的祝福,有趣的抢红包打消了“节日腐败”的烦恼……敢于拥抱新生事物,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才能获得新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家喻户晓 雷厉风行 故步自封 千篇一律
B.家喻户晓 大张旗鼓 抱残守缺 众口一词
C.耳熟能详 大张旗鼓 抱残守缺 千篇一律
D.耳熟能详 雷厉风行 故步自封 众口一词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每—个春节的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B.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C.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D.春节的每—个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特征也得到了印证。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同时需要我们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B.同时,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是我们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具体行为。
C.我们为了传统的文化生生不息,同时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D.同时,为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20.下面是一则通知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学校打算于5月18日在学术厅举办天府文化专题讲座。我们应邀到了天府文化研究专家赵教授,他将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图文并茂的材料,为大家带来具有天府味的文化大餐。请各班班主任认真宣传和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提前到达学术厅,等着赵教授到来,听取他的精彩讲座。
21.请按情境要求完成下列各题。(6分)
某学校团委组织全体高三学生于5月4日在学校大礼堂举行18岁成人仪式。
(1)仪式程序为: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在团歌声中家长陪伴学生迈过成人门。请你写一段串词连接这两个程序,不超过80字。(3分)
(2)活动后的第二天,在校园里,高二的一位同学问你:“快要高考了,时间那么宝贵,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活动?”请你用得体的话语回答他,表明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面对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B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C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D以偏概全,太绝对.“学而时习之”这一读书法与孟子提出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不一致)
2.D(“按照历史发展顺序”理解错误)
3.C(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这一思想,并没阐释必要性,且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4.C(只能表明吴孟超敢于担当、技术精湛,不能支撑“肝胆外科之父”)
5.C(从原文看不出吴孟超的人格魅力对女孩的影响.)
6.(1)爱国思想一直体现在他的言行中:倡议为抗日捐款,希望参加抗日;用医学为国服务,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终身追求.(2)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体现在他的工作中:不为个人荣誉,而为患者生命,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年岁已高依然奋战在手术台.(3)热爱医学、竭尽所长的职业素养一直体现在他的从医生涯中:从医75年,凭着高超的医术,救治了超过15000名已在死亡线上的病人.(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意思相近即可)
7.B(并非对各种哭声的来源都清楚,只是其中几种)
8.(1)承接上文“各样的哭声”,引出下文写这些哭声让我“彻夜难眠”“苦痛忧伤”.(2分)(2)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哭声的特点以及带给我的多种感受.(3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意思相近即可)
9.(1)内涵: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眷恋;对故乡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苦痛与无奈;对故乡艰难的生存状态的悲悯.(2)现实意义:唤起人们对故乡的热爱(乡愁);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反思;引起人们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思考.(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0.B
11.B(本文“漕运”是通过河道运输而不是“海道运输”)
12.D(“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说法有误,原文意思是“假如得到违反诏令的罪 名,请求独自承当.”)
13.(1)李继隆按照诏书发给凭证,让(使)他们各自携带到所属部队去.太宗更加赞赏他有谋略.(“券”“俾”“嘉”1处1分,大意2分)
(2)朝廷军队在望都失利,李继隆多次上表请求到朝廷去当面陈奏边疆事务,于是请求贡献自己的力量.(“表”“阙”“自效”1处1分,大意2分)
14.C(误解词意,词人并未在春季花时欣赏到牡丹盛放的美景,词中“闻道”二字表明作者并未前往赏花)
15.牡丹花开花落自有其规律或原因,与人事无关,所以说词人问得无理.(2分)而这一问曲折地表现词人惊喜、欣慰的感情(2分):“今岁花时”词人却未能欣赏到“国艳带酒,天香染袂”的美景,“泪洒尊前”,充满了遗憾,却在秋日发现“忽开千叶一朵”,不由发出惊喜的询问,蕴涵着缺憾得以填补后的欣慰(2分).(意思相近即可)
16.(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添字之一者,该空不得分)
17.C(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在上下语境中显得夸张.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雷厉风行:像雷一样快,像风那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不合语境.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侧重强调封闭、不开放,不合语境.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知改进.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众口一词: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不合语境)
18.C(A“也被印证了”被动句使用不对;B、D“春节的每一个底色”语序不当;另外,D前后叙述主体不一致,造成语言不连贯.)
19.D(从语境分析得知,所补写的句子与上句叙述主体保持一致,A、B不当;另外,A、C项将“同时”放到句子中间,语意不畅,故选
D)
20.(5分)“打算”改为“计划” “应邀”改为“邀请” “拜托”改为“希望”“等着”改为“等候” “听取”改为“聆听” (每点指出和修改全对得1分)
21.参考示例:
(1)同学们,请牢记我们在国旗下的誓言!
接下来,请同学们在父母陪伴下,在团歌优美的旋律中,盛装迈过成人门,接受最真挚的祝福,走向美好的明天!
(前后衔接1分,指令清晰1分,意义1分)
(2)快要高考了,时间确实宝贵,但我参加成人仪式受益匪浅.它能激发我们备考的斗志,能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努力奋斗.(围绕成人仪式的意义及其与高考关系作答,意思相近即可.)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