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大行至朴——2019届石家庄一模作文解析
标签:
材料作文大道至简大行至朴石家庄一模写作指导例文导引 |
分类: 教学我思 |
大道至简
大行至朴
——2019届石家庄一模作文解析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汪琳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命题材料是两位时代楷模黄大发和林俊德的先进事迹,要求考生阅读材料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并思考作为即将高中毕业的新时代青年,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特别强调以“我的人生之路”为副标题。考生构思时要以从两位先进人物事迹中得到的感受为核心,而引导语“为国为民之魂永流传”暗示考生要传承这种精神,所以考生最终要落实到自己如何学习这种精神、要踏上怎样的人生之路这个落脚点上。如果不能落实到自己身上,不能落实在人生之路上,则应视作偏题或跑题。
2.价值判断限制。由于命题材料所选人物均为时代楷模,评价他们是“为国为民之魂”,在他们身上明确体现了国家、社会所积极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价值判断上必须旗帜鲜明。
3.思维限制。“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这一要求意味着考生的立意要立足两则材料,从两个人物的先进事迹中发掘共同点。材料中有几个关键联结点:“一位普通的老人”与“隐姓埋名,与黄沙为伴”的联结;“三十六年”与“五十年”的联结;“用铁锤铁钎在绝壁凿出9400米‘生命之渠’,结束了草王坝缺水的历史”与“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他参与了新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为祖国的核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联结。考生应从这几个联结点出发,联系自己的“人生之路”确定文章的立意,不能脱离材料本身而自行立意。
开放性
1.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见仁见智的。由于命题材料在价值观的取向上有明确的方向性,考生的总体认识判断不会有偏差,但要落实到自己身上应该怎么办?要学习,学什么?如何学习?如何落实在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上?这里就会有认识水平深刻与否的差异和智慧思维活跃程度的区分,考生可以见仁见智,畅所欲言。
2.立意角度是开放的。两则命题材料有多个不同的联结点,可以产生如下几个立意的角度。
一是从“一位普通的老人”与“隐姓埋名,与黄沙为伴”的联结点出发。黄大发曾是一名普通的农民,面对草王坝严重缺水的状况,他甘愿为民付出,带领乡亲们凿壁出“生命之渠”;林俊德虽身为国之栋梁,却一辈子隐姓埋名,坚守在黄沙大漠,为国奉献。这是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二是从“三十六年”与“五十年”的联结点出发。黄大发老人用一双手,坚持三十六年,终凿成“生命之渠”;林俊德院士五十年漫漫历程,见证了新中国全部核试验的发射成功。这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坚持不懈的一生。
三是从“用铁锤铁钎在绝壁凿出9400米‘生命之渠’,结束了草王坝缺水的历史”与“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他参与了新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为祖国的核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联结点出发。黄大发老人用毕生的精力终于为家乡引来一泓清泉,一辈子,一件事的坚守与实干,为一个时代镌刻光荣与梦想;林俊德院士一生任岁月染白青丝,任风霜催老容颜,在西部大漠,用生命的光和热,为共和国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这是心无旁骛、专注事业的一生。
四是从材料整体出发。作为即将高中毕业的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从黄大发老人和林俊德院士身上看到,只有将个人的理想未来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密切相连,你的人生之路才会焕发出无限的光彩和无穷的魅力。这些角度都为考生的构思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3.文体是自由的。写作要求是“明确文体”,考生可以写议论文,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想并谈论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可以写记叙文,写自己作为即将高中毕业的新时代青年,在如何选择未来的人生之路时,有过困惑、有过迷茫的心情和前进没有方向时的孤独和无助,而黄大发和林俊德作为楷模人物的出现点醒了自己,让自己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自己的人生之路因为他们而豁然开朗,自己的内心也因此变得清澈而明净。考生可以在文体上进行选择,有一定的开放性。
【解题】
写作时要立足材料的内容,不可因为是先进人物,就无限制放大材料的范围,超越材料内容的立意会被视作偏题或跑题。
【参考立意】
正确立意
1.用奋斗书写人生,用奉献回报祖国。
2.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3.坚守理想,成就中国梦。
4.以家国情怀,谱人生华章。
5.莫做华夏袖手人,我以青春荐轩辕。
6.以身许国,但求无悔。
7.衷于一事,甘于奉献。
8.担青年之责,做国家栋梁。
偏题立意
1.携上勇气,大步前行。
2.乐于沉默,释放自我。
3.珍惜光阴,勇于实践。
4.自强不息,燃尽余生。
流浪诗人
——我的人生之路
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高二•八班 宋佳璘
【点评】
《流浪诗人——我的人生之路》这篇抒情散文,由原材料生发而来,切题准确,而又纵意挥洒。如放飞的风筝,虽有线牵,却能鼓荡翻飞,翩翩起舞。此文妙处颇多,在此权列一二。
入题精准。该生紧抓“爱国”二字作文,领会题旨正确,方向精准。援引原材料恰切灵活,从而自然生发自我之见,深得考试作文之要。
布局巧妙。考生以时间为脉络构想人生之路,又交织以地点转换,遍及大江南北。文章纵横交错,有序而丰实,构思巧妙合理。
文辞兼美。好的文章须有灵魂在,本文的魂即是爱国。作者携滚烫的爱国之心,观名山大川,看人情风物,倾满腔热血,抒家国情怀。
形散神聚,内容丰厚。作者驾驭自如,令人叹服。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作者在文字间注入了自己的特质——诗意,恰似他流浪诗人的人生构想一样。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梦想,诗意的心灵,文章合而为一,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之美。
当然,文章亦有不少瑕疵。如时间所限,收束匆匆;个别遣词用句,有待商榷;主体部分稍有不慎,极易跑偏离题。但瑕不掩瑜,此文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的人生之路
王爱民下水文
【汪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曾参与多个高中语文考试的命题工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