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上评:少年弑母案再发,别再只呼吁“严惩”

(2019-03-20 15:37:25)
标签:

少年弑母

案件连发

法律严惩

家庭教育

时评

分类: 教育我谈

马上评:少年弑母案再发,别再只呼吁“严惩”

来源:澎湃新闻


    又发生一起少年弑母案上,实在令人痛心。家庭的平静水面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可怖的力量,我们又有无“拆弹”的远见与智慧?

    3月19日,盐城市建湖警方发布通报称,前一天上午,当地居民杨某(女,37岁)被发现死于家中。公安机关侦查之后,将有重大作案嫌疑的邵某(男,13岁,杨某之子)抓获。经查,3月16日晚,邵某因不服杨某管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致杨某身亡。

    目前警方还未通报邵某作案动机,但附近一位商家透露了一件事:“那个男孩喜欢宠物,有点贪玩。他母亲觉得他一天到晚都在玩(和宠物),就一气之下当他的面把宠物狗摔死了。”此外,据了解,孩子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较少回家。

    2017年12月,四川大竹县发生13岁男孩弑母案。2018年12月,湖南沅江发生12岁男孩弑母案,紧接着湖南衡阳又发生13岁男孩锤杀父母案。

    这四起少年弑亲案前后相隔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将它们相互比对还会发现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一,作案的都是十二三岁的男孩。其二,直接动机基本都是“不服管教”。其三,“留守”元素频频出现。

    大竹弑母男孩“平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比较受宠”。沅江弑母男孩“自幼被爷爷奶奶照看,每年只见父母一两次”。衡阳锤杀案男孩“长期处于放养状态,父亲整日忙着赚钱,母亲则是一个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的精神疾病患者”。

    此前的少年弑母案、锤杀案发生后,舆论关注的焦点总是“刑事责任年龄过高”,不断有人呼吁“严惩少年恶魔”。这次建湖弑母案发生后,网友的第一波留言还是“死刑”“枪毙”“大家散了吧,又一个无罪的”等熟悉的腔调。但是在母亲摔死宠物狗一事浮出水面后,网友的注意力才转向了家庭教育。

    当孩子面摔死宠物狗这种“教育方式”太过反常,得以扭转舆论风向。然而在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家庭教育本就是最值得注意的要素之一。子女“不服管教”的背后常常是父母管教不当,比如长期放纵之后突然严管,激起扭曲的逆反心理。

    最近热播的国产剧《都挺好》,虽然剧情越来越狗血,但是将原生家庭“毁人”这个议题引了出来。这些耸人听闻的弑亲案则暴露了更畸形也更可怕的家庭关系。

    将这些犯了重大恶行的少年冠以“恶魔”的称号,从言语上剥夺他们做人的资格,只能让我们内心好受一些,却回避了真正重要的问题。如何惩罚是一回事,如何预防是另一回事。请记住,若阳光无法照进问题丛生的家庭,黑暗就会从这些家庭溢出。


13岁少年弑母:用“亲职教育”预防家庭悲剧

来源:新京报网

据报道,3月19日中午12时许,建湖县警方发布通报称,18日上午8时许,当地37岁女子杨某被发现死于家中,13岁的杨某之子邵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经调查,3月16日晚,邵某因不服杨某管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致杨某身亡。受访的邻居称,邵某读初中,成绩一般,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他经常因为钱的事情与母亲争吵。据说导致悲剧的争执事由是,他母亲觉得他一天到晚和宠物玩,于是一气之下当着他的面把宠物狗摔死。

为什么说“又”,是因为近年来类似悲剧多次发生,2018年12月湖南沅江12岁少年杀母案后,衡阳又发生13岁少年锤杀双亲后逃逸的案件,让人为之唏嘘。

从法律角度来看,未满14周岁的犯罪嫌疑人,因其年幼不会被追究刑责。盐城这名弑母的13岁少年,依法也难被追究刑责。但无论是处于哪种文化下,弑母都是不可宽宥的忤逆之举。邵某即使不会被追究刑责,因为少年时的弑母,接下来的生涯恐怕也将活在自己制造的阴霾中。

近年来,多起未成年人极端犯罪案件,已经引起了多轮如何对少年提供有效的惩戒、处置的讨论,而在此之外,社会探讨或许也该伸向对“预防”层面的思考。透过近来的这几起杀亲案,就可看出,这种悲剧都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母亲家教过严”或父母罕有管教之方等,已然成了共性特征。

值得一说的是,这里指出问题,不是为了指责作为受害者的那些父母——逝者已矣,当被尊重,何况是受害者。只是希望世人能从中汲取教训,避免后人重蹈覆辙。

针对这起人伦惨剧,我们理应对邵某的母亲报以最大的同情,邵某虽是未成年人,做出如此恶性杀人事件并不值得同情。

对于弑母的具体原因,警方通报中提及不多,但从邻居等多方说法看,有些场景依稀可以想见。而结合发展心理学和家庭教育学的相关理论,邵某的家庭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值得剖析。

邵某成绩一般,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好,兼处于青春期,自尊心相当敏感。而“母亲的教育方式或许有些强势”、“在管教上有问题”,二人经常“因为钱的事情”发生争吵,可见二人相处并未实现恰到好处的“相容”。而其母亲摔死宠物狗,也印证了这点。

对父母来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宜尽量尊重和维护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受挫的情况下,而不宜“强刺激”。对青春期自尊心敏感的邵某来说,他与他宠爱的狗之间,往往寄托了他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得不到的心理慰藉,他也很容易把对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宠物狗身上。而杨某作为母亲,“觉得他一天到晚都在玩(和宠物),就一气之下当他的面把宠物狗摔死了”,确实易给儿子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会让邵某感觉到自尊被彻底否定,对于母子亲情造成不可弥合的嫌隙。

毋庸置疑,亲子矛盾能最终发展到弑母,中间可能有多重复杂的因素。但从近年来的多起弑亲事件来看,如何通过改善父母管教方式“润滑”亲子关系,显然是个现实议题。

在我看来,要避免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提高父母亲子教育的水平,需要更加重视亲职教育。亲职教育在西方国家比较流行,其含义为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

在欧美,亲职教育已经有超过8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学下面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社会,向来都缺乏亲职教育的共识,既缺乏政策性的支持,也鲜有机构传播践行。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些父母缺乏科学管教孩子的方法,往往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却始终不得要领的原因之一。

在网络上,经常可以见到“做父母的也该考个家长证了,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言论,虽是戏言,也可以看出亲职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事实上,在去年的“两会”上,也有委员提出“开展亲职教育让家长成为合格父母”的建议。

事实上,包括上海在内的不少地方已经意识到亲职教育的重要性。自2017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联手妇联创建亲职教育制度,对失职家长开展亲职教育823人次。还有些地方则推动亲职教育进社区。类似尝试多多益善。

这对社会也是提醒: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之外,社会也应当鼓励更多的父母接受必要的亲职教育,创造条件和提供资源让他们学习和了解胜任父母角色起码的应知应会。

□唐映红(媒体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