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山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作文题解析

(2019-03-05 08:01:56)
标签:

广东省佛山市

质量检测(一)

2019届

高三语文

作文题解析

分类: 教学我思

佛山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作文题解析



【原题呈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

    1978年12月,安徽风阳小岗村的18位农民,突破高度集中的生产管理体制,一起签下了土地承包责任书,怀着美好的愿望开始争夺自己的天空。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表彰了100位在改革开放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小岗村18位农民位列其中。

材料二:

    1979年12月,舒婷在《北京深秋的晚上》一诗中写道:

    夜,漫过路灯的警戒线

    去扑灭群星

    风跟踪而来,震动了每一片杨树

    发出潮水般的喧响

    我们也去吧

    去争夺天空

    或者做一片小叶子

    回应森林的歌唱

    ……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意分析】命题意图及审题立意解读

    本题为新材料作文,题目由两则材料、引导语及写作要求构成。

    材料一内容为“安徽小岗村红手印”事件.1978年12月,安徽风阳小岗村18位农民

冒着极大的风险,突破了高度集中的生产管理体制,为“争夺自己的天空”立下生死状,在

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在中

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18年11月26日,党中央决定表彰100位在改革开放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小岗

村18位农民位列其中。这是党对小岗村18位农民行为的历史意义的高度肯定,同时“杰出

贡献”的评价也说明了他们的个人行为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材料一反映的是作为个人,在时代即将产生大变革之初,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为了更

好地发展,主动作出改变,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也得到了时代的肯定,进而带动了更多的人

的发展。体现的是个人与时代的辩证关系。

    材料二为舒婷1979年12月所作《北京深秋的晚上》-诗的节选。全诗共6节,材料二

为诗的第1节。

    材料二特别标注了诗歌的创作时间--19 79年12月,暗示时代背景一一改革开放初期。

在此次作文的命题中,所引诗歌诗意可以理解如下:

    “夜,漫过路灯的警戒线去扑灭群星”,“夜”暗指此前的环境与时代,“群星”,暗指希

望,“群星”被“夜”扑灭了,暗指此前环境与时代的灰暗,令人看不到希望。

    “风跟踪而来,震动了每一片杨树”,尽管夜是灰暗的,但风跟踪而来,本来灰暗、压

抑的环境与时代因“风”而起了变化,“杨树”被震动了,而且不是一株杨树,而是“每一

片杨树”,可见,这“风”是强劲有力的,搅动了灰暗、压抑的夜,“杨树”被震动发出的声

音汇聚在一起,就“发出潮水般的喧响”,这“夜”因风、因喧响不再压抑、不再死寂,而

是有了流动、有了变化。这“风”可以理解为改革开放的风潮,也可理解为促使环境与时代

变化的力量。简言之,就是此时环境与时代开始发生变化。

    既然环境与时代开始发生变化,甚至已经发出了召唤,那“我们也去吧”,也应该伴随

时代的风潮作出改变,适应时代,甚至改变时代。那我们应该怎么样作出改变呢?

    一是“去争夺天空”。依据前文,天空已经被“夜”占领了,“群星”也被“夜”扑灭了,

现在我们要“去争夺天空”,其实就是要在漆黑的“夜”撕开一个裂口,让“群星”重新闪

耀,让希望重现。“去争夺天空”体现的是我们要枳极主动去改变环境与时代,让希望重现,

让生活更美好。而这,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与目的。

    二是“或者做一片小叶子,回应森林的歌唱”。如果说“争夺天空”是一种主动出击、

主动改变,是个人对环境与时代的改变,就如材料一的小岗村精神,那么“做一片小叶子”

则是顺势而为,适应环境新的变化、跟上时代新的节拍,去“回应森林的歌唱(“森林的歌

唱”指的就是风震动杨林后发出的潮水般的喧响)”,去响应时代的号召,而不是环境与时代

变化了,个人依然无动于衷,以致与时代脱节,被时代遗弃。

    “……”可理解为个人改变时代或者适应时代后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反映的是当环境与时代发生变化后,个人应有的态度与作为。

    材料一、材料二,其实质体现的都是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考生可以思考在改革开放的大

背景下,论述分析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的辩证关系。这是本题的立意所在。

    依据题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考生在写作时必须综合两则材料进行立意,而

不能有所偏废,只关注一则,无视另一则。在写作时两则材料的内容或对两则材料的理解必

须有所体现,不能脱离材料作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