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块改变命运的屏幕:改变学生命运的同时是否会让无数老师失业?

(2018-12-17 15:01:41)
标签:

网上课堂

远程教学

改变学生命运

教师可能失业

教育

分类: 教育我谈
一块改变命运的屏幕:改变学生命运的同时是否会让无数老师失业?

文:青锋

【柳栖士·言】

    我相信科技的力量,我相信互联网改变命运的可能,但不能也不必过分解读!
    网校是早就兴起的旧事物,班班通再是国家重点推进的“均衡教育”的抓手,可现实呢?很多问题不要只看到一点点所谓的成绩就“爆燃”“爆棚”——这也是很多新闻媒体的弊行!
    在这个资本为王的时代,在这个流量横行的时代,我以为,“一块改变命运的屏幕”也许只是一个稍加掩饰的噱头吧。

    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近日引发广泛关注,有对报道中“互联网教育”高度赞扬,甚至有人看到后当即提出要投入上亿元复制这个模式在全国推广的。也有对这块可能改变命运的屏幕,尤其是有关报道提出质疑的,称“文章是‘网校’的软文”的。而青锋在此并不想就这些参与评论,而是想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真的在全国推广这块改变命运的屏幕,会不会让无数的老师失业?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有关报道显示,全国专任教师人数已从1978年的899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1622.6万人。该报道证实,我国普通小学、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从47.1%、9.8%、45.9%提高到99.96%、99.8%、98.2%。从这些数据看,目前全国从事中小学教育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从高等院校毕业,且人数以千万计。那么,如果按照《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这一报道中的模式在全国各地推广的话,那只需要各个课程一个老师,就可以对全国数以亿计的学生进行远程教学,完全可以不需要现在在各个学校任教的老师,就能让学生完成学业。


    看到上述问题的提出,估计不少人在不了解《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报道内容的情况下,会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因而,在此不妨将该报道的有关内容复述一下。该报道的主角是全国知名的重点高中成都七中。通过互联网这个现代传输媒介,让贫困地区高中的7.2万名学生在16年中通过网校的屏幕,跟随成都七中的优秀教师走完了高中三年全程,让这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中先后有88人考上了名牌大学清华北大,其中大多数成功考取了本科。据此,有关报道认为,从一开始完全跟不上屏幕另一端“名师”的节奏,贫困地区的孩子把成都七中的学生都叫做“天才”,到经过三年通过“屏幕”跟随成都七中老师的教学学习,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不仅完成了高中学业,还有了高度的自信,认为自己不比“七中的天才”差。


    如果从建立孩子的自信这一方面说,青锋不否认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他们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取得好的考试成绩,进而建立高度的自信心,为他们成功考取心仪的大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从这方面来论,这块实现远程教学的屏幕,的确可以改变贫困地区乃至更多地区学子的命运。值得提倡。


    但是,任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应该建立在造福人类的基础上。如果只是为了改变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或者通过远程教学的屏幕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因此而跳龙门,造福了贫困地区的学子,但让那些曾经为了改变贫困地区教学面貌而牺牲自己利益,甚至是付出了背井离乡、舍弃父母妻子儿女亲情的老师而失业,恐怕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改变了商业模式,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状态,但不能否认的是,互联网改变不了人与人之间当面交流时内心和身体语言交流带来的默契。由此来看,即便远程教学可以通过互联网用大屏幕让贫困地区或者偏远地区的孩子得到大城市中孩子一样的教学指导,但屏幕这端的老师很难体验屏幕那端孩子的心理波动,因而在教学互动上有很大的局限。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在此打住先不予评说。现在还回到这篇评论的命题,这块可能改变不少贫困地区孩子命运的屏幕,是否也会改变曾经在贫困地区付出心血,甚至舍家弃子的老师们的命运?有关部门是否也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