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栖士
柳栖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1,059
  • 关注人气:30,3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儒敏:在语文统编教材国家级培训会上的讲话提纲

(2018-06-25 07:54:15)
标签:

温儒敏

语文统编教材

国培班讲话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分类: 教学我思
温儒敏:在语文统编教材国家级培训会上的讲话提纲



温儒敏:在语文统编教材国家级培训会上的讲话提纲

  近日网上流传我在语文统编教材国家级培训会上的讲话ppt稿。为方便读者,转帖如下。谢谢整理者。
  5月8日,四川师大2018年义务教育统编教材八、九年级语文学科教师国家级培训在成都举行,北京大学教授、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金句迭出,让人感慨,颇有启发意义。如何教好语文呢?温儒敏先生给了药方。

  语文教学病症在哪?
  吕叔湘批评说语文课少慢差费,花了2000多课时还不过关,是咄咄怪事。
  其实也不奇怪,就是读得太少。

  药方是什么?
  要向那些懂得平衡的老师学习,化繁为简,抓主要矛盾,抓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
 
  编排下猛药
  “统编本”语文教材有什么特色?
  最主要的就是“读书为要”。
  “新教材专治不读书”。

  考试倒逼你读书
  高考和中考也都开始注意查考阅读速度与阅读量。
  使用新教材,也重视阅读量的问题。

  教法有讲究
  不同文体的教学,课型也要区分。
  阅读方法应当有所区别,授课的重点也不一样。

  采用“1加X”方法拓展阅读
  老师每次备课最好重新读课文,赤手空拳去读,获取真实的感觉和认知,这是很要紧的。
  自己有感受,讲课才有感觉,有温度。

  实施“1加X”的办法,即每讲一课(主要是精读课),就附加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
  阅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精读、互文阅读、检索阅读,以及如何读一本书,读不同类型的书入户用不同的方法,等等,以往的教材是关注不够的,老师在教学中也缺少方法意识。结果就造成一种状况:很多学生只会精读,无论碰到什么文章,全都用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加艺术手法等一套分析方法去套。

  精读、略读有区别
  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而略读课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主要是泛读,自主性阅读。

  一课一得有干货
   一堂课下来,有把握得住的“干货”。读书方法就是“干货”。
  统编本语文教材做了一些改进。
  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目标力图更清晰,教学的要点也更清晰,要让一线老师备课时了解应当有哪些“干货”,做到“一课一得”。

  名著导读怎么办?——要养性
  统编教材中有关读书方法的内容分布在导言、习题,特别是“名著导读”中。
  每一册2次“名著导读”,每次都会突出一种阅读方法。

  栏目“名著导读”,目的是什么?
  引导读名著,读经典,把人类文化的精华交给学生,让学生接触最高尚的精神产品;强化“整本书阅读”,读书养性。
  课内可以安排一些内容,比如简要介绍某一种书的基本情况,激发读的兴趣,重点放在提示读“这一类书”的基本方法。

  “签订阅读契约”
  如果“课程化”太明显,要求太多,学生还没有读,可能就兴趣减半了。
  如果搞得很功利,处处指向写作,甚至和考试挂钩,那就更是煞风景,败坏阅读兴味。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效果还不好,就看学生是否爱上读书,自己能找更多的书来读,而且多是整本书阅读。
  不要管得太死,宁可实行目标管理,开头有个提示和引导,结尾布置一点小结之类,那就很好了。
  根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注意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与阅读难度,体现教学的梯度。
  但是,纳入计划不等同于上课,一定注意不要太多干预,要想办法激发阅读兴趣。
  要容许学生读“闲书”,尊重他们的“语文生活”。

  古诗文教学最重要的方法——诵读
  怎样教好文言文?
  把诵读作为学习文言文基本的又是最重要的环节与手段。
  对文言文来说,通过诵读知其大意,能对文章的文气和语感有整体感觉,这是基础。建议文言课少一些串讲,少一些活动,不一定要“先译后背”,也不一定“字字落实,句句翻译”,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诵读,很多课文都可以做到“当堂成诵”。
  古诗词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
  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过于繁琐,像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跑了。

  关于写作教学——训练思维与教师下水文
  写作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写好文章,更加是为了思维训练。
  作文课和阅读课一样,需要气氛,需要熏陶,需要不断激发学生表达言说的欲望。提升写作能力,最重要是扩大阅读面,加上适当的思维训练和文字训练。
  多读比多写能更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否做得好,有一个前提,就是老师自己要喜欢写作,会写文章。
  老师要敢于和学生一起来写,敢于写“下水文”。
  不一定要写得多么漂亮,但起码“会写”。

  语文教学要讲授知识教学
  如今的语文教学知识体系被弱化。
  很多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
  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把得住的“干货”。
  教师用书。
  单元导语。
  研究思考题和各个栏目的要求。

  如何看任务驱动下的群文阅读
  有利于学习目标和内容集中,明确,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同时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所有的阅读教学都预先布置任务,是在任务的指使下去阅读,可能会让学生被动,降低他们阅读和学习的兴趣,适得其反。
  所以任务驱动的那个“任务”,恐怕不能预设太细,要考虑留给学生的空间大一些。
  在实施多文本阅读的时候,怎么把握好精读与略读的结合,怎么防止浅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改进的办法就是,还是要把群文阅读的课文或者材料分为精读和略读,要有精读的要求。

  让语文课堂安静沉浸下来
  我们的语文课本来就很热闹,很浮躁,缺少沉浸式的阅读,缺少真正个性化的自由的阅读,如果老是任务驱动,老是组织各种活动,那也是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