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偶像,指人们心目中仰慕的对象,我们有时需要崇拜它,有时需要打破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专家解析】
此题为材料作文,材料给了一个话题即“偶像”,并给考生提供了两个写作方向,一是有时我们要崇拜它,有时则要打破它,也就是说偶像可能既有值得我们敬仰、学习的一面,也可能有应当被批判,需要我们辩证看待的一面。比如毛泽东主席,他在一师上学时文科成绩优秀,数学成绩却只有八分,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他在革命时期,带领中国人民解放了全中国,却又在文革时期将人们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一味崇拜偶像,就意味着放弃独立思考,闻一多说过,盲目地听从,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一定是蠢物,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此题看似简单,却需要考生在作文时采用辩证的眼光去剖析问题.
【点睛】
此题为辩证类作文题,辨证类作文的概念或观点往往看上去是对立的,相反的。考生在议论时可采用以下辩证分析框架,首先总起,写我们有时要崇拜他,有时则要打破他;再分述,一味崇拜会走向一个极端,一味打破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最后总结,只有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分寸,辩证地看待偶像,才能恰到好处。在论证过程中,考生可以采用因果分析法、反向假设法、辩证分析法,其中反向假设法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所举事例中的人物、行为、过程等相关因素作“假设性变换”,创设一种与原事件相关或相对的情境,这样能够将事件的意义普遍化,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开阔与纵深;二是假设分析,也就是通过设想与已有事实相反的原因、条件或做法,推论可能产生的结果,从而在与原事实的比较中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经典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到秋冬季节,都是落叶飘零的时候。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有的地方甚至是让环卫工人24小时连续工作,相同的地点组成四个小组,轮流值班,坚守在“落叶第一线”;有的城市还喊出了口号“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确保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但《北京青年报》记者11月16日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市属公园首次尝试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打造出了20处“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引来无数市民前往拍照留念。
对此,你怎么看待?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请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本题属于二元对立的材料作文。主要有三个立意的角度:肯定尽扫落叶的前者,肯定保留落叶的后者,寻找两者平衡点的辩证观点。
参考立意如下:
1、用管理和制度来保护我们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安全;2、从净化到美化体现的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升级;3、让生活多一点诗意;4、管理需要更多的人性化,管理者需要有人文情怀;5、留住城市里的自然之美,让城市多一点个性和张扬;6、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市政管理服务理念也应日益进步;7、从“确保没有一片落叶”来看简单粗暴一刀切的管理就是一种庸政、懒政8、对待落叶的态度要兼顾干净清洁安全与诗意美好浪漫,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9、尽在一个“容”字上——谈保护市容与对落叶宽容;10、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共存互生……
【经典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937年夏天,侵华日军晾吞华沈。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数千名师生,开始了他们的长征:先赴长沙,再转昆明,历经大半年,辗转数千里,最终在西南一隅站住脚跟。1938年4月,三校正式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校南渡,不仅是一次空间意义上的迁彼,也是中国知识人为进免奴役、保存民族知识火种而实施的一场精神自救。
国难当头之时,云南边睡之地,陋室茅屋之中,野外山坡之上,饥肠辘辘的师生们在空袭之下坚持研究和学习。华罗庚在牛栩里攻克了十多个世界级数学难题,钱穆将《国史大纲》献给杭战前线的百万将士,更有无数青年学子投笔从戎、为国捐躯……
联大八年,大师迭出,成就变然,其“刚毅坚卓”的精神铸就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悲壮而璀璨的篇章。时隔八十年,这些“南渡的星辰”,依然在历史的星宇中闪闪发光,为今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西南联大留下的精神财富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什么?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专家解析】
直面困境,敢于担当;艰苦奋斗,刚毅坚卓;坚守信念,牢记使命;以笔为旗,学术报国;坚守气节,拒绝奴役;文理并重,复兴中华;笃实力行,不尚空言;团结一心,凝神聚气;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写作时,忌空泛地谈“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等宏大的话题,要把这些内涵具体化,并能联系现实阐释其意义和价值。)
【经典试题 4
】
阅读小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个十四岁的“熊孩子”在两个月内,通辻支付平台偷偷把父母缝了十年牛仔裤赚来的16万多元存款统统打赏给了直播平台女主播。一个月后,父母才发现情况。起初这孩子是迷上了手游,不顾学校反对,偷着带手机到学校。“感觉在游戏里面能找到一种剌激感,可以做自己的英雄。”今年暑假,他又对触手了TV着迷了,他说打赏之后,女主播会说“谢谢”“么么岐”等之类的话,让自己有种存在感。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其他这样的“熊孩子”?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专家解析】
立意示例:让孩子的精神世界充实起来;我们需要怎样的存在感;学会控制自己;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不可缺失;网络平台及主播的社会责任。等等。
【经典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各大媒体频频出现以下一些句子: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时代是思想之母。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这此句子或反映时代,蕴含思想,或贴近生活,温暖人心。读了这些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可分享经历,亦可阐述事理,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本题中的六个句子均出自十九大报告,不过这六个句子的政治色彩并不是十分浓厚,有宏观的表述,也有贴近生活的句子,考生不存在理解障碍。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句子中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且要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句话的含义,然后选出两个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一个立意,考生可先挖掘句子之间共同的含义点以及逻辑关系。第一句,可从国家的层面上立意,考生可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简要概述分析历史上的中国梦是哪种状态,现实的中国梦是何种表现,未来的中国梦如何实现等等。至于“中国梦”,可不拘泥于政治教材或官方文件,在教材与文件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第二句,主要是围绕“时代”与“思想”的关系展开,本句话意在表明:思想来源于时代,同时又作用于时代,时代是思想最主要的来源,思想的产生与时代状况密不可分。考生也可以从三个维度思考问题:过去的时代与思想,现在的时代与思想,未来的时代与思想。第三句,既可以从国家的角度立意,同时也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尽力而为,是一种做事情的态度;量力而行,是做事情的条件。前者着眼于主观能动,后者受制于客观现实。第四句,阐述的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考生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释这句话的意思,也可以辩证地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第五句,这句话出自《礼记》,孙中山先生曾多次引用,十九大报告中也出现了这句话。考生既可结合自己的实际阐述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可以站在国家民主政治的角度,阐述这句古话的现代意义。第六句,这句话既有生活气息,也揭示了民主的本质内涵。商量,不仅是处理事情与矛盾的态度,同时也是重要的方法。至于文章的立意,考生可选取两句有内在关联的句子,在准确理解与合理引用的基础上,确定整篇文章的立意。例如第一句与第二句相结合,可阐述“中国梦”与时代的关系问题;第三句和第四句结合,可阐述“尽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量力而行,根据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发展”的辩证关系;第五句和第六句结合,可阐述“天下为公”与“商量”的内在联系;第四句和第六句结合,可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经过众人协商,用民主的方式来推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