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层次及意义

标签:
理解层次意义理论学习 |
分类: 教育我谈 |
一、什么是理解层次(Logical Level)
它由美国的NLP第一批弟子&现在的NLP大师----RobertDiets发展出来,被称之为神经学的层级的“思考模型”,已很广泛地被NLP界所采行。它们对建立“亲和感”及个人改变特别有用。
对“理解层次”由内而外的解释是:
6“灵性/ 精神面的”
→5“自我认同/自我意识”
→4“信念/ 价值观”
→3“能力”
→2“行为/ 情绪”
→1“环境”。
二、六个层次的价值
在NLP的系统观念里面,我们常在不同的思维层级上建立与世界、他人的联系。这个结构,为归因论以及“调试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的区分”提供了一个视角正统心理学在“能力”层级存在缺口,NLP提供的程序复制和模仿部分填补了这个缺口。另外,NLP的系统观念和层次归因与中医的“辨症施治”和“整体观念”不谋而合。
在这六个层次当中,每个层次都可以互相影响。
三、环境、行为、能力
下面雷子先为大家介绍1-3个层面如何运作的。
第一层级:是“环境”(即When & Where何时与何地,何种情境。)
比如,你去参加一个绘画艺术班,你会遇到许多与你爱好相同者,你也会在这点上与他们接解,并建立出基本程度的亲和感。
在你周遭发生的一切事情,包括何时 (When)、何地(Where)、何人(Who)等均属于这个层次。
第二层级:是“行为/情绪”(即What 做什么,有什么。)
在NLP里,“行为”是包含“思想”与“行动”。我们所做的事并不是随机随兴的。虽然我们不一定清楚或知道,但我们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
比如说,我们可能想戒烟或控制脾气,但常常并不容易改变,那是因为它还与其它的层级紧密联结着。这个层级是指我们具体及有意识的“行为”---我们“做什么”。
这个层次就是做了些什么 (What)。
第三层级:是“能力”(即How,如何做,如何以一连串行为去完成某事。)
这个“技术”的层级是那些我们经常练习的“行为”,久了就变成持续、自动化,且经常是习惯性的了。
我们都有很多基本的与生俱来的技巧:
比如走路与讲话 (当然,也要后天的引发),也有意识去学习到的技巧。
比如游泳或着玩乐器等。偶然的成功是属于行为层级而已,因为那不是不断重复发生,所以还不是一种能力。
这“能力”包括“心理的策略”及“实际的技”术。
所谓“能力”指的是我们如何去做 (How)的意思。包括思考、组织、创意、领导等的“能力”及策略。
一个拥有创作“能力”的人才会去作曲填词。你拥有的“能力”会直接主导你的行为。
以上三个层次的运作在大脑的意识区域,我们是可以有意识地把他们观察出来。
四、能力的四个阶段
对于学习一项新能力而言,由行力到能力经过四个阶段。想一下你在生活中,要花一些精力去学习的事情。如开车、骑自行车或着学习古琴……
第二阶段:“有意识”的“无能力”阶段
你已经开始做了。起初,这虽已是你行为的一部分,但你还不是很熟练。你很清楚自己还不够好,而这也占据了很多你的注意力,在这个阶段,你不会很舒服,但也是你学习最多的时候。
第三阶段:进入“有意识”的“有能力”
你可做到,而且达到成为一种“能力”的层次,但还是耗费你很多注意力。
第四阶段:“无意识”的“有能力”阶段
最后,假如你够坚忍的话,当你可以毫不加思索地很容易地做时,它变成已合理化及习惯性了,而它是由你的“潜意识”在掌控了。
而再超越这一阶段,你就是大师级人物的了!有些天才的学习者,可以很快地跨越第二以及第三阶段,而在潜意识层次学习。NLP发掘了这些快速学习的方法。
第四层:“信念 / 价值观”(即Why。为什么,为何做某事?原动力从何而来?)
有没有一些你想要发展的技能,但你又认为自己没有办法做到?只要你认为自己无法做到,你就一定做不到。有没有一种技能你需要学习,但你又觉得它不是很重要?假如你不重视它,你就永远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取得它。
下面的三个层次在我们的潜意识内,无形地影响着我们。
这个层次被称为每一个人的内心地图(map)。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并没有搞清楚这件事情对我有什么重要和价值。只是知道应该要去做。因此,在他们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并没有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力,甚至敷衍了事,这就是身心不合一的状态,效果当然不会理想。这样对你并没有什么好处。
因此,在你决定做任何事情之前,你必先要搞清楚这件事情对你有什么价值,有什么重要。如果表面上没有什么价值,但是要逼着去做的话,你最好为自己制造一个价值出来。这样,至少在做的过程你会感受到多一份的推动力,你亦会开心一些。否则,你只会不断可怜地承受痛苦,你自愿地把控制权交给环境,很多人是自愿被奴役的……
你要记住的是,所有环境的改变都是来自你内心的改变。当你发现无法改变一件事情,处理这件事情最好的方法不是与它对抗,而是去接受它,并且重新去理解这件事情的意义。
假如你对抗某些事物的时侯,它们会一直存在。你愈是对抗它们,它们的能量愈大。但当你接受它们,躺开你的大门,与它眉来眼去,它们便会变得驯服。
这个过程就好像打太极拳一样。当对方打拳过来的时候,太极拳师傅便会顺着对方出拳的方向把他拉过来自己的方向,然后再顺势把对方带到新的方向。这就是符合大自然运作的道理。
第五层:是“自我认同/自我意识”(即Who。谁,我是谁,有何使命)
“自我认同”是一种你对自我的感知,是一种造就成你的“核心信念与价值观”以及你在此生的“使命感”。每个人的“自我认同”是不太有“弹性的”,虽然你还是可以建立、发展及改变它。
所有信念/价值系统的整合形成一个人的身份,亦即是一种我是谁(Whoam I?)的认知。
相反的,身份亦会影响信念价值系统。
1. 对于一位教员,最重要是教好书,使学生吸收知识。
2. 一位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除了教好书之外,最重要是培养学生的品德。
3. 对于一位教育家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教育理论,或者一套系统,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学习及成长。
同样是教学活动,对自己的身份有不同的理解,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行为。
身份就好像一粒宝石一样。宝石在日光照射下所反射出来的光的颜色,并不是完全由日光决定,而是直接受宝石本身的颜色而影响。
一个人的行为、情绪及态度并非直接由外界事情导致,而是由他在那件事情之中如何理解自己的身份而衍生出来。
你可能曾经听过一些生意失败的人,他们感到挫折、失望及沮丧,甚至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的潜意识认定自己的身份是一个失败者,甚至是一个没用的人,这样的身份导致他们相信再留在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以及一切已经完结,未来再没有出路。这样负面的信念便会驱使他们作出这些负面的行为。
现在,让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吧!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在任何处境,改变永远来自这条问题:“我是谁”?
1. 你用心工作,却被公司开除,在这件事上,你认为“你是谁”?
2. 你用心爱你的另一半,她/她?离你而去,在这件事上,你认为“你是谁”?
3. 你的事业正如日冲天, 却发现身患危疾,在这件事上,你认为“你是谁”?
4. 你每天上班勤力工作,却常忧虑有一天公司会裁员,失去饭碗,在这件事上,你认为“你是谁”?
5. 你积极发展生意,市场的竞争却愈来愈大,在这件事上,你认为“你是谁”?
在这个世界上,太多昏睡的人。他们经常无意识地把控制权交给环境,容许环境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像一个扯线木偶一样。他们的痛苦来自还没有察觉痛苦的根源,其实来自内心没有效果的想法,特别是对身份的认知。
“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会是好的士兵。”---- 拿破仑这个层次涉及自我价值(SelfWorth)的问题。自我价值包括自信、自爱和自尊。简单来说就是你如何看待你自己。
大部份生活得不如意的人都是在这个层次发生问题,即是说自我价值不足够。信任自己的程度不足,爱自己不足,尊重自己不足。
社会上有很多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他们的潜意识认为自己根本不值得成功。因此,他们的信念一般较为负面。自我价值不足的人由于在潜意识的层次认为自己不够格,容易把自己的人生托负给环境、周围的人。自己的命运、际遇容易被外界主宰。这种心态称之为托付心态(Co-dependence)。
他们要依附环境来给予自己足够的价值。可是这样做只会更容易丧失自己,因为环境是无常的,特别是在廿一世纪的今天。他们就好像跳进一条急速的河流中,任由河水把他们向不知什么地方。这样的心态往往会令自己生活得很痛苦,特别是当发觉河流的尽头原来是瀑布,最终令自己粉身碎骨。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每一个地方都可以看见。例如:
2. 自以为嫁了一个好的或者有钱的丈夫就可以照顾自己一生一世。谁料婚姻亮起了红灯或者丈夫有外遇。过往婚姻带来的成功快乐顿成泡影。
3. 常抱怨家庭成员、公司部门、经济环境不能符合其要求。
4. 女朋友要求男朋友随传随到。最后男方受不了决定分手。
5. 情歌的歌词: “没有了你的日子不知怎样渡过(Ican’tlive without you)”“感情已失去,一切都失去,满腔恨仇不可消除”。
6. 找一个爱自己多过自己爱对方的人做伴侣。
7. 家长常望子成龙,考入名校,出人头地,给孩子过大压力。
8. 常期望中六合彩、三星等,以为中了头奖就等于拥有成功快乐,什么问题都解决。
“我令自己幸福快乐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从不祈求在别人身上获取什么。”----- 爱因斯坦你永远不能够从外面获取真正的安全感以及快乐,你只能够从内在的本源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只有当你不再祈求从获取外在事物得到的快乐,你才是真的快乐,你才是属于自己。
你必须建立足够的自我价值,要依靠自己创造未来。你必须完全接受自己,相信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成功的人,把人生的成功快乐重新交托给自己,相信你自己就是快乐的泉源,享受你所做的工作,享受每一个当下。
如果你所从事的工作不会为你带来任何快乐,甚至已经感到厌倦,转换另一个工作吧! 你的工作并不只是为了维生,你的工作是表达你是谁的一个途径。
只有当你向自己负责,如实地做你喜爱的事情,做你感到热情的事情,你才会成为自己。这就是生命的目的。
生命对于你再不是一场苦情戏,生命对于你成为了一场欢庆,一场庆典。如果你不对你自己负责,别人又怎会对你负责?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完美,觉得别人总是比自己好。这些想法都是在过去成长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负面信念。我要实在告诉你,这些信念并不是真实的,都是错误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无论他的背景、出身、能力是怎样的,都总有值得欣赏及肯定的地方。
第六层:是“灵性 / 精神面的”(即Whoelse。还有谁,我之上还有谁?更高的存在意义?)
这是一个你与一切大于你自己的外在的联结,是你的潜意识与群体潜意识,乃至人类全体潜意识联系在一起的联结。
或者说是你将自身的“小我”与某处外在的“大我”相融合的境界,也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使命感使然”。
这一层级将人类精神带入更高的境界。也为NLP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这是你与其他人的联结,而那他人是指一切大于你自己的外在。
在这层次里,谈到的“亲和感”,就是如灵性文学中谈的,与人类、宇宙或神合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