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课堂上的授课价值主要表现在哪里?——特级教师陈继英同课异构评课记录

(2017-08-17 17:06:40)
标签:

同课异构

评课实录

授课价值

课堂教学

专家点评

分类: 教学我思

教师课堂上的授课价值主要表现在哪里?

    

——特级教师陈继英于广州六中教学开放日《沙田山居》同课异构评课记录



 教师课堂上的授课价值主要表现在哪里?——特级教师陈继英于广州六中教学开放日《沙田山居》同课异


授课人:  番禺仲元中学谢燕兴、广州市第六中学 郭子健

评课专家:中学正高级教师(正教授)、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组长陈继英

评课时间:20151016

评课地点:广州市第六中学珠江楼六楼化学实验1

与会者:  广州市第六中学语文老师、部分外校观课老师

主持人:  张清

整理人:  郭子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应表现在哪里?

陈继英老师结合两堂课进行了点评和阐析:

    一、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方面

余光中的《沙田山居》文质兼美,切入点有很多,例如分析写作思路(海---骚音)、品味语言、文化散文主旨解读,等等。从上课情况看,两位老师的教学内容均能紧密贴合文本特点,各从不同的教学视角确定教学内容,各具特色。

谢燕兴老师的教学内容为:体会文中的中国文化气息,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余光中作品的文化韵味。谢老师从文化角度切入,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文化传承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构思,不但体现了这篇散文的文本特点,也切合余光中散文的一贯风格,这种设计对语文教师自身语文与文化素养具有挑战性。但是,谢老师在讲课中很好地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的华丽词藻,贯穿古今的诗文,文中隐含的“中国文化元素”等方面,与学生切磋交流,点拨指导,很见功底,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有意义。

郭子健老师的教学内容为:品味诗意化的语言。郭老师的切入点很实在,也非常大胆,因为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要将散文的内容教出特色,尤其品味好文本语言,需要很大的教学勇气,也需要深厚的语言文化功底。从《沙田山居》的文本看,诗意化的语言是其突出特色,郭老师选这一特点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确立符合文本实际,也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一切入点的选择与确立非常有意义,因为语言特别是散文的语言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将这一个点讲深讲透,这对养成学生读书时仔细品味文本语言,避免阅读的蜻蜓点水,改变一些学生只会“浅阅读”的读书习惯,是很有意义的,这对引导学生阅读散文自然就有合乎语文学习规律的指导意义。

两位老师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各不相同又各具特色,都从文本特色和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了同课异构。

       教师课堂上的授课价值主要表现在哪里?——特级教师陈继英于广州六中教学开放日《沙田山居》同课异

    二、表现在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的价值有多大?陈老师认为其价值无限之大,而这种价值的意义就体现在教师的引发作用。

教师课堂上的授课价值主要表现在哪里?——特级教师陈继英于广州六中教学开放日《沙田山居》同课异

备课除了要有文本、生本意识,还要有师本意识,这是陈继英老师提出的独特观点。他认为“老师是引领学生学习的人,要发挥引发作用”。在这一点上,陈老师认为郭子健老师的课做得很好。这节课以三个问题作为主导,而这三个问题体现出老师导向性与学生开放性的结合。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找出并读欣赏的句子,然后问学生为什么欣赏这个句子。这个环节不但让学生能有所感,更能有所悟,提供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阅读的真实的感受,从而水到渠成进入下面的鉴赏环节。

第二个环节,选取重点段落,用比较阅读方式,让学生探究诗化语言如何表现。这个环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交给学生探究,既是告诉学生鉴赏的方法,又告诉他们写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让学生将余光中的《夜读》改为一段散文。这个环节非常大胆,非常必要。课堂时间很紧,只有40分钟时间,能抽出10分钟即四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现场作文,体现课堂生成的效果,这是很多老师敢想而不敢做的。这种动态的课堂现场生成,非常必要!学生课后写作的效果远远比不上堂上作文,现场同坐一题,同写一文,有共同的体验和甘苦,大家交流时个个体会深刻,便于取长补短。当前我们语文教学界也受浮躁、功利化的阅读环境的影响,因此语文老师应坚守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并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不但要培养学生文学阅读的形象思维,而且培养学生写作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谢燕兴老师的课以文化角度切入,引领学生认识余光中,认识中国文化,大胆将文化教学引入语文课堂,无疑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语文的新视角,对改变学生浅阅读的不良习惯,形成探究性阅读的良好习惯很有意义。

文化教学怎么教?教文化到底还是不是语文课?这些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其实语文课不能窄化,语文的使命是促进学生的人生发展,学生人生发展需要语文课培养其哪些素养,语文课的使命就责无旁贷,不要过于纠结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的特性决定语文课具有综合性,它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影响,对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政治、德育课做不到这些,学生不从语文世界里提升文化素养,不在语文阅读中提升人生境界,就不会走得更远,也不会发展得更伟大,古今中外的伟人大都是有超凡人生境界的人,就是明证;因此从文化角度切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余光中为什么要使用中国文化元素”,不但体现出余光中散文的特征,更是引领学生走近文化、认识文化和认识杰出文化学者、诗人、散文家何以能做出成就的有效方法,这对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有很有意义。

教师课堂上的授课价值主要表现在哪里?——特级教师陈继英于广州六中教学开放日《沙田山居》同课异

 

   三、表现在问题的设计方面

什么才是好问题?陈继英老师认为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引领全文,二是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郭老师设计的三个问题均能很好体现这些特点。例如第二个问题“诗化语言如何表现”,表面看好像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但非常有效。摘取的原文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本文的写作特点,修改后的文本能与其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对比中让学生深刻体会诗化语言之美。同时,这个问题既能引导学生关注文体、细品语言,又能给出一个研究性的话题,拓展了学生讨论与思考的空间。又如第三个问题,在要求学生将诗歌改写成散文的同时,明确提出写作要求“锤炼叠词、动词,恰当使用修辞、引用古诗文词”,这个问题给予学生明确的导向和要求,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使课堂教学更见成效,便于学生在写作文时明确运用。

陈继英老师认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有很多,例如语言、结构、情感、主旨、写法、文化等,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我们可以为语文教学开拓更开阔的视野。他提出了“一思三面八课型”教学理念,“一思”指思维,“三面”指文本、文化、精神三个层面。他认为,两节课可以尝试使用更富有感染力的课型,就是教会学生声情并茂地读文章,读出文本的美感和美的意境,读出语文课的特有情味,这对提升学生语言的审美鉴赏能力很有必要,而且在课堂上多花些时间指导学生读出情感,这在时间上完全可以控制好。

     (注:本文系根据陈继英老师现场评课整理,内容只是讲话概要;陈老师评课时间约一个小时,陈老师讲话抑扬顿挫,激情澎湃,既切中实质,又极富感染力;来自广州市以及广东省不同学校的听课教师反响热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