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栖士
柳栖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1,239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古诗词鉴赏·修睦的《落叶》赏析

(2017-02-15 14:50:53)
标签:

诗词鉴赏

高考真题

考试说明示例

修睦

落叶

分类: 素材我录
高考古诗词鉴赏·修睦的《落叶》赏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修睦的《落叶》

    注】 这是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大纲卷)中的一道诗词鉴赏题,2017年被选作《考试说明》之题型示例,且将第1小题改编成了一道多选题(示例附后)。因其典型,故录于此,求分享。 

    【附】多选题示例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使人想到“无边落木萧萧下”。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

C.颈联“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自己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E.全诗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即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


【原作】
落 叶

     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试题】

    (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大纲版)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和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 

    2、 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                         

 

【鉴赏】

  这是一首以落叶为描写对象的咏物诗。首联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落叶翻飞的情景:一场秋雨过后,庄稼已经收割了,闲置着的田地显得格外空旷,只见深红色的落叶脱离树干,层层叠叠地在半空里飞舞。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落叶的心理活动: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颈联描写落叶飘零的动态情景:有的翻飞着随流水而去,有的在暮色苍茫的河边盲目地飘荡。尾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要像青松那样傲然挺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叶,随风飘荡,任意东西。

       “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
    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
    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一个“乱”字耐人寻味秋风中“乱”舞于空中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时和“落叶”何异!
    尾联诗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青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
    诗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写;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 “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论抒情,均为虚笔视角、笔法的变化,使诗歌变化多姿,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值得借鉴

 

 

高考古诗词鉴赏·修睦的《落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