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赏析
(2016-10-25 07:38:04)
标签:
古诗鉴赏唐诗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文化 |
分类: 素材我录 |
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赏析
【原作呈现】
省试湘灵鼓瑟⑴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⑵,常闻帝子灵⑶。冯夷空自舞⑷,楚客不堪听⑸。
苦调凄金石⑹,清音入杳冥⑺。苍梧来怨慕⑻,白芷动芳馨⑼。
流水传潇浦⑽,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⑾,江上数峰青⑿。
【注释】
⑴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
⑵鼓:一作“拊”。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⑶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
⑷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名。见《后汉书·张衡传》注。空:一作“徒”。
⑸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远游的旅人。
⑹金:指钟类乐器。石:指磬类乐器。
⑺杳冥:遥远的地方。
⑻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来:一作“成”。
⑼白芷:伞形科草本植物,高四尺余,夏日开小白花。
⑽潇浦:一作“湘浦”,一作“潇湘”。
⑾人不见:点灵字。
⑿江上数峰青:点湘字。
【译文一】
⑵鼓:一作“拊”。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⑶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
⑷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名。见《后汉书·张衡传》注。空:一作“徒”。
⑸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远游的旅人。
⑹金:指钟类乐器。石:指磬类乐器。
⑺杳冥:遥远的地方。
⑻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来:一作“成”。
⑼白芷:伞形科草本植物,高四尺余,夏日开小白花。
⑽潇浦:一作“湘浦”,一作“潇湘”。
⑾人不见:点灵字。
⑿江上数峰青:点湘字。
【译文一】
【译文二】
【赏析】
结尾两句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但同时又是构成全篇整体的关键一环;所以虽然“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作者敢于突破试帖诗不用重字的规范,确属难能可贵。三是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莫非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莫非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宋代词论家有“以景结情最好”之说,恐怕是从这类诗作中得到的启迪。
【相关阅读】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 |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 |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 |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