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论: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的杨绛走了
(2016-05-25 16:15:12)
标签:
杨绛先生悼念搜狐社论105岁情感 |
分类: 素材我录 |
在经过了显然是漫长生命中最后的抗争与顺从后,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在北京离逝。经过了18年的等待,她终于可以和丈夫、爱女在天国团圆。从今而后,他们仨既没有生离,也不需要死别。世界终于成了他们的了,也终于成了她自己的。
杨绛先生是一名伟大的遗孀,她不只是复活了钱钟书的遗著,更是把他作为文人的生涯重演了一次。对于爱女钱瑗,同样如是,杨绛先生用独特的散文保留了一家三口可以达到的幸福生活。她并不关心外面的世界,因为她拥有过比一个世纪还要悠久的美丽世界。
在丈夫去世五年后,杨绛先生重新拿起了笔,用记忆来替代对丈夫、对女儿的爱,并且在纸上复活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存在。杨绛先生用她最擅长的部分,履行了她作为妻子、作为母亲那份“无论生死”都要去爱的契约,而世人尤其从这部分中获得教益。
杨绛先生因天赋使然,令她的幸福或宁静的规模独一无二,也让她逾百年的人生获得了特殊的历史感。也许正因为如此,她不需要与人争,因为她就是历史,或者说她根本不需要靠历史来证明什么。这也是她的文字、在人生边缘的活法,让读者如此难以忘怀的原因。
始终躲着现实,可又成为灵魂絮语时被频繁提及的作者。“而我跟你,平静旅程,并没有惊心也没动魄的情景”,杨绛先生的描述又一次成了现实。怀念杨绛先生,犹如看见她那双穿透性的眼睛,细小皱缩的身子,全都被黑暗吞没。她像一个巨大篝火的余烬,摸上去依旧会被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