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陪读”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2015-07-01 21:48:17)
标签:
教育陪读家长绊脚石中国式 |
分类: 教育我谈 |
别让“陪读”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孟母三迁”的故事,国人都了解。现而今,为了孩子能上所心仪的学校,不少现代“孟母”多次搬家,有的家长还停薪留职甚至辞职当家庭主妇专职陪读。一时间,陪读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民意中国网,对792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5%的人感 觉当前“中国式陪读”较为普遍,84.9%的人说自己身边就有陪读的家长。
按理说,家长为孩子学习生活创造好一些的条件,这本无可厚非。但不惜以夫妻分居、放弃工作、丢下生意等为代价,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这种做法就显得过犹不及了。这种有违教育科学理念的“中国式陪读”之所以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除了传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陈旧观念仍在作祟外,与家长们的攀比和从众心理不无关系,也与“独二代”“独三代”的娇生惯养等密切相关。
陪读,最后陪成孩子阳光成长的绊脚石,如此严重后果家长们不应小觑。再进一步讲,孩子们总有一天要长大,离开家长羽翼的呵护去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陪着牵着又能到何时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孩子早些心理“断奶”,早些自立自强,不仅是长远之策,更是明智之举。
面对林林总总的“中国式陪读”,我们在批评应试教育弊端,呼唤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作为家长首要的是作出冷静的思考、科学的抉择,而不是盲目跟风、攀比从众。记得鲁迅先生上世纪初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当好父母“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艰苦困难的事”。他认为父母对待子女,最重要的心态便是“解放”二字,“教给他们自立的、独立生活能力”。笔者认为,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但这个问题依然值得深思: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当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