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栖士
柳栖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5,724
  • 关注人气:30,3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虞侯(hóu)”,还是“虞候(hòu)”?

(2015-06-30 10:10:34)
标签:

虞侯

虞候

官职

语文知识

文化

分类: 素材我录
“虞侯(hóu)”,还是“虞候(hòu)”?


          
    “虞侯(hóu)”,还是“虞候(hòu)”?这确实是个问题。生活中,不少人几乎错了一辈子,更可怕的是还在以讹传讹。下面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例子,想回避其正确的读法和写法看来是不可能的。
 
    1.董超、薛霸是两个不合格的差役,在水浒传第八回这两位登场亮相,他们出场就接受了虞侯陆谦的贿赂,要在半路上做掉林冲。
    2.面对朋友的出卖,林冲更加怒不可遏,先把陆虞侯的家打得粉碎,又拿一把尖刀冲进樊楼,要杀陆虞候。
    3.电视剧《水浒》的编剧一开始就让陆虞侯和管营说出火烧草料场的阴谋,林冲却蒙在鼓里。
 
    究竟是“虞侯”,还是“虞候”?
    虞候是古代的官名,又称虞、虞人、虞官等,职责是掌管山林、苑囿和田猎。据记载,舜曾听从群臣的意见,任命伯益为虞官,“掌上下草木鸟兽”。(《诗 "秦谱》)齐景公田猎,也曾“招虞人以旌”。(用旌旗召唤掌管猎场的官员。《孟子 "滕文 公》)
    为何又称“虞候”?《礼记 "月令》:“季夏之月,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行木”,巡视树木。《左传 "昭公二十年》:“薮之薪蒸,虞候守之。”“薮”,泽地。“薪蒸”,指大大小小的树木。《左传 "疏》
“立官使之候望,故以虞候为名也。”“候”是“守望”、“伺望”的意思,与“行木”一样,都是在履行守护林木的职责,因此又称之为“虞候”。
    后来的虞候,多是武职官员。隋朝设置左右虞候,为东宫禁卫官,负责侦查和巡逻。五代至宋设置都虞候,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如宋太祖赵匡胤,在周时就曾任殿前司都虞候。这样,虞候所守护的对象,就从山泽林木变成皇宫贵族了。到元代之后,就没有再设置这种职务了。
    在宋代,虞候也为官僚的侍从,是主子从外面雇用的,不属于官员之列。据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虞候与门子(看门人)、厨子、园丁、工匠等人一样,都要通过“行老”(即荐头,都市中介绍职业的人)雇用。《水浒传》中的陆虞候、李虞候等,就是这一类人。
    至于“侯”,一般是指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二等。而“虞侯”,则历来没有这种称呼。
                                  
                                (发表于《语文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