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届高三语文滚动训练(25)

(2014-03-27 08:09:18)
标签:

2014届

高三语文

滚动训练

(25)

教育

分类: 案例我编

2014届高三语文滚动训练(25


命题人:王升旗   审题人:钱天化   苏  乾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债券(quàn)  包扎(zhā)   清平乐(lè)   周公吐哺(bǔ)

   B.岑寂(cén)   档次(dàng)  踏莎行(suō)  女娲补天(wā)

   C.昵称(nì)    风靡(mí)    鹧鸪天(zhē)  毛遂自荐(suì)

   D.癸丑(kuí)   剽窃(piāo)  念奴娇(nú)   仓颉造字(j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狭隘   博奕   核威慑   醍醐灌顶   B.范文   媚俗   有内含   语焉不详

   C.法码   虚拟   掉书袋   挑肥拣瘦   D.韬略   讹诈   撒手锏   饮鸩止渴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浮躁到烦躁,从拒绝阅读到教养缺失,甚至某些地方焚琴煮鹤的决策,以及社会戾气的四处游走,都和全民阅读的式微有或远或近的因果关系。

   B.春节期间到基层走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如期铺开,但存在“两张皮”现象:活动已启动,群众却不知情,成了“上下不对称”的应景工程。

   C.一些明星大腕走马灯似地频频亮相,出没于全国每年数以千百计的豪华晚会。纵使最初还有那么点热情,也经不起疲于奔命的一再稀释。

   D.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基层,关键是下真力、出实招、见实效,少些来回比划的雕虫小技。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82岁的女作家艾丽斯·门罗,之前不为外人所知,并非因为她的作品不好,很大原因是因为她一贯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只顾埋头写作。

   B.德国总理默克尔严肃重申,德国对纳粹犯下的罪行负有“永久责任”。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却缺少德国人反省战争的勇气,不但不反省,而且否定战争罪行,没有承担战争责任的起码道德。

   C.千百年来,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传统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敦厚平和的禀性;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共同理想,熔铸了中华民族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

   D.维持台湾与大陆都在“一中框架”下,以避免战争,这才是台湾人民最大的利益与福祉。如果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寡人之于国也》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讽谏梁惠王要施仁政于民,还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仁政措施。

   B.《庖丁解牛》是一篇代表庄子思想的寓言。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里的“道”,指的是古代君子所追求的崇高的道德修养。

   C.鲁迅在小说《药》中写了两个悲剧,一个是华小栓之死,另一个是革命者夏瑜之死。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还用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治病,从而揭示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D.《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自认为最好的小说,文中死去的“小偷”的母亲在世人面前极为镇静,她身上的那种超越道德伦理的母爱打动了神父,也打动了读者。

6.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王卞于军中置宴。一角牴夫甚魁岸,负大力,诸健卒与较,悉不敌。坐间一秀才自言能胜之,乃以左指略展,魁岸者辄倒。卞以为神叩其故秀才云此人怕酱预得之同伴先入厨求得少许酱彼见辄倒耳。”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①本词系词人南渡以后所作。②谩:徒,空。

(1)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2)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3)                     ,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

(4)西当太白有鸟道,                      。    (李白《蜀道难》)

(5)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贾谊《过秦论》)

(7)                   ,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赤壁赋》)

(8)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2014届高三语文滚动训练(24)参考答案

 

说明:这是一次文学常识专题,可与滚动(14)(15)配套使用。

1.D(A半自传体;B逃婚的是觉民;C“弗罗洛”改为“弗比斯”)   

2.C(“悲喜交加”不准确,周意识到侍萍的出现会危及他的地位、名誉和家庭,立即感到“惊愕”“惶恐”)  

3.A(“谢灵运”不是盛唐诗人)    

4.A(不是《湘夫人》中的形象,是《九歌》中的《山鬼》中的女神形象。)    

5.C(张冠李戴,“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的主要特征)

6.C(故意混淆,应是听说母亲嫁给叔父之后责备母亲的话,见第一幕第二场)    

7.B《故乡》应为《社戏》。    

8.C(应是在爱斯梅拉达死后,卡西莫多来到刑场上,抱着她的尸体遁入了墓地。)     

9.B(“黛玉”应为“宝钗”)    

10.C(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是觉慧,他帮觉民逃婚并最终从家里出走寻找新生活)    

11.D(高尔基是苏联作家)    

12.B(“中国”与“西方”位置互换)    

13.A(觉新没有反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