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人文素养读本》里的“成功学”

(2014-03-02 21:29:42)
标签:

成功教师

人文素养读本

成功学

教育

分类: 教育我谈
做一个成功的教师

——《人文素养读本》里的“成功学”

 
       请大家听听以下这么几句话,留意一下其中的关键词。
    “你必须记住:你是为了成功而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失败。”
    “成功是实现自己的梦想,满足个人的高度自尊。”
    “成功就是充分利用你独有的资源为能使你获得幸福的目标去不断地奋斗。”
    “成功者感到自己就是成功者。成功者用成功者的眼光来看自己。”
    “你必须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替你自己制造最富成功意义的产品——使你获得成功的力量。你必须明白你具有的优点,因此你要原谅你的缺点,并超越你的过失,使你达到自我肯定和成功的胜利。”
    各位刚才听到频率最高、耳熟能详的词语是哪个?我相信大家都听出那两个令人心动的字眼:成功!如果我配上夸张的肢体语言,大家或许以为我们置身于成功学大师的演讲现场。上述语句分别选自《成功的健康心理特征》、《达成心理健康的练习——积极的自我对话》、《建立自信》等三篇文章,出自《人文素养读本》第十章《醒醒吧,睡着的心灵巨人》。
   《醒醒吧,睡着的心灵巨人》其实就是励志成功学篇章,旨在唤醒我们深藏的意识,挖掘我们的无限潜能,鼓舞我们的昂扬斗志,指引我们努力的方向,激励我们奋发有为。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章教师成功学读本。
    怎样才是一个成功的教师?
    我们既然选自了教师行业,无法升官发财,不能名利双收,注定了只能教书育人,学高身正,恐怕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对得起良心。那衡量我们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一个教师做到了学校信赖、家长信任、学生信服,就是一个成功的教师。
    怎样才能做到?
    基本方针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具体策略,我觉得需要有三个一:有一个奋斗目标,有一种敬业精神,有一个不懈坚持。
    我常常在想:十年之后,甚至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之后,我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怎样去做才能成为未来的理想自我?我深信,今日的作为奠定了明日的基础。今天的选择决定了明天的命运。“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那它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的人: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卡尔•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我们,需要一个伟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这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的源泉。我为什么不能像吴丰强老师一样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像郑际维老师一样地在杂志上发表高见,像石买生老师一样地著书立说?这些前辈就是我追赶的对象,学习的标高。
    我个人的目标一言以蔽之,就是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让学校信赖、家长信任、学生信服。“你必须记住:你是为了成功而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失败。” 《达成心理健康的练习——积极的自我对话》
    如果上天眷顾、机遇垂青,或许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确立我们的专业地位,在学术江湖上有我们的一席之地,并争取话语权,发出我们的声音,发挥我们的力量,参与制定游戏规则。
    我常很痛心地感受到我们一线教师的弱势地位,就像一个泥团,圆扁任人捏,被专家、教授、学者们不断地折腾,反复地搓揉。谁都可以批评我们,对我们发号施令,指手画脚:海外归来的学者,象牙塔里的教授,庙堂里的专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相矛盾,互不买帐,他们都挥舞着指挥棒,让我们一线教师茫然失措,无所适从。曾经的“作业减负”甚嚣尘上,如今消声匿迹;往昔的“素质教育”风靡一时,现在无人提及;如今的“课标精神”居高临下,我们诚惶诚恐。我们该何去何从?究竟是以“教师为主导”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怎样做到面向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确保成绩的全面提高?谁又真切地了解我们的需求,理解我们的处境,感受我们的苦衷呢?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跻身于学术高堂之上,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我们的游戏规则呢?
    我们的地位何在?我们的尊严何在?我们的价值何在?实力决定一切!没有我们的教育教学专业实力,这一切无从谈起。实力源于不懈的努力,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只有全神贯注求进步,聚精会神谋发展,以我们的业绩为腰杆,以我们的实力做底气,我们的话语才有分量,我们的地位才有保证。正如徐永顺主任成为东莞市生物学科的带头人,参与甚至主导着东莞生物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评比规则的制定,赢得了我们学校生物学科在同行中的尊重和敬意。这或许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吧,或许我们可以争取更高层次的参与或影响决策。
    怎样努力?在我看来,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集中足够的精力。我们不拼体力,不拼消耗,但如果没有时间的保证,精力的集中投入,是难以做好事情的,更不可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境界。我们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一个历史老师上了一堂成功的课,备课只花了15分钟,而事实上,他一生都在为此而准备着。这篇文章并没有告诉我们:教师的时间是从哪里来的?我后来认识到,唯一的答案是:时间是挤出来的!从我们每天的24小时总和中,减去必需保障的休息时间,尽可能压缩非工作时间,所得到的就是我们所能挤出来的在工作上的投入。这些非工作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是有的。这是一个由我们个人掌控的不定值X,具有很大的弹性。如果想要取得超人的成就,就只能付出超人的代价,牺牲掉一些休闲和娱乐。这就需要有一种高度的敬业精神。“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教诲,更需要的是一种敬业精神,能够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阿尔伯特•哈伯德《致加西亚的信》
    看到高三老师的付出,我们就会明白什么是敬业了。正所谓“披星戴月出门去,万家灯火回家来。”或许对我们来说,双休日是个奢望。真正双休,只是工作五天的人,恐怕只能做完工作;每周工作六天的人才能做好工作,也许只有每周工作六天以上人才能把工作做到一定的高度和层次、境界。“你必须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替你自己制造最富成功意义的产品——使你获得成功的力量。你必须明白你具有的优点,因此你要原谅你的缺点,并超越你的过失,使你达到自我肯定和成功的胜利。”——《建立自信》
    老实说,今天的我们都很忙,都比较累。今年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关键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决定着我们学校的前途和我们个人的前景。大家知道吗,光大的锦绣山河一期洋房即将发售,他们在广告上公开宣称:“购锦绣山河高层洋房,拥有莞中松山湖学校学位(小学至初中)”,我们学校的学位已经成为了光大地产在促销上的一张王牌了。盛名之下,压力巨大呀。
    “人生是艰苦的”——罗曼•罗兰《<巨人三传>初版序》,成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可是,我们能不成功吗?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了。我们没有选择!没有退路!我们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面对这样的挑战,并且战胜它,超越它。
    那么明年、后年,今后,我们的压力就会减轻吗?恐怕不会,我们需要做得更好,再创新高,永攀高峰。但我们会逐渐习惯,习惯了就不觉得那么累了,我们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低效重复劳动,少做大量的无用功,积累更多的成功经验和有效举措。更重要的是,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也是一种习惯。如果我们培养成了成功的态度、优秀的品质、高效的做法,那么成功就会形成一个惯性,会一直延续下去,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功!而相应的,我们累积了一定的成功资本之后,就会获得更加优越的条件,更加充分的资源,更加合理的待遇,更加宽松的环境……
    如果我们一直努力地工作就能成为成功的教师吗?会的,但那可能成功于一时。长久的成功在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学习,例如读书、听课、进修等各种途径、各种方式的全面提高,全方位促进。我们的观念需要与时俱进,我们的知识会新陈代谢,我们的思维会墨守成规,我们的做法会按部就班,因而,我们需要学习,不断地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拓展思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就是我们的不竭的活水,进步的源泉。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工作实际,达致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的理想局面。
    然而,上述举措只是一个成功教师的作为。我们是一个教师,但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一个成功的人,我认为还需要做到: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加上刚才所说的工作顺心,也许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全面的成功。身体健康,是我们的工作顺心、事业成功的基本保障。当我看到我们的老师常常熬夜、不时失眠、时常腰肌劳损时,我深感忧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的成功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谁能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任何成功都不应该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也许我们可以多些锻炼,早点休息,放松心情,劳逸结合;或许我们还可以抽空陪陪我们的家人去散步、逛街、购物、游玩,共享天伦之乐。我们的成功有他们的一半,我们的事业需要家庭和睦来保驾护航。
    我常想起我们的《追梦松山湖》,诗中结尾道:“几年后,十几年后,数十年乃至千百年后,我们必将成为松山湖的一道风景,我们必将点缀松山湖教育的丰碑!”校史不会忘记我们所付出的辛劳,松山湖乃至东莞人都将铭记我们的奉献。
    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的。成功的教师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努力,就一切皆有可能!《人文素养读本》里有这样一段话“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最大秘密。”罗马诗人维吉尔这样说:“让每一个把希望寄托在他自己的身上吧。”自信——当你需要它的时候便自你心中泉涌而出的速成自信,就是你的伟大内在力量。”美国的马尔登在《建立自信》一文中如是指出。我们一定要成功,我们也一定能成功!
    成功教师有你有我,属于我们其中每一个!谢谢大家!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语文科组   张西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