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倒计时28天:高三复习时心浮气躁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013-05-10 16:13:00)
标签:

高考复习

心浮气躁

原因分析

解决建议

校园

分类: 教学我思

倒计时28天:高三复习时心浮气躁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文 / 柳栖士

 

          今天离高考仅剩28天了,按说应该谈谈消除心绪急躁、缓解焦虑的话题,但实事求是的说,当下心浮气躁的现象真的还很普遍,而且很是容易被忽视。

        在高考各轮次复习的过程中,心浮气躁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越临近高考越是明显。其主要表现为:翻开书本试卷感觉都会,平时的复习觉得没有问题,题目也能做,可总是到了考试就是拿不了(高)分,甚至考试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还要简单!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多年的别考经历与经验,我给这类学生做了如下的诊断与建议。

   一、产生心浮气躁的原因:

  (1)复习缺明确的计划和周密的推进策略。

        很多考生的复习策略很简单,一是翻书,课本、资料、笔记等,其过程往往是翻到哪里算哪里;二是做题,很多考生都十分迷信哪里不会就找题做去,似乎已做就能解决问题;三是看试卷,表面上看他们很重视已做过的试卷,但到头来也只是随便翻翻而已。以上种种做法无疑不是心中无计划,没目的,空费时间。这是典型的心浮气躁现象。

      (2)对复习的知识点缺乏系统的理解,解题时缺乏思维层次结构。

  一轮复习着重对基础知识点的挖掘,老师一定都会强调基础的重要性。二轮复习重视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老师一定会重视实战演练;三轮复习强调方法和规范,老师一定会借助高强度大综合的模拟训练形式来推进。如果不重视对知识点的系统化分析,不能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构架,不能将其与方法融合,自然在解题时就不能拥有整体的构思,也不能深入理解高考典型题型的思维方法。

  (3)复习的时候心不够静。

       一方面,心不静人很容易开小差,甚至还幻想着高考时可能能如此这般。另一方面,心不静则思维思路不清晰,如此一来自然复习没有效率。很多考生常常有这样的经历:当看了一个晚上的书之后竟突然发现自己整晚上都不知道干了些什么的时候,谁会感觉不格外郁闷的?于是,捶胸顿足,可悔之晚矣。试想,如果一开始在进行一个学科的复习之前,先静下心认真想一想接下来需要复习哪一块,需要做多少的事情,需要怎么做,然后按安排认真的去做,这是,你会发现你的注意力也集中了,复习效率也提高了。为何?无他,心静下来了。事实证明,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很好的效果。

   二、解决心浮气躁的方案:

      (1)胸有高考,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现在离高考已不足一个月了,我们信息红的“考”的意识必须更清晰:心中有考纲,手中有高考题,任何形式的复习又应该是与高考大纲、试题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如影随形”。

      (2)尝试回忆,将知识点再夯实。

   重视基础抓住课本。以教材为本,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是考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其本身也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当然,这里所说的“抓好基础知识”并不能停留于简单的背诵,而应对知识进行充分的梳理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灵活而准确地迁移知识。

  以历史学科为例。在历史冲刺复习中,考生应对各知识点进行全面落实,具体来说,就是依据考纲、教材等确定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的章节进行梳理、掌握。在掌握知识时要加强理解记忆,多尝试进行回忆,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在将知识点砸实的过程中,应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要着重掌握好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等。

    (3)以我为本,借助一切力量助我腾飞。

        也许我这样说,你觉得很自私,其实不是的。到此时,如果你连自己哪里有缺陷,哪里有漏洞都不知道,那叫有的放矢吗?与他人比,你这叫“知己知彼”吗?因此,必须十分清晰于自己的知识系统、方法系统、情绪系统等,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立足自身,借力他人,毕竟还有个“旁观者清”啊。

 

      新浪名圈“名师优生乐园” 博客圈圈主柳栖士 诚邀您加盟,请点击http://q.blog.sina.com.cn/wsq09625再点加入即可。通过本圈,您将欣赏到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愿黄冈教育与您共谱教育华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