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备考叙事】几道寻常检测题,考出非常新启示

(2011-12-21 17:20:03)
标签:

高三

备考

做题

启示

审题

考点

阅读方法

校园

分类: 教学我思

【备考叙事】几道寻常检测题,考出非常新启示

文 / 柳栖士

 

    前天晚自习,布置学生做了一套综合检测卷。做完后,我让学生对照答案进行了自评。让我非常高兴的是,学生的自我评分与我的评分误差竟然能控制在+2以内(没有写作文)。这是了不起的成果。

    在重新评阅学生的试卷时,有三道题格外引人注目:一是第6题,一道小阅读的选择题;一是第18题,一道理解文章主题的分析题;一是第19题,一道理解文中文句含意的题目。非常出人意料的是,这三道题的得分都很低,于是我加强了课堂探讨和评价。

    不讨论不追问不知道,一讨论一追问吓人一跳!原来,学生的阅读竟然存着如此大的黑洞。

    首先,三道题都属于阅读题,几乎一无例外地表现出学生没有读懂原文,尤其让人诧异的是很多学生的阅读习惯竟让是“凭感觉”“想当然”!天啊,这样怎么能读懂原文呢?于是,我带领学生找准信息源与对应段落,然后逐句逐句理解其大意,分析其相互关系,挖掘出各段的大意。慢慢地,学生逐渐走出了迷雾,只见学生不自觉地微微点头,似乎在告诉我:哦,明白了,原来文章要这样读啊。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其次,学生不知道根据文体特点,找出一些重点语句。如第6题所在的文段是一篇杂文,A项说“国人对慈善有很深的误解”一说让很多学生着了道。于此,学生完全无视文中的一些观点句(有些观点句甚至反复出现),试问,这样怎么能理解呢?又如,第18、19题所在的文段是一篇叙事散文,考查的第五自然段中有明显的如“读书和做工一样要用心,必须付出真情实感”一样的抒情议论句,很多学生完全没有捕捉并运用的意思,更不去说联系上下文来分析。想想,那怎么理解文章主题呢?

    还有,审题是个问题。先看第18题的题干:本文主要写和海明威相遇、阅读海明威的,而第5自然段中却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海明威削铅笔这些琐事,这是否冲淡了主题?为什么?从提问中,初一看,学生似乎不存在审题问题。从学生答卷看,很多学生根本没有从主题方面分析。显然,审题问题大着呢。于是,我让学生首先分析这道题目的核心要求,经我一提醒很多学生马上就明白了题目是考理解文章主题的。接着我又让学生分析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学生找不出来的我慢慢引导,如我问:前面给那么多叙述文字,命题人的目的是什么?“琐事”跟主题有什么关联?这里命题人实际考查的是什么?能不能将这道题简化为“第5自然段是否冲淡了主题?问什么?”或者,“为什么说第5自然段没有冲淡文章的主题?”慢慢地,学生渐入佳境,终于明白了题目的真实内涵,读懂了命题人真实的考查意图。

    最后,我又突然发了一问:第18题和第19题分别考查哪个考点?出人意料的是学生竟然一时语塞。于是,我让学生立即翻阅复习资料的现代为阅读部分,好不容易明白了相应的考点。由此,我发出感叹:高三备考,考点应该时时牢记心中。

 

    新浪名圈“名师优生乐园” 博客圈圈主柳栖士  诚邀您加盟,请点击http://q.blog.sina.com.cn/wsq09625再点加入即可。通过本圈,您将欣赏到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愿黄冈教育与您共谱教育华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