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备考反思:从一道名句默写题说起

(2011-03-27 09:49:48)
标签:

高考

名句默写

常识

理解

习惯

校园

分类: 教学我思

备考反思:从一道名句默写题说起

文 / 柳栖士

 

    前天上午,我班组织了一次高考语文模拟训练。阅卷中发现,一道本来十分简单的名句默写题竟让我哭笑不得!

    首先还是看一看具体题目吧。

    15.(4)然秦以区区之地,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阅卷结果显示,很多考生写成“至万乘之势”“致万盛之势”“至万盛之势”等等。不难发现,错误主要集中在“至”还是“致”、“盛”还是“乘”上。此外,也有些考生将“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叶”字写成了“夜”字!说实话,考生这样的答案叫我这个语文老师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其中有什么难呢?但结果又是千真万确的!

    掩卷沉思,其实也不难发现,原来都是“惯念天书,不加理解甚至是捕风捉影”惹的祸!

    下面再来简单分析一下吧。

    为什么是“致”而不是“至”呢?从这两个词本身分析,“至”,作动词,意思是到达,强调动作的过程,(作为形容词,一般是极、最的意思,此处不涉及);“致”,作动词,也有到达的意思,但它更强调动作的结果。如果不考虑其他情况,此处用哪一个词应该没什么区别。但是,这里要求是填入具体语境中的原文已明确规定的词句,自然不可随意更改,更何况,只要稍稍联系一下上下文语境,就不难发现这里强调的正是事件发生的结果。至于“盛”与“乘”的区分则更简单。课本早就明确注释,万乘,指兵车万辆,形容军事力量强大。如用“万盛”又能表达什么意思呢?再说,乘,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其常见意义正是“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如乘舆,千乘之国等。正确答案:致万乘之势

    看起来是一道不经意的小题,因其不注重理解、不知晓常识、不关注细节,一切凭感觉、想当然,那么,其中反应的肯定是大问题,如果不尽早解决,将会对后期的备考、将来的做人做事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