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栖士
柳栖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181,656
  • 关注人气:30,3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孝绰《咏素蝶诗》赏析

(2010-06-15 07:15:29)
标签:

刘孝绰

咏素蝶诗

赏析

全国i卷

文化

分类: 素材我录

刘孝绰《咏素蝶诗》赏析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这是今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诗词鉴赏考查所选择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及作者的简要赏析和介绍。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素蝶,即白蝶。这首咏蝶诗体物入微,描摹传神,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诗的前六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素蝶的动人形象。你看,在那风光旖旎的大自然中,一群素蝶忽儿似与蜜蜂相依相伴在绿草从上盘旋,忽儿为躲避鸟雀的追逐在微叶之下隐蔽,忽儿映着明媚的阳光翩跹起舞,忽儿顺着和畅的春风飞向远方,忽儿在锦簇的花团中若隐若现,忽儿在参差的密叶里穿进穿出。这些诗句犹如电影里的镜头,伴随着由绿蕙、青微、阳光、春风、红花、碧树组成的背景的不断变换,展示出了素蝶轻盈飘然、千姿百态的身影。不仅如此,诗人在描摹素蝶时,还融入了感情色彩,既写它飞花舞叶的喜悦,也写它映日顺风的欢快,还写它须躲避鸟雀追逐的不安,从而赋予了素蝶栩栩如生的神情。这些传神的刻画,固然得之于表现手法的精巧,但若诗人不做细致的观察,不做设身处地的体验,恐怕不可能如此形神俱妙地将素蝶的风姿表现出来。

    诗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素蝶作穷形尽相的描摹,“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二句,进一层展示了它的情感。诗句以素蝶自诉的口吻说:“百花万万不要凋谢,这嘉树乃是我所要依靠的啊。”这一情感的表白,透露出素蝶内心对未来的不安以及对生活的追求,全是由此而更显蕴藉深厚。

    沈祥龙曾指出:“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粘焉咏一物矣。”(《论词随笔》)联系诗人刘孝绰的生平,当可看出,此诗并非泛泛咏蝶之作,而是寄予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详情可参见后文介绍)

    于此诗中,诗人一方面借洁白的蝴蝶以表示自己的品质的高尚与纯洁,另一方面借蝶之口表示自己在遭受到官场的多次沉浮之后依然对仕官的渴望与追求。然而诗人素物寄意,已将物象与意念融为一体,故既得题中之精蕴,又有题外之远致,读者或作咏蝶欣赏,或作寄慨体味,均可感其妙,这正是一般咏物诗所难以企及的。

 

【刘孝绰简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1ed300100j3je.html) - 刘孝绰咏素蝶诗赏析_草根博览_新浪博客

   (481-539)南朝诗人。本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人。七岁能文,素有“彭城才子”之称。父刘绘,为齐大司马,幼小的孝绰“年未志学”,就能“代父草诏诰”。舅父王融,亦齐中书郎,非常欣赏孝绰的聪明才智,常常带着他拜会亲友,被人誉为“神童”。梁武帝时,历官尚书水部郎,侍帝宴,赋诗七篇,帝叹赏,累迁秘书丞。昭明太子萧统,令图工绘绰图像,悬于“乐贤堂”,以示敬仰。孝绰辞藻,为世所宗,每作一篇,争相传诵,有群从子侄七十人,皆能文。诗与何逊并称“何刘”。有诗文集数十万言问世,可惜失传。明人辑有《刘秘书集》。

【刘孝绰其人】

    徐州历史上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既有叱咤风云的楚汉精英项羽、刘邦,也有中华烹饪绝技的开山先师彭祖,还有才华横溢的目录学鼻祖刘向。我这里要说的又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大师刘孝绰。
    据《梁书·刘孝绰传》、《南史》等文献记载:刘孝绰(公元481-539年),本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人。七岁能文,素有“彭城才子”之称。父刘绘,为齐大司马,幼小的孝绰“年未志学”,就能“代父草诏诰”。舅父王融,亦齐中书郎,非常欣赏孝绰的聪明才智,常常带着他拜会亲友,被人誉为“神童”。梁武帝时,历官尚书水部郎,侍帝宴,赋诗七篇,帝叹赏,累迁秘书丞。昭明太子萧统,令图工绘绰图像,悬于“乐贤堂”,以示敬仰。孝绰辞藻,为世所宗,每作一篇,争相传诵,有群从子侄七十人,皆能文。又据日本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刘孝绰是《文选》的主要编撰人。孝绰有诗文集数十万言问世,可惜失传。明人辑有《刘秘书集》。孝绰仗气负才,幼时尝言:“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凡不合意者辄直言诋訾,加上性格乖忤,与世不融,结果得不到提拔,官也就做到秘书监为止。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刘孝绰,不仅受到梁武帝萧衍的赏识,更受到皇太子萧统的敬重。按理,有了这样两重背景,这位“彭城才子”应当有机会大展宏图了。然而,问题就出在他“仗气负才”,“性格乖忤”的牛脾气上。
    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时任太子仆掌东宫管记的刘孝绰,和一个“彭城到洽”的学士,同做太子的侍读。“初,孝绰与到洽友善。”后来,“孝绰自以才优于洽,每于宴坐,嗤鄙其文,洽衔之。”这样,就和这位同乡暗中结下了冤仇。有一次孝绰携妾入官府,被到洽知道了,于是向皇帝参奏一本,弹劾孝绰。罪名是“携少妹于华省,弃老母于下宅”,“名教隐秽”。省,就是皇宫禁地。刘孝绰的行为属于伤风败俗,不可告人,因而获罪罢官。虽然有史书评论说“携妾入官府,似不足与此罪相值”。但这件事,可能让刘孝绰对宦海沉浮有了新的认识。具有戏剧性的是,刘孝绰被免职后,“高祖数使仆射徐勉,宣旨慰抚之”。皇帝还将自己新写的《籍田诗》,“先示孝绰”,可见梁武帝还是非常赏识刘孝绰的。隔了两年(大通元年),“孝绰起为西中郎湘东王谘议”,后再次成为太子仆。此后,刘孝绰还吃过一个小官司,即任尚书吏部郎时,因“坐受人绢一束,为饷者所讼”。仅仅接受人家“一束”绢,便被起诉,可见有人存心和他过不去,好在这起诉讼,对他没有太大影响,“顷之,迁秘书监”。大同五年,卒官,时年五十九岁。梁元帝为孝绰墓铭云:“鹤开阮瑀,鹏翥杨修,身兹惟屈,抉摇未申”。阮瑀、杨修皆三国名士,褒赏惋惜之情,充塞字里行间。
    抛开刘孝绰自己的诗文不说,从学术上,他一生有两件事值得记述:第一是帮助萧统编撰《文选》;第二是开创中国楹联之先河。
    《文选》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著作权虽然记在昭明太子萧统的名下,但功劳还是应该属于刘孝绰。首先,刘孝绰在萧统九岁时就担任了他的“洗马”(亦作“先马”即太子出行的先导官),这个才气天赋的皇太子,一定是受到老师刘孝绰的熏陶和指导,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学问家的,“昭明文章繁富,特命太子仆刘孝绰集而序之”。其次,刘孝绰比萧统年长二十岁,据《昭明太子萧统年谱》记载,《文选》开始编撰的时间大约在天监十五年,当时萧统只有十六岁,从年龄和学识的任何角度,作为“洗马”和“东宫管记”的刘孝绰,对《文选》的立意、选题、定稿,必然起主导作用。
    《文选》的编撰,独具慧眼,注重风格的典雅,文字的骈丽,“自谓毕乎天地,悬诸日月”。文章专注文学价值,不选经、子,史书也只录“辞采”“文华”的部分。《文选》初成总量达“千卷”,后精选成三十卷,分三十八类,包括先秦至梁代的诗文辞赋及较有文采的史论传赞等共七百余首(篇),收录作家一百三十余人,许多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还有不少精彩篇什,也赖此得以保存和流传,所以《文选》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文学著作。《文选》传世,也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特别到唐宋,倍受世人重视,成为学子们争相诵读的主要经典,故民间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谚。后人诠注《文选》的也不少,如唐显庆年间李善注释六十卷;唐开元年间,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合注《五臣注》等。现在敦煌、台湾、日本都有《文选》印本或残卷留存。

    第二是对楹联的贡献。楹联,就是张贴在楹柱上的对联,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艺术奇葩,也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瑰宝。它不是诗,也不是词,它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广泛应用于节庆、婚丧、名胜、庙宇、宫殿、厅堂、居室,乃至农家小院,猪舍、牛栏,凡是有中国人活动的地方,无处不无它的身影。每逢新春佳节,大红纸书写的喜庆春联,恐怕要染遍整个中国!楹联的这一特点,是任何其它文体所不能替代的。
    楹联的历史悠久,和汉字同宗同源,她孕育在先秦两汉,鼎盛在明清,现代又是一个发展高峰。最早认为,楹联的起源是后蜀主孟昶(公元965年)自题的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经谭嗣同考证,中国的第一副楹联,就是刘孝绰在罢官后书写的。联曰:“闭门罢吊庆;高卧谢公卿”。这副对联,充分反映出这位“彭城才子”的“乖忤”性格。谭嗣同的考证,不仅把楹联的历史上推了400多年,而且引证出徐州是中国楹联故乡的重要史实。现在,刘孝绰作为“中国楹联第一人”的论点,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同。
    刘孝绰的三妹刘令娴,也是一个出众的诗人,她继哥哥贴出对联之后,也贴一联与之呼应。联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这副对联明显是在替兄长罢官鸣不平。如果说刘孝绰开创了中国楹联的先河,刘令娴也当重记一笔。令娴善诗能文,她的文采在南北朝时期就以“清拔”著称。令娴丈夫徐悱,即前文提到的仆射徐勉之子,较早辞世,勉欲为儿子写悼词,不料令娴先成《祭夫》一文,辞情凄怆,感人至深,只好搁笔。历史上才子不少,才女则寥若晨星,刘令娴堪称“彭城才女”,故不得不记之。经过了一千五百多年岁月的磨练,能读到这位才女的诗篇,也属不易,特录令娴诗一首作本文的结尾:“日落应门闭,愁思百端生。况复昭阳近,风传歌吹声。宠移终不恨,谗往太无情。只言争分理,非妒舞腰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