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扬华大话高考:一比就知道,几句话就看懂
——中、美、韩、英、日、澳六国高考制度(原创最简白话版)
(一)美国高考
美国高考(SAT或ACT任选)每年6次,SAT每次语文、数学两科;ACT考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研究4科。
美国大学自主录取,需要你的高考分数,更注重综合素质考察。美国大学只把高考(SAT或ACT)成绩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能否进入某所高校,申请者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综合素质具体包括:1.申请者中学所学课程与学业成绩;2.获得高中毕业证书;3;申请者统一入学考试SAT或ACT成绩;4.申请者的特长与兴趣、个性等情况;5.论文写作;6.推荐信函;7.面试情况。
在众多申请者都符合智力条件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招生官员就显得十分重要。有的院校有意招收来自不同的地域、种族、经济、文化背景的学生,而有的院校则偏向有各种课外活动如体育、音乐和戏剧专长的学生。
(二)英国高考
英国中学开设的学科门类众多,因此其高考(A
Level课程考试)共设72个高考科目!学生任选其中3-5门。每年6、11月各考一次。如果一次考试没有发挥好,下次可重考,取两次考试中的好的那一次。英国高考没有分数,一律按5个等级评价。如果你获得3-4个A级(最高级),就可以申请牛津、剑桥。你同时可以申请6所大学。不过,牛津、剑桥入学不仅看高考课程等级,还需要学生个人陈述、中学校长教师推荐、以及面试。
(三)日本高考
日本有两次大学入学考试。第一次考试为国家统一考试,每年1月进行,有6个科目,考生根据报考学校的要求,可考3科以上,也可以考2科,一般不要求全部考。6个科目有相似之处,一般是国语、地理、历史、公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数学)、理科、外语。考试结束10天后,公布考试结果,考生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决定第二次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第二次考试由各大学自行组织,时间为每年的2月和3月,考试形式也由各大学自行决定,有笔试、面试、小论文写作、实际操作等诸多形式。
在日本,私立大学占大学总数的80%左右。私立大学的招生办法因校而异,有的自行举行考试,有的选用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的考试,有的采用中学推荐入学等方式。但是,在日本,最好的名牌大学几乎都是国立的,私立大学中虽也有早稻田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但总的来说名牌大学寥寥无几。
(四)澳大利亚的高考
澳大利亚首都区10年前取消了会考制度(相当中国的高考),改为以学生高中两年的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大学录取分,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大学录取的标准。这样就避免了偶然性,突出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学生每门功课的成绩是根据其高中两年期末考试、课外作业、作文和演讲4项成绩评定的,学校选取学生成绩最好的4门课合成个人原始分。
(五)韩国高考:
韩国“高中综合成绩”在大学录取中意义很大。通过“特别选考”进入大学的特长学生,约占35%。高考招生中对综合素质的重视使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型课程、课外、校外活动十分活跃,为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在韩国初、高中的教学计划中,已很少能看到繁重、机械的课时安排,取而代之的是宽松、启发、激励式的人格意志、合作精神、科研与实践能力、环保意识、国际化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学思想。道德、法制、人文、诚信、信息、实践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均得到加强。
从2010学年度开始,韩国一年举行两次高考。
(六)中国高考制度
中国高考,每年1次,机会弥足珍贵,万万不可失误。分数不达线、志愿没填好的考生,就得上“高四”。河南每年“高四”(复读)考生达30万,相当于北京、上海两大城市高考总人数的近2倍。
全国考生1000万,北大、清华只有各1所,竞争如此残酷,升学压力巨大。无怪乎有人感叹:家有考生,全家不得安宁!
河南考生考上重点大学的比例约为3%,北京一本升学率约为30%。在河南,高考同1分最多有5000人,高考考生总数为96万人;北京总考生数为8.8万人。北京、上海两大城市高考考生总和为河南1/6(河南人民以绝对的“压倒性优势”战胜了上海、北京)。不过,需要提醒各位:进入大学之后,河南“高分”考生发现,自己综合素质方面常常逊于北京、上海的“低分”考生。
中国人做事讲究整齐划一,最理想的做事方式就是“一刀切”。所以,偏科的天才们常常郁闷!——全国高考科目基本上都是:3+1(语数英+文综/理综)。偏科,就只有在高考战场上光荣牺牲。
中国教授们说要培养的是“全才”,所以文理万万不能分科。9门学科“齐头并进”才是好学生!不过,依我说,高考科目实在还应该加上体育、美术、音乐、劳动,或者太极、京剧、二胡、烹饪、家政等等,这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不是吗?建议教育部采纳愚见。
对了,通过我6年高中校长的观察,说实话,记忆力强的女孩子们,学文科的占便宜,语文、英语(美国语文)、文综,这种设置明显偏心眼啊。而且我国的高考试卷水平高,语文题出得让著名作家们考不及格,高考英语卷让将一辈子英语的“纯种老外”大脑懵懵然、汗水涔涔然!
几十家重点大学享有非常有限的自主招生权。通过其自主招生笔试、面试者,高考时可降分录取。不过,很多高校的自主招生只有笔试,且笔试模式与高考竟然雷同,不知当局者是如何理解“自主招生”这一概念的。
很多学生填写志愿时,非常迷茫!高三老师指导?我们高三教师除了解题,其他方面的视野与能力逐年下降,让我们既担任考试机器、又指导学生填写志愿是不是“不仁道”?国内高中很少开设高考填报志愿的课程——北大附中河南分校今年考上27个北大、清华,据说就是他们学校年年“志愿填得好”。
不知为何,中国人特爱“跟风”。有人买房子,一哄而上,大家都去买房子;有人买股票,一哄而上,大家都去买股票;高考艺术热,一哄而上,大家都去学艺术。艺术考生找工作越来越难,该退烧了?
本文结论:中国“出国留学热”将会持续;理由如下:
1、
短期内看不到高考改革的曙光;
2、
短期内更找不到国内大学“官僚作风突然改变、教育质量突然提高”的理由。
(本文转载自“北附行者的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