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 高三的朋友要谨慎地乐观地对待每一次考试
高三了,每一个人都紧张,学生自不必说,老师、家长还有学校领导无一不是魂牵梦绕。高三实在是苦啊——学生苦学,老师苦教,领导苦抓,社会苦逼,家长苦陪,真的不知道还有没有比高三生活还苦的事儿。
高三最苦的又要算考试了,笔者以为。想一想,每届高三,大的考试在10次左右,小的考试、检测无数。且不说考前学生要花多大的精力去拼搏,就说考后吧,学生其实承担的压力更大:要比成绩,要找差距,要写反思,要听教诲,大约还少不了听唠叨……
由此,我总在想,能不能让考试变得轻松一点,变得有效一点呢?我觉得应该还是可以的吧。
先来看一看考试的真正功能。
“考试”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通过书面或口头提问等方式,考查知识或技能。非常明显,考试的根本目的就是考查前一阶段教与学的基本情况,说到底就是通过学生答卷来看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为后一阶段的教和学指明方向。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每一次考试呢?
如能正确认识考试的根本功能,再来认识每一次考试就容易得多了。考前,明白这次考什么,自己掌握的怎么样,要注意哪些相关事项,做到心中有底,明明白白地考,就不会慌了手脚,便于发挥正常水平;考中,做到整体把握试卷,时间分配合理,思维规范,答题规范,书写规范,力求细心、有序、从容应考;考后,根据考试中反映的情况,努力总结成绩让自己增强信心,清醒找问题利于后期再发奋,归根结底就是要在“全面分析,重点反思,有序改进”这十二个字上下功夫。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现实当中总有无数学生、家长甚至有极少数老师已经或正在陷入误解考试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不是吗?请看,哪一次考试结束不是比啊?比分数,比占位,比进步,甚至比面子等等,比来比去,比出了虚荣心,比没了自信心,一旦明白悔之晚矣。接着就是搞总结,说一说找一找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天啊,这哪里是总结,这分明是找茬!无论小孩还是成年人,即便是老人,谁不愿听好话,受鼓励呢?可我们同学尤其是老师、家长一到关键时刻就忘了,似乎只有紧盯问题才更有效。殊不知,这样做正应了一句俗语——照眼睛一钉锤,那是什么感觉哟!用不着多列举,这没来由的比,这想当然的总结,甚至辅以一顿劈头盖脸的骂,出现一两起高三生跳楼、跳河用得着奇怪吗?
由此又让我想起了毛主席他老人家,他早就告诫我们,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思想的结果。是啊,思想认识有问题,其结果哪能好多少呢?因此,每次考试之后,应该这样来做:
一、要明白每次考试的目的,达到了考试目的就是成功。
二、要通过考试训练考试技能,如时间安排、心理调适、严守各种规范等。不是曾有这样的经验吗?“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当做高考,把高考当做平时的一次考试。”十分经典!
三、考试本意不在于比较分数多少,虽然作为考试非要以分数作为结果来呈现,而在于通过考试全面总结成绩和清醒查找不足;千万不要成为考分的奴隶(“分奴”)!
四、考完之后,家长是重要从鼓励的角度对待孩子和他的每一次考试,记住:骂是一种办法,表扬和鼓励更是一种有效果的办法,“条条道路通北京”嘛!作为学生,要做好考试总结、错题整理等必需的工作,要清醒知道自己的得失,明明白白备考;作为教师,在抓好常规进度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将学生的缺漏和模糊的地方加以完善。
如能这样,考试就不再苦累,考试就会变得轻松,备考效率会越来越高!
祝所有的考生享受考试,考出佳绩!祝所有的家长心想事成,马到成功!祝所有的教师同行普育英才,再铸辉煌!
在国庆、中秋两节到来之际,祝愿所有的博友身体健康,全家幸福,事业有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