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改,你准备好了吗?(二)

(2009-07-30 10:30:55)
标签:

新课改

老师

学生

校长

家长

准备

教育

杂谈

分类: 精品我赏

    (续上篇)

    关注之四:新课改,学校管理大变样?

  对于新课改,很多学校认为:“新课改方向目标很好,但目前要真正落到实处还很难。”高中新课程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管理,学生可以跨班级选修课程,这样,学生的流动性增大,传统的班级管理形式也打破了。

  在实行选课制之前,高中行政班和教学班是统一的,学生无论是学习各种课程还是开展集体活动都是在一起的。但实施选课制之后情况就不同,学生可以跨班级选修课程,导致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却来自不同的行政班,原来同一行政班的学生已经无法“齐步走”。教学班与行政班相结合的班级管理形式,给传统的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观念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新课程要求班级管理从管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

学校被赋予课程自主权,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发本校课程。这是对学校管理能力包括班主任管理的一次挑战,学校要从过去的通识性管理向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模式过渡。作为学校,需要根据本校客观情况搭配课程,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加入到课程中来。

关注之五:新课改,校长要做哪些工作?

    新课改的实施,将给我省高中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标志着我省的高中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校长应如何应对这次改革呢?我认为,校长应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引导教师做好新课程改革工作。

     一、运用新的理念引导教师进行课改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要想把教育办好,校长就要有好的思想;有了思想,校长还要将它转化为全体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校长应当领导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但校长不可能代替每个教师去教授课程、教育学生。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重视使用新的管理理念,并重视教师观念的更新,努力帮助教师确立新型的课程观,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确立新型的教学观,解决“怎么教”的问题;确立新型的评价观,解决“教得怎样”的问题。校长需要更新的观念很多,如管理思路、课程设置、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工作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评价等等。

 二、营建良好氛围引导教师参与课改

    推进课改,靠的是一种课改氛围。一线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校长要想让课程改革的理念真正被广大教师普遍接受并运用到实践中,仅仅靠行政命令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校长要通过组织专题报告、集体备课、示范课、研讨课、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形成一种自上而下、普遍关注的、共同参与的课改氛使课程改革在校园里、在教师中流行起来,使课程改革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成为大家津津乐道、人人愿意主动参与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成为全体师内在的迫切需要。

    三、用宽容的态度对待课改中的问题

    新课程、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教师在填补、利用这个空间时,由于惯性的作用,难免会出现一些反复或失误。例如:如果用传统的眼光看实验区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形式大量增加,所以可能显得有点似乎教师对学生要求比较松;新教材配置的习题,在数量上可能此,教师未必能迅速适应,甚至有时会显得手足无措,也有可能会出现学生成绩,特别是考试分数暂时下降的现象。这时,校长既要宽容失误,又要悉心指导,防止消极对待课改的现象出现。

 总之,对一所学校而言,在新课程改革中,校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校长只有积极地应对新课程改革,才能确保这一轮新课程改革扎实、高效、有序地开展下去。

关注之六:新课改,家长扮演什么角色?

面对即将实施的新课改,可能会有许多家长都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预习新课程,学习新课程,因为谁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碰上高中新课改,没有见过新教材,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会变得慌里慌张;有的家长盼望有新课改经验的老师提前给孩子讲讲,也好心里有个谱,为开学做准备。了解发现,许多学生家长都有这种想法。其实,家长没必要如临大敌,学校、老师会为你的孩子做最好的指导。家长所要做的,不外是提前让孩子吃个定心丸、安抚孩子紧张情绪,让孩子从容面对。当然,家长可通过询问老师、上网查阅资料等,为将上高一的孩子指点迷津,提前为孩子揭开新课改神秘面纱。

  高中新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将彻底改变。这对很多能够全面发展的孩子家长来说,无疑是件好事。对于家长最为关心的新高考方案,教育部已有明确的原则性规定,考试大纲一定是根据高中新课程标准来制定,高考命题必须反映各个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我省高考也不例外。

  课改,无疑是一项复杂而意义深远的工程,取得成功的难度和取得成功的价值成正比。倘若能最终取得实效,则实为子孙后代之福和国家之幸。

 据教育部有关领导讲:“要进一步把相关人员的思想搅动起来”。新一轮课改,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社会方方面面来个总动员。

新课改来了,你准备好了吗?(《河北教育》2009第四期,作者陈小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