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也罢、个股也罢,它最终的归宿由基本面决定,哪个公司的价格也逃不脱公司的基本面,但是这种基本面的决定是最后决定,是总的归宿,而在过程上,尤其是半年、一年,甚至两年的周期时间段内,价格跟基本面的关系不大,而是跟投资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密切关联,中短期以一年的时间来看,价格主要是受投资大众的心情、看法和行为决定的,这个观念务必要建立起来。过去价值投资有个误区认为基本面决定价格,这种决定就是无时无刻,天天决定,错了!基本面是最终决定的,过程上的价格走势完全可以说跟基本没有关系,看一下价值规律的图形,大部分时间里价格确实跟价值没有关系,它自己在那波动,所以全面理解价值规律,特别要重视中短期的价格自由行动,要搞清楚自由行动的原因,道理和内部驱动机制,否则就不能完全理解价值规律。这是当前需要高度重视的。2010年11月后现实的情况使得凌通有一个感受。就是不同投资机构和主体的互相刺激、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下的反馈式做多可能正在开始。比如,随着美国,包括香港股市上涨,最大的互相影响、互相反馈,国际市场对国内的影响开始了。
第二,国内银行股突然在基金不看好的板块上大幅上涨,导致基金净值明显落后于指数,造成基金排名压力,基金受此影响主动的寻求办法,拉抬自己的股票,而基金拉抬的过程中又导致投资大众在指数不断上涨的现实状态下主动积极入市。这样就形成一个外国资本市场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大影响,以及国内资本市场上某个神秘资金介入后对基金的影响,基金的行为又反过来影响了大众,甚至影响了游资,于是普遍的主动入市和积极做多,就有可能在这种不同主体互相影响之下,形成不断的循环反馈,指数就在不同主体的互相影响、互相较劲、互相比的情况下形成持续的上涨。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入市,越来越多的人做多,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原来的悲观预期,转而在市场不断上涨的时候突然空翻多。因为现在是上涨的,因此挣钱唯一的手段就是做多,只要做多就能挣钱,在这种赚钱效应和持续上涨的效应下最后形成全面做多,等全面做多一段时间后市场上涨就会终结。现在凌通的猜测性结论是:中国股市已经完成了犹犹豫豫和一波三折的转折状态,市场可能进入相互比赛,相互作用的主动站到做多的阵营中来。市场将进入持续的做多循环中来和做多比赛中来,比的是谁先做多,谁敢做多,谁猛烈的做多。对于很多投资主体和机构不做多没有出路,由于某些机构在猛烈的做多过程中赚了钱,净值提升了,逼迫另一些犹豫份子加强了做多决心,因为不做多没有办法提高净值。这样这些投资主体的行为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强化、互相刺激,于是滚动循环,指数不断向上。
凌通认为现在可能已经进入了竞争性做多和循环做多的初始阶段。[点击参与论坛交流]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边缘化的民生银行在夹缝中生存!
兴业银行的价值
长期投资张裕B的定量分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