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坛交流:万科是否有真实的安全边际(4)

(2010-05-20 08:47:10)
标签:

股票

财经

安全边际

凌通

中国

杂谈

        凌通价值投资网

             价值投资者的精神家园!

凌通价值投资网欢迎您

    

    承接上文:万科是否有真实的安全边际(3)
贝多芬
    你说得对,我基本认同。
    1、关于政策如何调整的判断,原是我最不关心的部分,所以难免有不妥的逻辑分析。我接受风兄对政策调整判断的意见。
    2、关于金融体系会否因房价大跌而产生大的动荡,我的看法是,若持续下跌一二十年,说明城市化进程在倒退,则对金融的影响会很大很深远;若只是调整一两年就又重回增长轨道,则对金融体系构不成多大的实质威胁。这也是我持有并买入招行的原因之一。
    3、股价确实可能跌得我们不敢相信,也确实有可能以后涨得我们不敢相信。完全赞同。
风中散发:
    楼主,我们应该好好磨磨刀,怎么构建起万科股权投资策略,下一次卖出要到突破新高再说。我认为不达到5倍收益不必考虑卖出。好好吃透中国股市最大的价值洼地。
    中央也改变不了几亿人走向城市化的进程,中央和历史发展大趋势相比,只能是个配角。
阿珍888:
    大略可能是如此,但时机要复杂,万科比中国平安可能要复杂!但本质上万科终究会出安全边际,问题是他在什么时候形成见底和回归,很不好确定。
阿珍888:
    你曾经写过一首传世的乐曲叫《致爱丽丝》,我今天所写的《致贝多芬》不过是对过去一些事情的回忆和相关体悟。在看了音乐大师所写的《万科可能处于安全的真实边际》http://www.ltkdj.com/bbs/viewthread.php?tid=33371&extra=page%3D1一文后,我的思绪又回到那血雨腥风的2008金融危机最狂燥的时候,当时我有三支股票都产生了50%以上的跌幅,它们分别是中国平安、伊利股份和中兴通讯。在悲惨的下跌面前,我主观上并不相信它们的内在价值发生了问题,我个人是相信它们的问题只是价格问题。因为大众情绪出现的动荡,所以在它们普遍腰斩之后我开始考虑买入,因为我总体上觉得它们的下跌是有利于买家的。在具体买的时候有三个公司供我选择,最后我买了中国平安。其中的原因在于:第一,对于中兴通讯这样一个技术股,它的基本面的可预期性,以及技术变革所导致的基本面稳定性客观上不如伊利和平安。所以,我没有补仓中兴通讯的原因是因为这家公司基本面和基本经营特征固有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期性、复杂性。作为安全边际,如果它基本面就很难把握就不宜参与,因此就没有介入中兴通讯。其次,在伊利和平安之间我进行了比较费脑筋的思考,最终选择的平安。理由在于两家公司的基本面都是具有相对稳定的成长性,而伊利的经济特征和经营特征上更优于平安。因为伊利是消费食品产业,平安金融产业有其周期性和脆弱性。而在这种情况下要选平安的最重要的根据就是当时我认为伊利股份发生的三聚氢氨事件是一个重大的行业危机,是一个触动全行业的深远的事件,所以我当时主观认为这一深远的事件短期之内,至少在一年之内较难发生消退和回归正常。因为毕竟全行业的前三大企业都受连累于其中,所以三聚氢氨触动了全行业的经营环境会不会对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影响,会不会是这个行业存在着问题被消费者发现之后形成中长期的消费者排斥?所以在当时我觉得三聚氢氨事件比较复杂,而中国平安的情况恰恰与乳业相反,中国平安是一次性损失200亿,金额非常巨大,损失非常惨烈。但事实上,这一事件的本质是无限清晰的,是非常简单的,这一事件是一次性的、非经常性的损失,到下一个财务年报就不再发生影响了。
    我们讲200亿的巨额损失在中国企业史上,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所以这一巨大损失在资本市场上所激起的恐惧可以讲是到了无以附加的程度,但实质上这一事件是当期的、一次性的、非经常性的损失,到了下一个财务年度这一损失就必定不会再有了。因为这个企业所投资的200多亿原始资金完全损失掉了,不可能额外再发生新的损失,所以平安被我选中主要是这个事件非常恐惧,但它确实又非常简单、非常清晰。它在什么时候事件必定要结束都已经出来了,下一个财务年度它就不发生,只是在当期财务报表上有显示。除此之外,巨亏事件不影响中国平安的竞争结构,产品销售、管理团队,一切都不影响。而伊利的三聚氢氨影响了行业的很多重要基础,所以我当时认为伊利的事件终究过去,但什么时候过去真不好说。在此情况下,我买入了中国平安。今天你所提出的万科也处于真实的安全边际中,我觉得万科所面临的环境与当时的伊利有点相似,它是全行业震荡,相关政策是对行业整体需求特征、需求规模的一次重大影响和干预。而在这种影响和干预下,对整个行业和行业内的公司恐怕不是一两个月就能结束的。如果说一年有点长,恐怕半年是必须的,所以万科和地产调控这个事件带有行业全局性,时间上要有一定的必须时间,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明朗至少在现在并不很清晰,甚至于就没有一个毛估的条件。不像中国平安就肯定地到次年周报发布的时候就不会有巨亏影响了,是干干净净一次性损失。万科这个就是行业受冲击的时间没有办法把握,行业受冲击的规模、力度没有办法把握。虽然我们可以说万科必定会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继续成长下去,并且这一事件对全行业的净化是有利于万科这样的企业的。但在它短期内无法明朗的情况下,以现在这个价格就宣布它处于安全边际中恐有一些操之过急。所以,我个人觉得就像在2008年时伊利股份行业受冲击,所以短期无法明朗,并且难以对中短期有一个明确的判断,而最后的结果是伊利股份的安全边际甚至比中国平安的安全边际幅度更大。所以,伊利股份明显的在半年的时间就摆脱行业危机,焕发出了活力。所以,当时那种主观分析显然事后看来也不正确。但今天我仍旧认为万科这个时间点上宣布它已经处于安全边际中了,可能有点为时尚早。我们说一次危机必定会引发安全边际,尤其是一个整体的行业危机必定会让行业龙头产生安全边际,这一点是极为确定的,甚至于不需要讨论。但安全边际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是寻找转折点,安全边际是由于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衰败,但人们的心理、尤其是大众心理受到外部恐惧事件的刺激与诱发产生了非理性的悲观,最后形成疯狂的抛售导致股价非理性下跌。所以,安全边际是以非理性的恐惧和悲观为条件的,没有这些非理性的恐惧和悲观就不能产生安全边际。
(讨论仍在继续,点击参与论坛交流)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等待极端的想法对不对  

否极泰合伙企业投资策略   

有人提问我就回答--我是一很老很老股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