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读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2012-07-22 20:27:05)
标签:

语文科课程论

教育

分类: 阅读随想

初识“课程论”的精彩

——初读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孙建明

 

因朋友推荐,近读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虽然觉得难懂却并不艰涩,尽管有点力不从心却也颇有收获。掩卷回眸,梳理自己的阅读收获,却发现思想仍旧处于混沌中,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接近课程论的好高骛远,还是因为对小学语文课程路向的把握偏失?回味阅读过程,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审视,看看明白了什么。

一、明白了一个问题,“教什么”——从源头上认识小学语文教学难题

小学语文教学,教什么?教语文课程内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大家对小学语文教学难点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伴随着课程理念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的研讨重点也从“怎么教”转向“教什么”,因为,只有明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什么才能去研究这些内容怎么教。

去年,参加山东省小学语文教师“双对接”远程研修时,大家都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曾经设想,如果专家名师把小学阶段的十二个学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能够清楚地列出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岂不事半功倍?阅读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之后,才知道这样的问题目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小学语文教学问题重重的根源在于不知道教什么,也就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不够明确。“教学内容不明确”只是下位问题,其根源在于语文课程内容的缺失。尽管《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规定了各个学段的课程内容,但是,大部分项目过于笼统,有的无法阐释,有的阐释之后空洞无物,有的阐释纯属一家之言的个人观点。正如童庆炳所言:“文学鉴赏能力如何具体化,理论界还缺乏研究。”对此,王荣生教授直言:“其实,何止文学鉴赏;文章阅读、文章写作、口语交际等等,情况大抵如此。”和语文课程与教学有关的学科是一个庞大的阵容,有人曾列出过150多门与语文教育相关的学科,仅仅李海林在构建“言语教学论”时,圈入的就有13门之多,只是大多有名无实,可以借鉴的学术材料很有限。

语文课程内容的匮乏带来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缺乏,到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身上,反映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就只能教授一些“我认为”的五花八门的所谓的语文知识了。

二、懂得了一件事情,“用什么教”——追问小学语文教材的编纂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用什么教?用教材教。

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王荣生教授对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鉴别是对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最有价值和最具实践意义的内容了。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选文型教材,王荣生教授把选文类型鉴别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类,有助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课文的有效处理。

我们知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教材去教什么。通过王荣生教授的选文类型鉴别,我们知道“定篇”类选文教作品,“例文”类选文教知识,“样本”类选文教方法,“用件”类选文教材料。明白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不会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有类型的选文都面面俱到。

然而,反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属于何种类型的选文却并不明朗。有的课文属于复合型的选文,即可为定篇,也可为例文、样本,甚至是用件。审视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可以说“定篇”类选文有余,“例文”类选文适量,“样本”类选文不足,“用件”类选文欠缺。

语文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基本属于“定篇”类选文,尽管有的选文并不是课程标准的既定篇目,却可以当作“定篇”类选文来处理,教材中的大部分文学性的精读课文即是如此。教授“定篇”类选文就需要教教材,但是,“教材”并不仅仅指课文本身,名家解读、权威阐释都是教学内容,而现行的教材与教参明显缺少相关的解读资料。“例文”类选文在教材中并不少,《鲸》《赵州桥》等都在此列,而“样本”类选文就明显缺少了。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语文阅读与写作活动脱节,这与以教授学生“方法”为主的“样本”类选文的缺少不无关系。至于“用件”类选文,现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中的文章基本上属于此种类型。

王荣生教授对选文类型的鉴别有助于我们减轻备课负担,当我们明白了一篇课文从属于哪种选文类型的时候,也就明白了我们的备课与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了。

三、还原一种认识,“怎么教”——教学论之外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回答

小学语文教学,怎么教?用理念教。

小学语文教学怎么教的问题,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考虑,这属于教学论的范畴。但是,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尚不明朗的时候,从教学论的角度谈论怎么教的问题,也就显得虚无缥缈,无的放矢了。

王荣生教授对选文类型的鉴别,促使我们重新认识怎么教的问题。依王荣生教授所言,“‘定篇’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对作品的体悟和理解的深度”;“‘例文’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师的知识状况,以及能否帮助学生去‘体验’知识的教学能力”;“‘样本’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诊断能力”;“‘用件’成功的要素,可能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明白了这些,教师才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去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

教师,当然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但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短板,语文教师更不例外。此时,教师就需要扬长避短,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在“扬长避短”的过程中,要始终用语文课程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才不致于在自己的“短处”误人子弟。

“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教学的四大理念之一,针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缺失,加强语文课程的建设是当务之急,也是语文教师的工作职责所在。

初读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加深了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有茅塞顿开之感。尽管依然有许多困惑,相信,在自己的再读与思考之后,定会有认识上的再次提升,这种提升必将影响到语文教学实践,在语文课堂上绽放“课程论”的精彩。

2012-07-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