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斌专栏】 单元教学的利与弊
(2016-06-22 22:15:19)分类: 课题与研究 |
洛南中学 杨宏斌
一.
1、
在我们的教材里,每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一般都分为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教师大多都是对讲读课文进行重点讲授,而对于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则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方法进行,教师只起引导和指点作用。这样,学生可充分运用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借助工具书来自学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了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式教学,达到了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双赢目的。
2、
中学生学习的文体主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在教材中每一单元内的文体一般都相同,所以进行单元式教学可以利用多篇课文的学习来牢固掌握某一文体的基本知识和写作要求。例如,通过对记叙文单元的多篇记叙文的系统学习,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与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3种写作顺序等相关知识;通过对说明文单元中的多篇说明文的系统学习就可以理解与掌握说明文的几种常用说明方法、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
3、
由于单元式教学中所讲的大多是同一文体,所以教师在讲完某一类型的文体后,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模仿已学的文章来写这一文体的文章。如学了记叙文单元后,可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具备记叙文的六要素,运用一些已学的描写人物方法。在学了议论文单元后则可以要求学生模仿已学的议论文,针对某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有观点,有依据,有逻辑,能令人信服。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某一文体的知识,又让学生明白了这类文章的写法。
二、单元式教学的弊端
1、
由于连续几周都是在学习同一文体的文章,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潜意识里会对所学内容产生排斥感和抗拒感,从而大大降低学习的热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特别是在学习比较枯燥的说明文和比较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时,学生们的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2、学生掌握的知识相对单一,综合性差。
单元式教学中,学生能较好地把同一文体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融合,但由于本段时间很少学习其他文体的文章,致使本段时间所掌握的多是串联式的知识点,难以形成并联式的知识网。由于间隔的时间长,以前讲的内容遗忘也比较多,以至期末复习时,有的内容又像在讲新课,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系统能力的提高。
3、写作训练时文体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
为了配合单元教学,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安排给学生的作文常常是与本段时间所学文章的文体一致,这样出现连续几篇写的都是同一文体的文章。对于长时间训练写记叙文,学生们早已习惯,没有什么反感;但如果长时间训练写说明文或议论文,学生就常会产生枯燥感厌烦感,从而引起抵触情绪,进而影响作文的训练效果。
总之,单元教学优劣是明显的,只有趋利避害,融合创新,才能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