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贤斌专栏】《涉江采芙蓉》的主人公是游子还是思妇

(2015-12-16 11:17:14)
分类: 团队与专栏

《涉江采芙蓉》的主人公是游子还是思妇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比较特别的诗歌,初读只觉朴实通俗,感情直白,无甚特别需要咀嚼的地方。但慢慢进入诗境之后,发现诗歌画面切换比较罕见,对于主人公的身份到底是游子还是思妇反而难以确定了。

先来看看原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前四句比较连贯,摇船过江,荷叶高举,荷花娇艳,用这艳丽的荷花来赠送远方所思之人正当其时,何况这里还有兰草丛生,芳草萋萋,用这些高洁清幽的香草来寄托美好的祝愿,传达思念之情,应是情切切,意深深,恰如其分。所思之人正在远方,在远方不可能是思妇,只能是游子在远方漂泊。游子不可能把故乡叫远道,故乡是魂牵梦绕的地方,不是平淡宽泛的远道多能替代。所以从这四句看主人公应是思妇比较合乎诗意。

但是五六句却突然切换画面了,出现在画面中的不是思妇了,而是回头凝望故乡的游子了。只可能是游子凝望故乡,不会是思妇遥望故乡,思妇就在家中怎么可能眺望故乡呢?那是不是遥望娘家所在的那个故乡呢?道理上可以遥望,但诗意上就前后不通了。所以这个地方出现的应该是游子而不是思妇。

再来看看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感情深厚却无奈分离而居,长年在外漂泊,有家难回的感伤是沉重的,而思妇独守空房,难以跟心上人团聚的孤苦更是痛彻心扉的,甚至是无法排遣的。这两句用来描述游子和思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是从感情的浓烈程度上看,用在思妇身上更合实际,游子固然有颠沛流离之苦,思家思亲之痛,但比起久居空房,寂寞凄苦的思妇,还是要清淡许多,男人的自由要宽泛得多,排遣的方式就更多了。因此这种绵延到终老的忧伤,只有在思妇身上才真实可信,也更符合这首诗的意境。

那么五六句的游子望乡该如何理解呢?因为前文没有铺垫,画面直接就切换到游子身上了,只有理解为是思妇的想象就顺畅了,而且更让诗情曲折有致,摇曳多姿。思妇希望自己的心上人也在思念着她,也在频频回看故乡,那双多情的眼睛真是望眼欲穿,含情脉脉,装满了思念和惆怅,这都是因为想她而感伤而憔悴。这是将心比心的美好想象,更是虚实结合的巧妙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