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腾讯微信的“强盗”逻辑

(2013-03-31 15:18:02)
标签:

微信

腾讯

飞信

翼聊

信令

分类: IT

今天,马化腾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微信不是电信业务,是一款社交化应用。

 

其实,腾讯在偷换概念。

 

微信具备了语音、短信、彩信等基础电信运营商提供业务的特征。其次,业务运行在免费租用运营商的网络,本质上,腾讯的级别是高于虚拟运营商的,同时也巧妙规避了国外虚拟运营商低端产品价格战的可能性,在分流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时,成本极低。

 

其次,“社交化应用”的范畴很广,基础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语音、短信、彩信算不算社交化应用?可能这种“应用”比较老土吧!恩,微信是免费的,那么短信也应该免费,借助微信颠覆运营商的业务模式,干掉敌人的同时,也便于微信探索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

 

微信实现了点对点、点对多点的信息互动,同时,也是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应用,这一切都是免费提供给用户的。运营商不应该向腾讯的微信收费,否则腾讯必然将收费转嫁到用户身上,这个逻辑在力挺微信免费的观点上略见一般,最后这个逻辑可以被潜移默化为,运营商可能会因为微信要向用户收费。如果这样一款被数亿人使用的免费应用,被运营商收费了,腾讯可以获得大多数网友同情的口水。

 

这也是——马化腾定义微信为社交化应用的目的。

 

一旦微信收费,这将潜意识的造成提供OTT业务的互联网运营商们都人人自危。当然,腾讯希望达到,微信免费在运营商的网络上跑,而不用缴基础通信网络设施运维费用的目的。

 

其实,对微信收费,并非因为微信对电信运营商的业务造成冲击,而是因为微信信令资源的占用,造成运营商的通信服务质量的下降。

 

可惜,腾讯却偷换概念为社交化应用,因此,应该对用户免费,这种逻辑看似合理,实质是避重就轻,同时,也达到危言耸听的目的。

 

赞同运营商收费的观点基本都是依据信令占用为论点,但这个真相已经被道德伦理所掩盖,不难发现近期在运营商关于微信收费之后,舆论一致倒向反对收费。论点论据均指向——运营商另有目的——这段时间,例如中国移动飞信飞聊重构、电信重新开推翼聊、联通定向流量直指微信等等,一些本无关联的事情,一些前年便存在的电信业务,一股脑的被媒体挖掘放大,立马与运营商向微信收费事件“联想”起来,不能不感叹腾讯左右舆论导向的手段确实进步了,以至于网友们均认同,既然微信免费,短信就该免费。

 

可是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呢?

 

运营商向微信收费目的之一,建设运维适合微信运营的网络基础设施。其次,运营商是否考虑到,因为微信过度占用信令资源,向腾讯收费后应补贴那些因受微信影响通信业务质量的用户?

 

总之,去年下半年以来,我打电话的语音通话体验确实没有以前好了,但如果,腾讯能够将免费建立在乌托邦式的通信网络上,我将放弃向电信运营商缴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