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性化家居设计—设计师是如何打造你的家

(2008-01-16 11:31:05)
标签:

乾图设计阿朱

乾图设计

阿朱

分类: 【乾图文集】阿朱文章及授课
 性化家居设计
我是乾图室内环境设计公司的创始人,乾图公司是国内第一批投身于家居空间设计领域的公司,面对家装市场的商业运作,我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面对家居空间设计,作为一个职业人,我有很多的感悟,在此拿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与分享。
今天,我所做的报告题目是——人性化家居设计。
何为人性化?就是以人为本,人性化家居设计要求以居住者为主体,设计围绕人而展开,而不是以空间填充为主要任务。我们生活在一个克隆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斥了太多流水化作业的产物,这一现象,已经囊括了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在“速食文化”流行的今天,独特的稀少的产品乃至与思想更成为人们向往追捧的对象,因此,承认人是空间的主导,人又是具有独特性的,是人性化设计的首要原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对一个空间可能会有千百种方法,千百种方案适合这个空间,而一旦这空间住进一个人以后,适合他的方案只有一个。
然而当专业的我们面对非专业的居住者时,应该是尊重还是应该修正,成为一个难以取舍的问题。我认为,尊重永远要放在第一位,因为就目前这一市场的需求水平以及服务者的自身素质而言,我们还不能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列入到艺术创作领域,充其量是个有技能、有认知的服务者,是服务于人的,而不是修正他人言行习惯、主导空间命运的神。
   但我认为尊重并不意味着迎合,在满足与需求之间,能够做到调整与权衡,解决好问题,并拿出一个双赢的彼此都满意的作品,才是设计师的功力所在。
今天,在这里我只是想同大家以交流的心态来探讨,并不是灌输什么思想。因为就设计行业而言,是一个文无第一的行业,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行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论点、自己的立场,以及丰富的阐述自己立场的手段,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也是我做了这么多年努力想解决、也有一些想不明白的问题,想拿出来我们大家能共同探讨,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众所周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市场,这个庞大的像巨人一样的市场突然间地站立在了同样不成熟的我们面前,当手足无措的我们还没来得及决定用商业的还是艺术的面孔去迎接他时,他早已把我们逼到了恶性竞争的死角,当我们来不及问为什么的时候,许多畸形的建筑已经矗立在我们面前了。虽然现在许多的建筑我们不敢恭维,但我们必须承认,建筑设计可以成为艺术表现的载体,室内设计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正因为它目前的不成熟,使我们产生了错觉,认为我们是凌驾予建筑之上的。因为现在很多建筑功能都没有达到一个基础标准,为迎合商业目的而速成,原本室内设计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角色,而现在却变成了雪中送炭,不断的弥补建筑上的不足,大量的掩盖工作,刻意的去修饰甚至再创造,像这样的事情我们做的太多了。不只这样,我们还需要面对市场压力,毕竟装饰行业还属于一个服务行业,恶性价格竞争同行间的规模垄断竞争,政府实施的精装修等这些政策的压力,以及面对在此大环境下所形成的客户心理不成熟导致的非理性要求,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存环境。而这种环境更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思考、
专业的素养、非商业性的目光来面对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下面,我将重点谈一谈我们是如何理解设计,作为一个家装设计师如何领悟人性化家居设计的:
首先,我们认为,家居设计不单满足的是表层的形式与功能,更应该着重营造的是精神与情感世界,他的第一目的是提升居住者对家的期望值:
(1)增加居住者对家的向往。例如:下了班后,很想回到自己舒适的家;
(2)增加人在家居中生活的行为内容,比如朋友聚会、书房、卫生间里具备桑拿功能,影院音响室之类的等等;
(3) 扩大家居空间的使用时间。
我们遇到了很多是第三次购房,甚至是第四次,很短的时间内在频繁的换房子,我们看到他第三次跟第二次购房时区别不是很大,其原因很可能是装修设计和功能性设定方面不完善致使他频繁换房的原因。我们认为要达成这样的一个理想,需要靠以下三点来实施,要满足空间的三个性质,即:功能性、形式性、精神性:
第一、首先满足空间的功能性,指满足居住者的行为需要,其中包括三点:
1、 基本功能:所关注的是生活的必需,习惯需求,人体工程学等;
2、舒适性功能:指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有可能会带来的,或现在已经采用或选用的一些,例如:我们在为一个客户设计厨房的时候,我们并不单单要考虑他的厨柜的桌面延长米是多少,有可能我们会给他的冰箱留一个很大的位置,因为我们认为双开门冰箱今后有可要替代这个。再一个,我们在给中国画学院的龙瑞先生做设计的时候,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他的卫生间设计则有书架、电视、甚至有背景音乐等,所有这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有可能是我们今后必须的一种功能,所以我们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3、精神功能:家居环境是一个放松精神,放缓节奏,是与工作环境截然相反的,例如:我们总谈的玄关,很多人说玄关是一个风水,或者是阻挡外边人直接看到厅里,直接看到你的整体布置,实际上这种说法显得有点牵强,实际上按我们的理解建立一个入门这么一个区域,除了有更衣、换鞋,临时性易景功能外,我们还称它是一个心情的缓冲区,想想看一个人风尘仆仆的从外面到家里面,从工作的状态进入到家庭,这个中间需要有这样一个缓冲的区域来梳理一下他的情绪,心态,更换掉工作装来换上比较舒服轻松的家居服。实际上类似玄关的这种设立,它是建立一个心情的一个缓冲区,实际上家庭中这类的精神功能的,放松精神、放缓节奏,以工作环境这种社会外界环境截然相反的这种设立是随处可见的。
B 满足空间的形式性,这种形式性指的是满足视觉需求。我最早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设计定了一个风格:“简单就是一种美,一切从实用出发”,我们认为当时家居装饰在96年只是对实际使用的一个修饰罢了,通过这么多年的实际操作,我们理解人是需要风格、符号等等这些元素类的表现行式。人为什么认可形式?人是社会的产物,他所认可的形式,是人在一段时期内的社会心理的体现,人的社会心理有两种,一种叫从众,一种为求异,但因居住者的成长背景、认知角度与他的成功经历又具备其独特性,如我们做的联想、搜狐、263总裁等这些IT业的成功人士的住宅,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比较偏重于西方欧式的新古典风格,因为他们的商业成功当中吸取了大量的西方的思想,人在认知这种文化的时候,与自身的生活成功、工作成功所说的这种技能与文化是有相联系的,那么我们也相信如果马未都要装修的话肯定不会说想要新古典风格的,肯定会说我要纯中式的,或者是你把四合院给我搬过来。
再有,针对我们所认知的风格而言,也受一种地域性、文化性的影响而有所区别。我们举个例子,例如“红色”,西方人认为红色是恐怖的、血腥的,中国人则认为红色是吉祥、富贵、喜庆,有可能这种认识是截然相反的,虽然是截然相反,但并不意味着反面的人对你所感受表现出来的建筑装修这些文化性并不是不敏锐,相反可能是更敏锐的,比如说每天成千上万的人去看故宫,一般国人去看则会趴到柜子上去看珠宝、看龙椅,而一个西方人进入到故宫后,他可能更感受到的是一种皇权,一种权力,红色的墙,黄色的瓦,黄金与鲜血筑就了无上的权力,有可能他这样的领悟比我们还要深一些。中西方的设计本身有很多是截然相反的,比如说园林,东方强调的是模仿自然、再造自然,西方强调的是经自然的东西加以人工的修饰,用人格化的几何形体,来证明园林是人造的。这些是截然相反的,但就风格而言,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风格也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产生大量的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我们称之为“拿来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高尔夫球场,既具有东方的园林文化,又具有西方的人文文化在里面。
C刚才谈的是形式性是满足视觉需求,下面谈的是精神性满足的是心理需求。精神性指的是心理需求,什么是精神性,简称对家居、对住宅,甚至对住宅内某种物品人为赋予的意义。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我到一朋友家可能关注地面铺的是什么,墙面用的是什么,甚至于家具的好与坏,可是他很不在意这个,他会领你到密室里拿出块石头,大谈特谈这块石头如何如何好,如何有价值,最后让你认可。在他的心目中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人为在使用空间的时候,赋予了很多这种事情一种特殊的意义,我们称他为精神性。
设计者不可能完全为居住者的精神世界做主,毕竟只有几十天的这么一个运作周期,但他可以通过营造健康的生活氛围,记录家的历史,并留下相应的空白来为未来的精神世界搭建一个平台。我们在设计细节当中,我们强调的是营造一种健康的生活氛围,记录家的历史和留下一些空白。例如,我们在做一个年轻客户的收费设计时,他和他爱人都是愿意到全国各地去玩、去跑的,每一次都会带回来觉得很有意义的纪念品,我们会在他的书柜上特意宽出十公分左右,目的是在摆放书的前面有放这些小的纪念品的地方,我们理解在这个家居工程完工之后,依然还在接受着人的改变与设计,只不过设计师不是你,而是居住者本身。
我刚才谈了设计的主导思想和需要满足的这几种功能,我下面想要说的是实施手段:空间剪裁,材质组合,光影控制,色彩搭配等,如何把这四点把握的恰如其分。
做好一个家居,什么是好,有很多人认为好是太棒了,太吸引人,其实我们认为好是一种合适,好意味舒适,好意味着你说不出它不好来,你使用上没有不便利,而且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它依然是这样,我们认为这就是好的设计。
那么这种好的设计是怎样得来的,我们提倡“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设计来源于客户而高于客户”,因此沟通是最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松展式的沟通,比较高的设计师领悟力是可行的,针对普通的一般级的设计师,我们要利用一些工具来完成这个沟通的过程,在我们所使用的一些类似于咨询表格,详细的列举了将近60个问题,每个问题设计师都是必须要兼顾到的,非常简单,实际上我们在填写这些问卷的同时,设计师已经知道了设计问卷是怎样形成有,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在咨询客户书房具体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呢?书房的功能大家都知道,无外乎是书的存放、使用上的书典、电脑操作、看书甚至休闲下棋、品茶,会友。这一系列当中,在书的存放上面,我们把书分为几类,第一类收藏类,第二类,工具类应用书,第三类,很早以前积留下来的书,第四类是特定性尺寸的杂志唱片等,针对这四类书在设计它的家具时,有很多地方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装饰类的比如说存收藏类起装典用的书籍,一定要加玻璃,因为北京的灰尘非常大,透过玻璃可以增加美观度;如果是工具类用书必须是敞开的,在1.2米左右,人得坐着,随时可以拿到,因为他属于经常使用的;如果是一直积留下来的书必须是封闭的,有实体柜门的,因为它会参差不齐;而特定的期刊类的书,要有特定的尺码,甚至于中间的立板的间隔会根据书的摆放有不同的尺寸,为什么这样去做呢?
首先,我们认为客户对空间的认知是很原始的,虽然设计可以来源于它,而不应该是他们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因为他所要的仅限于他所了解的基础上,来源往往是在杂志上、朋友家或邻居家里看到的这些,而他所要求的出发点,是建立在自己原有住宅上,他看他这套新房,认知觉不会像设计师那样专业和深刻,只是认为房间比以前多了,空间比以前大了,仅仅这样而已,因此我发现现在好多设计师就是客户要什么就给什么,就成了设计,到最后客户抱怨这就是设计吗?这都是我们要求的,我们自己也能做呀,因此造成普遍的因为设计师的商业化、流水化运作,造成了这个行业普遍的客户认为设计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没含量。我遇到太多这样的现象了,所以往往来公司的客户往往不是设计师去接待而由我去接待,来给他一个全新的概念,帮助他分析到底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个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当客户问我要什么你给我什么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功能性不健全,是指在装修完后非常满意,过不了多久觉得这个房子使用起来非常别扭,他也不会怪你设计师,他就会忽略了,不是设计师的问题而是房子的问题,然后再买一套,下一套充满了一个更多的理解,我把那个做的更好,实际上不是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用设计来解决,但是遇到了把握性比较弱,商业目的比较强的设计师的时候,这种现象的普遍造成了客户对设计的不信任。
还有一种情况,把自己家做的很另类,我遇到媒体的朋友把自己家做的花花绿绿的,然后请我去看,我一般给他们举个例子,说你爱吃什么,说什么的都有,我说这些东西如果天天去吃,你还会喜欢,还会去吃吗,肯定不会。什么东西你天天吃都吃不腻呢,就是米饭和水,就这么简单。你今天是因为刚装修完,所以怎么看怎么好,再过一段时间这种东西就会变得不舒服,因为你的生活不是在特定的要求当中,更重要的是平和。再一个就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所做的目的之一就是延长空间的合理使用时间。我有一个朋友请别的公司做完了装修设计,特别满意,请我去看,一年之后家里有了一个小孩,再去他家,根本没有下脚的地儿,桌面上摆满了奶瓶之类的东西,我说突然间怎么变成这样了,他说有孩子了都这样。
其实我们理解不是这样,我们理解说婴儿房的设计关注的是0-1岁零两个月之间的孩子的使用空间,因为0-5个月的时间婴儿与母亲住的非常的近,而且要享受到阳光,他需要大量的平面,这些平面应该是隐藏在墙里面比较好,而且需要大量的抽屉空间来存放一些棉制品,平面的附近要有插座,因为奶瓶各方面很多东西是需要消毒的,5个月到1岁零2个月时,屋内不应该有很多的尖角,地板不要有磕碰能划住手的地方,因为5个月到1岁零2个月时正是婴儿学爬的时候,婴儿在爬的过程中越快越好,他的脑部成长就越好,举例说明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求设计师在有专业技能外还必须要有生活阅历,这些生活阅历可能是你没经历过的,但是必须在你的头脑中有一个思想经历的过程,把它与你的客户需求对号入座。
在实施过程中要全程私人化服务,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理念。我以前曾做过一个设计,是97年时我们跟精品一起做了一个叫成品及屋的活动,有200多名热心观众把自己的平面图投稿至精品报,我们从中抽取12名做免费设计,有一户是我做的,这个客户做完后非常满意,拉着我们的手又请吃饭又邀我们去参观他们家房子,拍一些照片在精品上做宣传,然后我们就去了他们家。看了之后,感觉整体上跟我设计的是一样的,但是实质上,比如说材质、颜色等等都已经面目全非了,当时我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为什么要哭呢,不是为自己的设计作品被糟蹋而哭,而是做成这样了他的那种幸福感,他的那种感激的那种表情,就已经证明这太好了,我为客户的这种认知感到悲哀,他就永远不知道还有什么样是更好,还有什么样更适合他。
回来之后我添了一个内容,叫后期配饰,而且要求设计师必须全程跟进,包括材质选择,后边的家具配饰等一系列东西全要求设计师全程跟踪,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确保你的设计方案百分之百的实施,我们非常明白,我们用的所谓的工人就是农民,放下镰刀,斧头到我们这来当工长来了,这种思想上的东西传达到图纸上已经衰减了,当他再解释给下面的工人,可想而知那时候所表达的和最初的有多大的差别,会是什么样!
强调每个居住者本身都有其独特性,居住环境也是不可拷备的,完整方案是由无数个具有原创性的细节组成的,即使是拿来主义,也需要有针对性,在选择、组合上强调原创性,在建筑日趋完善、成品半成品材质相对丰富的今天,选择与组合越发彰显其重要性。
这种选择与组合,我们提出了这么几个观点:
● 家具的量身订做
● 我们的老百姓对于生活的要求非常的低,他们可以买跟别人一样的房子,可以买跟别人一样的家具,所有这些对于一个专业从事这方面的人来讲,就像我们小的时候都穿一样的衣服,背一样的书包,戴一样的军帽,千篇一律没有任何的区别,实际区分这些东西是由我们来做的,在家具当中我们提倡量身定做,为了减少在工地中的误工制作,我们成立了板式家具的流水线,我们不认为,在外边买的家具是百分之百合适的,那既然是不合适的,那就有浪费的因素,甚至包括我们现在所开发所做的步入式更衣间,就像厨柜一样发展成为楼房中的普及品,当从第一次购房变成第二次购房,从第一居所又有了第二居所,甚至第三居所,步入式更衣间终将会成为你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和必备品,这是肯定的。我们在做这个设计和实施当中,我们理解一个家居是由几项构成的,按我们大家所了解的轻工辅料、主材选择、家具、后期配饰、电器配套5块所构成。
● 图片展示:案例讲解:欧陆经典张斌家、太阳园胡晋家
● ●后期配饰
举例:幻灯、案例
人性化家居设计的意义
家装可以算是一个行业,但对设计师而言则是一个职业,家装公司的老板可以以商业为目的,而设计师的第一目的绝不能是商业,职业的可持续性才是最重要的。家装行业可以没有了,但你的职业是可以持续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家居设计的目的,不要简单地理解为是承接一件业务,或是用我们已知的技术手段去填充一个空间,而是通过满足居住者的行业需求,视觉需求,心理需求,改变原有的习惯认知,从而达到提高其生活品质的目的。
最后,我再抛开这些设计观点,以一个装饰行业经营者的身份,提醒大家,也是提出我自己的一个认知,一个国家全民素质的提升取决于人们审美水平的高低,在我们从装修这一行业中淘金的同时,是否还肩负着一份责任?这是我经常问自己的一句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浅谈简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