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这个答案值得商榷
(2018-08-27 18:10:50)分类: 随笔 |
央视的这个答案值得商榷
《加油,向未来》2018年8月26日播出的节目很好看。但其中有道题目出得不够严密,答案值得商榷。题目如下:
诗句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和“泪”分别指什么?
主持人散贝宁念出的备选答案有三:
A.
纤维素
B.
蛋白质
C.
蛋白质
对决双方为成都的高一女生陈怡园与清华物理系的陈鲲羽。陈怡园抢到了答题权,她选择的答案是C。主持人随即问陈鲲羽:如果让你来作答,会选择什么答案?陈鲲羽答:选B。他阐述的理由是:至少现代工业不会用动物脂肪造蜡烛,一般都是一些常态链的有机物。最终散贝宁宣布陈鲲羽获胜。
答案为什么是B呢?原来命题人是这样认为的:蚕“丝”中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烛“泪”的主要成分是液态石蜡,液态石蜡属于烃。按照现代的标准来解释完全没错。
可题目是“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和‘泪’分别指什么”,而这句诗是唐代李商隐所写。唐代的烛“泪”也是“液态石蜡”吗?
请不要说这是“咬文嚼字”,吹毛求疵。请允许我仿出一题:
古书中“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中国”指什么?
答案显然不是指当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
正如古代的“中国”并非当今的“中国”一样,古代的“蜡烛”与现今的“蜡烛”也完全不同。此“中国”非彼“中国”,此“蜡烛”亦非彼“蜡烛”也。
现代的蜡烛由石蜡制成,而石蜡是现代石油工业的产物。古代的石油加工十分简单。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当时只是用石油燃烧所产生的烟灰制墨。
那么,唐代的蜡烛用什么制成?
一为虫蜡。有一种虫,寄生在一种树的树干和粗枝上,叫“白蜡虫”,这种树也因此得名“白蜡树”。白蜡虫寄生在白蜡树表面,连成一片,吃的是树汁,分泌的就是白蜡。到了该收获的时候,连片割下,稍微加热,白蜡就分离出来。
二曰蜂蜡。古人很早就掌握了从蜂巢中提取蜂蜡的方法:“蜡,乃蜜脾底也。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
三是桕烛。古人有时还用乌桕油脂制作蜡烛:“乌桕,实如鸡头,液如猪脂,可压油为烛。”乌桕种子有一层蜡质表皮,是制蜡的上品;桕子榨油,混入融化的白蜡,倒进模具内,凝结后便是桕烛。
由此可见,所谓的标准答案“B”显然是错误的,或者说是逻辑不够严密的。
那么,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呢?也许命题人本身就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选项,但如果限定在三个选项中一定要作出选择的话,那么“C”(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