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耕
三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623
  • 关注人气: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钓鸡——盗亦有道

(2016-03-12 17:48:12)
分类: 随笔

钓鸡——盗亦有道

 

只听说钓鱼,钓虾,钓黄鳝,钓青蛙,钓老鳖,还从未听说过钓鸡的。因而看到《钓鸡》的篇名立刻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钓鸡》见 冯骥才先生《俗世奇人》一书。该书以清末民初天津的市井生活为背景,创作素材多收集于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精短生动,人物惟妙惟肖。《钓鸡》写了偷鸡贼活时迁的奇人奇术。

说是民国十六年,天津卫地面上冒出来一位奇人。这人有一套钓鸡奇术。那年入冬,天津人开始丢鸡,开始以为闹黄鼠狼,黄鼠狼抓鸡总留下点鸡毛,可是丢鸡的地方没人见过鸡毛;后来认为是有人抓鸡,可是抓鸡的地方总能听见鸡嘎嘎叫,怪的是——没人听过鸡叫。

不多时候,家住粮店后街的一位姓刘的老江湖,瞧出了活时迁盗鸡的门道。这“活时迁”抓鸡不用手抓,用线钓。先把一颗黄豆,中间打个眼儿,用一根细线绳穿过去,将黄豆拴在线绳一头;再使一个铜笔帽,削去帽尖,露出个眼儿,穿在线绳另一头上,铜笔帽像串珠那样可在线上任意滑动,然后将黄豆、线绳、铜笔帽全攥在手里,偷鸡的家伙就算全预备好了。活时迁看到一个有鸡的地界,蹲在一个墙角,抽着旱烟,假装晒太阳。待鸡一来,先将黄豆带着线抛出去,笔帽留在手中。鸡上来吞进黄豆,等黄豆下肚,一拽线,把线拉直,就劲把铜笔帽往前一推,笔帽穿在线中,顺线飞快而下,直奔鸡嘴,正好把嘴套住。鸡愈挣,线愈紧,为嘛?豆子卡在鸡嘴里边,笔帽套在鸡嘴外边,两股劲正好把鸡嘴摽得牢牢的,而且鸡的嘴套着笔帽张不开,叫不出声。活时迁两下就把鸡拉到跟前。

出于好奇,又在网上搜索看看还有没有其它“钓鸡”的门道,果然有新的发现。

唐河县公安局少拜寺派出所曾捉住一伙“钓鸡”贼。他们开车穿行各个乡镇,看见有鸡就将车停在村边,把事先准备好的细线抛出去。细线的一端拴有两个棉花团,一大一小,大的有花生粒大,小的黄豆大小。他们在前面拉着线走,两个棉花团一摇一摆,像小虫子在动,会把鸡吸引过来。待鸡中了圈套后,他们就迅速将鸡揣入怀中,放到车内。

还有下放知青对自己当年“钓鸡”的回忆。他们采取的是笨办法:和钓鱼一样,将鱼钩上上蚯蚓——蚯蚓要活的,在钩子上能动。然后将上好耳料的鱼钩往鸡面前一丢,鸡一见,便一口啄去,这时,将线一扯,鸡就会扑腾着翅膀来到你的面前。

此外,还有一些用鱼钩钓野鸡和斑鸠的勾当:钓线长短在1米内,钩上的饵料是酒或香油泡过的玉米或豌豆之类,另一端拴在石块或插在地下的木棍上。地点当然是选择野鸡、斑鸠常出没的地方。只要将饵钩吞下去,它们就只能俯首就擒了。

钓鸡也好,钓鸟也罢,都属不良不义之举。然盗亦有道,从鸡文或鸟文关怀,以及技术层面而言,冯骥才笔下的“活时迁”与他的“后世子孙”们还是能分出高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每日一字:枇
后一篇:每日一字: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