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汇兑损益的计算来源和对报表的影响
计算来源主要是以下三类,都会影响当期BS表和PL表:
科目余额(货币资金、银行存款类),
差异计入汇兑损益科目影响PL表,它的对方科目余额相应变动影响BS表。
未清项管理科目(主要是往来账:应收、应付)
差异计入汇兑损益应收/付-未实现科目,影响PL表,它的对方计入资产负债表调整科目应收/付账款-外币评估调整,即通过这个调整科目影响BS报表,由于这部分汇兑损益是未实现的,所以在次月初自动冲回。
和通过运行外币评估事务代码FAGL_FC_VAL计算得出,产生外币评估类的会计凭证。
往来已清那部分汇兑损益是已实现的,不用通过运行外币评估得出,而是在收/付款清账时就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应收/付项目科目,影响PL报表,它的对方往来应收/付科目金额变动,影响BS报表。
以上能够计入对应科目是通过后台配置外币评估自动过账来实现。
2、前台操作:
事务代码:FAGL_FC_VAL
菜单:会计核算 - 财务会计 - 总账 - 期间处理 - 关账 - 评估 - FAGL_FC_VAL - 外币评估
(新)
3、后台配置路径:
SPRO - 财务会计(新)- 总账会计(新)- 定期处理 - 评估
1、定义评估方法(OB59)
指定评估方法、汇率类型
2、确定评估范围
指定货币类型(如10公司代码货币)
3、检查分配到分类帐组的会计核算原则
指定会计准则(IFRS、US-GAAP、IAS)和目标分类账组(主分类账)
4、分配评估范围和会计核算原则
将会计准则分配给评估范围
5、激活 delta 逻辑(未用到)
6、准备外币评估的自动过帐(OBA1)
编码组FWA(汇率差额)
·
事务KDB - 外币余额的汇率差异-科目(如6603xxxx财务费用-汇兑损益-货币资金/或银行存款类)
·
事务KDF - 汇率差异: 未清项/总分类帐科目
a、[汇率差额实现]:针对已清项,计算差额实现部分对应的损益科目(如财务费用-汇兑损益-应收项目)
b、[评估]:针对未清项,评估汇率差额未实现部分对应的损益科目(如财务费用—汇兑损益-应收未实现);资产负债表调整科目(如应收账款-外币评估调整)
7、定义货币兑换的科目确定(未用到,对应前台FAGL_FC_TRAN
4、数据查询
以汇兑损益-往来未实现科目来查询
、通过FS10N可以查询汇兑损益科目每期所产生的金额,对于汇兑损益-往来未实现科目来说,由于当月初会冲销上月末的评估,当月末又会进行新的评估,所以当月的余额中是包含了月初和月末这两部分借贷方金额的,由于当月累计余额等于上期累计余额+本期余额,所以当月累计余额应等于当月末的评估结果。若不相等,则可能的原因是本年度前面的其他月份存在手工调整影响了累计余额。
、由于损益类科目年末会转入本年利润,所以在FS10N中看到累计余额不会结转到下一年,每年的累计余额都是从1月开始。
、在FS10N中可双击金额栏位查询明细,进入后按过账日期查看。
、由于每个月末的评估都是根据当时剩余未清的往来和汇率来计算的,而往来业务发生当时入账的本位币是不会变的,所以每月末的评估都是一次新的评估,产生的汇兑损益不受之前月份的评估结果的影响。
、核对数据,通过应收/应付报表IDCNAR/IDCNAP查询,关键日期为评估时的日期,选择交易币别查询,进入报表后筛掉,仅看外币交易,再查询OB08中当时的汇率折算本位币,再以本位币查询,近看外币交易业务,对比本位币与折算出来的本位币之间的差额,再与FS10N或FBL3N中查出的当时月末的评估结果对比,若有差异,还可进一步细分到客户进行核对。在我核对过程中发现现在手工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当时评估出来的结果有点差异,细分核对发现是操作人员在上月末评估之后,又记了一笔应收账款到上月→_→。
、通过S_PL0_86000028 - 财务报表: 实际/实际比较查询BS表和PL表。
5、异常问题记录
之前某月末一次评估的往来未清在次月初没有自动冲回,从SM35的列表中找到当时的那几条作业任务,状态为待处理,从拷出来的系统中将任务进行直接或前台分布处理均可正常过账。经过测试暂未重现问题,已测试:评估时未打开次月的账期、或者OKP1锁定、或者运行评估时未输入冲销日期评估当时就会报错,所以排除这些可能性。安全起见,每月评估之后可以先去FS10N中查看次月的借贷方是否产生了数据。
针对已评估未自动冲回的数据,从SM35中重新处理过账即可,若找不到当时的任务,可手工冲销或调整。如果不处理,当月报表是不准确的。
其他情况,如本月评估运行时操作错误,已产生评估和冲销凭证,可选择重置后再重新评估,重置时系统会自动将符合条件的评估和冲销凭证都重置掉(产生的是反向凭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