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科技媒体alexa排名那点事

(2012-12-26 23:27:30)
标签:

杂谈

  21世纪经济报道科技记者曾航的一条微博引起了各个新锐科技博客关于是否刷alexa排名的大讨论,作为一名做了6年多网站的个人站长 ,实在忍不住要说一说这个ALEXA排名的一些事。

   alexa排名在站长领域是几年以前的热门话题,从2005年当时还在做265的蔡文胜组织第一届站长大会开始逐渐被行业所熟知,曾经有个说法是只要你的 ALEXA排名在十万以内就有可能获得投资,投资圈内开始通过查看alexa排名来对网站进行估值,于是刷alexa排名产业应运而生,没拿到投资的网站 为了拿投资刷排名,拿到投资的为了提高网站广告价格而刷排名,跟现在的刷appstore排名类似。凡事物极必反,随着刷排名的越来越多,投资人的行业经 验越来越丰富,以及google趋势、百度指数、艾瑞排名等新的第三方参考数据出现,使得alexa排名的关注度快速下降,上图"alexa"的百度指数 几年来变化曲线就说明了这一点,我本人已经有很多年不关注alexa排名数据,站长圈内大部分都是如此,也很少会提自己网站排名数据。由此可见,隔行如隔 山,几位新锐科技博客创始人都是传统杂志记者出身,对新闻对产业都有独到的见解,但是对于网站运营还只是初级阶段。

     alexa的排名主要是通过它的Alexa工具条获取数据,当装了工具条的用户访问网站,都会给alexa服务器返回数据,就会记录相应数据,他的排名是 根据每百万个安装工具条用户中访问你网站的比例进行排名,虽然alexa官方强调数据统计还参考其他的数据做排名,但是主要还是来自于工具条。因此,如果 没有安装ALEXA工具条的用户访问你的网站他是不计分的,也就是对你的排名没有任何帮助,那些刷alexa排名的机构其实就是破解了工具条通过模拟访问 方式向alexa服务器传输数据造成用户访问的假象,以前曾经有一个最简单的把排名刷到20万的方法,就是自己电脑装个工具条然后每天访问自己的网站不断 按F5刷新。

  知道这一原理之后你就会马上想到,如果我的网站虽然访问量小,但是如果这些用户都安装了工具条,那么我的排名就有可能会比较高,这也就是为什么科技类和站 长类网站的排名普遍偏高的原因,IT茶馆网站访问量很小,但是排名确有2万多,站长之家的alexa排名100多名,目前应该是行业内最高。4399的网 站访问量是千万级,但是排名也只有300多。像36氪、虎嗅和爱范儿等科技博客用户群体都是互联网从业者,安装工具条的比例很高,所以排名冲的快也是很正 常的事情,这些网站个人猜测如果每日独立UV超过8万就是相当不错。

  如此说来,alexa排名数据是不是就一点用都没有呢? 也不尽然,毕竟他是唯一比较详细的第三方数据分析,做同类型的比较是个很不错的工具,上图虎嗅、36氪、雷锋网、爱范儿和钛媒体的alexa排名对比曲线 图,基本上代表着几家网站的行业地位,从曲线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虎嗅网增长迅猛已经有超过36氪之势,而36氪明显出现疲态,雷锋网和爱范儿不分伯仲,钛 媒体作为新锐力量还有一定的差距。

   其实很多人只关注ALEXA排名的数据,却忽略了能够通过他分析一个网站的基本运营情况,就以虎嗅网为例,通过alexa数据我们能看到他的pv/uv比 平均在4左右,也就是一个用户到网站后平均会访问4个页面后离开,而钛媒体的只有2.4左右,一般行业平均数据是3,IT茶馆因为有论坛的缘故这个数据是 10;而最有用的数据“Clickstream-Upstream”能够很直观的看到该网站的流量来源,upstream数据是代表用户访问这个网站 之前访问的网站,可以看到虎嗅网有15.7%的用户来自于新浪微博,而其中2.18%来自于36kr并不是说36氪给虎嗅带去这么多的流量,而是有这么多 的用户是先访问36氪然后再访问虎嗅网,以此可以看出两个网站用户的重合度。

  另外除了alexa数据可以做对比较分析之外,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是百度指数的数据对比,据我了解刷百度指数的难度很大,数据会相对真实,直接输入几个网站 的名字对比其百度指数就能知道哪个媒体的影响力会更大,其中钛媒体因为是新兴网站目前搜索的用户较少还没有百度指数。

  我本人还是比较相信这几位科技博客创始人不会去做刷排名这样无意义的事情,也建议各位可以多讨论讨论如何写出好稿子,也让我们这些小媒体学习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